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民族法制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新时期民族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当前民族法制建设中仍然存在缺乏配套的法律制度和有"法"难依等问题.因此,必须加紧制定并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配套法规,加快民族立法的步伐和采取加强执法、完善监督机制的各种措施,切实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落到实处.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处理民族问题,作好民族工作;才能贯彻"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的民族法制建设经历了一个从初创到逐步完善的过程,特别是自1984年正式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来,我国的民族法制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毕竟我国的民族法制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论邓小平的法制思想与民族法制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小平法制思想是邓小平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丰富,它是我们加强民族法制建设的指南.随着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民族法制建设,健全和完善民族法律体系,进行民族法制宣传教育,强化民族执法监督.  相似文献   

4.
在认识上、立法中和实施过程存在的诸多问题影响了我国民族法实施的效果,加强民族法实施监督已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尤其是民族法制建设的重要任务。故应增强民族法制和接受监督的观念,树立民族法的权威;健全民族法实施监督系统;确立明确的监督标准和准则;完善审查监督机制和实施争议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5.
民族立法是我国民族法制建设的重要环节.如何完善民族立法,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本文主要从正确认识民族立法面临的新情况、民族法体系的构建、自治立法权的规范和统一、民族立法理论研究等四个方面,对完善我国民族立法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民族地区法制发展与小康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地区小康社会建设是一个全面的系统工程,民族法制建设是其重要内容.在实现小康的过程中,民族地区的法制建设表现出自己的特点.应科学认识民族法与普通法的关系,注重民族立法,加强行政执法,提高法律意识.在具体对策上必须重点突出,应重视"非正规化"的法制建设,处理好党的民族政策与国家法律的关系,树立科学的法治观,提高法制宣传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加强社会主义的民族法制建设,是我国整个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民族法制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具体表现在:第一,中国共产党一贯主张的国家统一、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族团结互助合作、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等基本原则和制度,已经写进了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其它的一些法律法规之中,并已初步形成了民族法制体系;第二,我国的民族工作已经初步纳入了法制轨道,民族法制观念正在逐  相似文献   

8.
20年来,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制建设取得了重要成就。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必须进一步贯彻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这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全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坚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统一,才能为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基层法制建设、维护民族地区的稳定,是当前我国一个重大而现实的课题。四川北川羌族自治县在构建和谐社会与民族地区法治建设过程中,为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基层司法行政体制改革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经过调研,将该地区的尝试归结为"北川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思考与建议,以求该模式的完善运作与推广。  相似文献   

10.
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然是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主渠道。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只有把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作为自己的中心任务,全面履行宪法赋予的职权,才能充分发挥推进政治文明建设的主渠道作用。  相似文献   

11.
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权既是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内容,也是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和地方性事务的主要标志。但目前我国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权的实现还面临着法律体系不完善、法律内容不健全、法律实效不强、法律结构不合理、法律体系内部不协调等问题。新时期要真正实现民族地方自治权,首先要形成民族地方自治权的法意识,同时还要进一步完善民族自治法规体系,加大对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  相似文献   

12.
历史和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解决民族问题只能走民族区域自治的道路,这是解决民族问题的中国模式。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相结合的民族区域自治法律制度赋予少数民族地方“变通补充权”,体现了国家充分重视和保障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它与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和国家法制统一原则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3.
水管理体制的法律思考--以水务局为中心的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行的以水务局为中心的水管理体制,存在着水务局成立之法律阻碍、水务局法律依据的缺失、现有的水法规滞后于水务管理实践、水务局同流域管理机构的法律关系不明确等法律问题.对此,一方面要通过全面清理现有法律法规、建立沟通协调机制、明确流域管理机构与水务局的职责分工、保障公众参与等法律方法对水管理体制予以完善,另一方面,要对现有的水务局模式进行反思,明晰法律方法在水管理体制优化过程中的功能和局限.  相似文献   

14.
违宪审查机制在解决法律纠纷和社会矛盾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法治社会中,依法治国是最基本的治国理念,法律在解决各种纠纷和矛盾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要严格实行法治原则,必须保证法制自身的统一性。法律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往往是导致社会纠纷和矛盾激化的重要因素,所以,为了确保法律在解决各种纠纷和矛盾中的基础作用,必须以宪法为依据,保证法律之间的协调和统一,其中,对违反宪法的法律、法规进行审查,是保证法制统一的重要措施。我国目前虽然已经在宪法和法律中已经建立了违宪审查制度,但是,由于缺少具体的程序和机制的保障,违宪审查制度还没有在维护法制的统一性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加强违宪审查机制的建设是我国当前贯彻依法治国方略、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法律实务界人士对高校法学专业本科教育、教学事务整体缺乏有效参与,国内急需一套合理的顶层机制来引 导法律实务界人士有效参与此类事务。英国、美国以及我国香港地区的法律实务界人士参与本国(或地区)高校法学专业教 育、教学的传统、方式以及创新为我国相关机制设计提供了有益经验。国内法学教育界与法律实务界应共同发起设立法学专 业本科教育指导委员会,该委员会应具有制定法学院设立标准、参与法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评估及法学专业本科生教学 培养方案制定及课程建议等职责;同时应明确法律实务界人士在法律技能与法律职业道德两大教学领域的参与程度;应通过 合理的法律学徒资源利用机制及声誉激励机制来鼓励法律实务界人士自觉、主动地参与法学专业本科教育、教学事务;同时也 应通过设置合理的法律实务界人士遴选标准来保障其参与法学专业本科教育、教学事务的质量与水平。  相似文献   

16.
完善相关法治是破解宗教管理、打击和遏制宗教极端难题的有效途径.从国家长治久安的角度加强和创新宗教事务管理法治,是保障新疆社会和谐稳定、长治久安和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对保证国家安全与人民安全具有战略意义.依法加强和创新宗教事务治理是强化新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法治保障的重要内容.必须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方式管理宗教事务,遏制宗教极端思想蔓延.坚持推进宗教事务治理创新的法治建设,积极健全国家法律与国际反恐合作机制及与地方维稳法规相互衔接配套的法治体系.  相似文献   

17.
不当得利是民法中的一项基本法律制度.国际私法上的不当得利含有涉外因素,在法律适用上会发生冲突.不当得利的法律适用原则有不当得利地法原则、属人法原则、最密切联系原则、意思自治原则、适用基本法律关系的准据法原则,我国大陆立法为保护不当得利受害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解决涉外不当得利纠纷,有必要制定国际私法典以完善不当得利法律适用制度.  相似文献   

18.
指出情势变更原则是现代合同法中的一项基本制度。介绍了情势变更原则的内涵及理论基础 ;运用比较法分析了大陆法中情势变更原则及英美法中合同落空理论的规定与适用。我国《合同法》没有规定情势变更原则 ,但是 ,情势变更原则在我国也有其适用基础和必要性 ,因为情势变更是商品经济条件下固有的风险。“入世”后 ,我国的企业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 ,而情势变更的发生更是不可避免。因此 ,在司法实践中正确地理解并运用这一原则 ,不仅可以有效地保护我国企业的合法利益 ,而且能够促进我国在这方面的立法早日与国际惯例接轨。所以在借鉴大陆法及英美法司法实践经验基础上 ,提出了在我国司法实践中适用情势变更原则应从严把握的几个条件。  相似文献   

19.
民族地区法制建设的习惯法适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地区法制建设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习惯法的适用。要充分发挥习惯法的积极作用,剔除其负面影响,必须在促进国家法与习惯法相融合的基础上加强应用研究,明确法制建设过程中习惯法的适用原则、适用条件及适用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