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美国杰出的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小说《秀拉》中的夏娃和秀拉是一个家庭里的祖孙两代人,却选择了两条截然不同的人生之路。夏娃囿于传统,努力做一个传统黑人女性的文尝试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来解剖这两位人物的悲剧命运及作者的真实写作目的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非裔美国女作家托妮·莫里森在小说《秀拉》中描写了三位探寻自我的黑人女性形象夏娃、秀拉和奈尔 ,揭示了黑人女性寻找自我的历程 :从认同男性主体意识到反抗男权社会再到超越女性传统命运  相似文献   

3.
《秀拉》是托尼?莫里森的第二部长篇小说,主要描写了三位极具反叛精神的黑人女性角色———秀拉、夏娃和奈尔,以及这段时期内美国俄亥俄州梅德林市周边乡镇一个极富传奇与魔幻色彩的黑人社区底层的生活境况。莫里森以独特的视角描述了她们在白人主流社会遭受的种族和性别双重压迫,突出刻画了她们不惜任何代价追求自我解放和独立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4.
托妮·英里森是一名具有强烈民族感的黑人民族文化女权主义者,其小说深刻探索了黑人妇女的特殊境遇及觉醒解放问题.其作品<秀拉>试图通过黑人女性秀拉的一系列反传统反道德的行为描述,来展示美国黑人女性新形象以及向传统男权神话挑战的女权主义思想,从而建构了黑人女性独特的文化价值理论.  相似文献   

5.
托尼·莫里森的长篇小说《秀拉》以两个黑人女孩秀拉和奈尔为中心展开故事叙述,是经典的女性主义文学解读文本。从双性气质的视角解读秀拉和奈尔两位黑人女性形象,阐明在这部作品中所蕴含的双性同体、双性和谐思想,以及这种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在其小说《秀拉》中成功地刻画了一位黑人文化传统的叛逆者—秀拉。分析了秀拉寻求自我的复杂历程以及寻求自我失败的原因。指出黑人妇女实现自我只能在黑人社区内完成,任何背离黑人文化传统的个人价值求索只能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7.
托尼.莫里森的第二部同名小说《秀拉》描写了种族和性别歧视下黑人女性秀拉成长的经历。分析秀拉和夏德拉克人物形象,对比黑人社区"底层"对他们思想行为的不同反应,可透视出黑人社区无法接受黑人妇女拥有和男性同样的自由和权利。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文化和家庭两个角度来剖析《秀拉》中女性人物主体性丧失的原因,分析其核心人物秀拉,和她与黑人集体的关系,并结合“双重意识”这一概念探讨了秀拉重建主体性失败的原因。最后指出黑人女性要将自我同责任融合,美国人和黑人女性两种身份并重,在更新视野的同时不忘继承集体的优良文化。  相似文献   

9.
美国托妮.莫里森在其第二部长篇小说《秀拉》中,勇敢地向传统观念挑战,彻底打破黑人文学中“重男轻女”的现象,塑造了三位性格各异的美国黑人妇女形象———夏娃、秀拉和奈尔,展现了她们在种族、性别、阶级的多重压迫下顽强地抗争命运的精神,谱写了一曲高亢激昂的女性英雄主义的赞歌。  相似文献   

10.
《秀拉》在西方被公认为描写黑人女性寻找“自我价值”的力作。可从巴赫金复调小说理论和会话分析的角度,对文本中黑人女性寻求自我的复调体现,及具有代表性的会话场景进行分析,从而说明以主人公秀拉为代表的广大黑人女性,实现自我价值的道路之艰辛。  相似文献   

11.
托妮.莫里森的小说《秀拉》通过对女主人公秀拉和黑人社区“底层”的描写,探讨了关于黑人女性寻求自我和黑人群体重建种族文化的话题。这一主题的表达有赖于作品中众多象征性意象的运用,着重分析这些意象的隐喻意义,并发掘莫里森文本的民族寓言特质。  相似文献   

12.
从莫里森的《秀拉》看美国黑人女性寻找自我的两难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秀拉》(Sula)是托妮·莫里森 (ToniMorrison)写作生涯中早期的一部重要作品。它以 1919至 196 5年的美国为大背景 ,黑人聚居区伯特姆 (Bottom)为具体语境 ,以秀拉 (Sula ,反传统美国黑人妇女形象代表 )和内儿 (Nel,传统美国黑人妇女形象代表 )少年及青年时期的友谊为线索 ,通过对两个形象的并置和交叉 ,展示了两位黑人女性追寻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 ,同时也揭示了美国黑人女性在追寻自我价值实现过程中的两难困境  相似文献   

13.
莫里森通过小说《秀拉》展示了白人中心主义对自然和黑人的掠夺,尤其在种族压迫和性别歧视下黑人女性的生存困境以及她们的抗争,表达了她的人与自然、人与人、男人与女人之间的和谐观,反映了她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14.
小说《秀拉》中,托尼·莫里森塑造出一群在黑人文化和白人文化夹缝中挣扎生活的美国黑人。虽然故事以黑人女性为中心,但被评论界长期忽略的黑人男性形象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后殖民主义角度分析小说中的四类黑人男性形象,揭示出主流文化浸淫下的黑人男性无法获取身份认同,只能沦为社会边缘下的受害者。  相似文献   

15.
佐拉·尼尔·赫斯顿和托妮·莫里森是20世纪两位重要的美国非裔女作家,《他们眼望上苍》和《秀拉》分别为她们的代表作。这两部作品在黑人女性写作上有着互文性和传承性。两部作品的主人公都出生在女性权威家族中,并获得前辈女性的人生经验,在女性间的同辈情谊上也存在着写作经验的继承和发展;对于婚姻,两部作品同样存在着对传统家庭婚姻的叛逆和蔑视,即对于传统婚姻的解构。这些无不体现着美国非裔女作家对前辈的继承和回应,进一步拓宽了黑人女性中心的叙述模式。  相似文献   

16.
托尼·莫里森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美国黑人女作家,《秀拉》是她倍受争议的一部作品,在这部作品里,莫里森探讨了黑人男性与女性的关系问题,分别给他们注入了新的特质,使得他们不再是传统作品中的角色,尤其是女主人公秀拉更成为黑人文学史上一朵最鲜亮的黑玫瑰。通过对小说中两性的重新解读,我们也能理解黑人妇女们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她们抗争与寻找自我的艰辛历程。  相似文献   

17.
托妮·莫里森是当今美国黑人文学中影响巨大的黑人女作家之一.她不仅精于运用语言,而且熟谙《圣经》.因此,《圣经》对于其创作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以《秀拉》为例,以《圣经》隐喻为依据,通过对小说中秀拉眼睑上的既像玫瑰又像蛇的胎记进行剖析,指出作者通过玫瑰、蛇等象征手法,塑造出一个具有典型性、叛逆性和革命性的女性形泉.  相似文献   

18.
莫里森将《秀拉》界定为一部"关于善恶和友谊的小说",但其伦理特征有待评析。总结了评论界对主人公道德倾向的现有看法,即秀拉是恶、恶中兼善和无恶无善三种观点,在辩驳这些观点的基础上,根据马克思主义"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和"有利于人性的全面完善"两个衡量道德进步的根本标准,分析了秀拉几种典型"恶行"的伦理意义和道德影响,得出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秀拉》是对传统道德观的质疑和颠覆,其主人公根本上而言代表着"善"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追求并建构自我是<秀拉>的重要主题之一.主人公秀拉在追求独立自我的艰难过程中不断遭受否定和离弃:首先是母亲汉娜,接着是朋友奈尔,最后是情人阿加克斯.来自亲情、友情及爱情的否定使秀拉追寻自我之旅很艰辛、孤独,但正是这些否定造就了秀拉的生活轨迹,坚定了秀拉寻找独立自我的决心,塑造了秀拉独特的不断发展的自我;也正是通过超越这些否定,秀拉完成了自我追寻之旅,并成功地构建了独特的自我.  相似文献   

20.
美国非裔女作家托妮·莫里森一直十分关注处于弱势地位的黑人女性的成长。她早期的两部小说《最蓝的眼睛》和《秀拉》描述了黑人女孩多面复杂的“成长困境”:成长引路人的缺失、黑人社区的分裂异变和父权制的桎梏。通过书写多重困境下黑人女性艰难的成长历程,莫里森对黑人女性乃至整个黑人民族的出路和发展进行了审视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