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威尔·金里卡是西方国家较早研究少数群体权利思想的典型代表。他结合西方国家的多元文化理论和实践,修正和发展了传统自由主义思想。金里卡阐述了少数群体权利的内涵,讨论了三种形式的群体特别权利,并结合自由主义的核心价值,从理论上为少数群体权利保障提供了合法性辩护,论证了捍卫少数群体差别性权利的理由。其思想观点具有合理性成分,对保护少数民族文化多样性具有启示性意义,但也有对东亚等多民族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制度设计与具体政策措施的误解与偏见。  相似文献   

2.
当代新异纷繁的文化视野下民族声乐教学发展也呈现出多样性、多元化、多态势。世界音乐教育改革趋势不断地给声乐艺术教育提出新的挑战,中国声乐艺术教育急待建立有民族特色的教育系统,积极吸收新的教育理念,继承传统声乐艺术文化,在拓展文化视域的过程中,创造更具民族特色和鲜活生命力的声乐艺术文化,从而推动中国未来民族音乐文化的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文化多样性的存在,决定着教师教育必须把多样性文化列为必修课。多样性文化的产生,自有其内部与外部要素,主观与客观条件。多样性文化的构成,有许多特性因素。这些要素、条件、特性,推动着文化不断朝着多样性方向发展,直接关联着多样性文化的内容与形式,也与教师教育包括学校教育息息相通。因此,必须处理好多样性文化与教师教育之间的关系,搞好教师多样性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4.
日本文化属于东方文化范畴 ,日本文化的构成是个很复杂的现象 ,总体上是群体文化 ,而日本文化的群体特征有别于东方文化圈中的印度文化和中国文化。本文着重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日本群体文化 ,即群体的地位与原则 ;个体的地位与作用 ;协调与竞争相统一。  相似文献   

5.
近代文化女性是女性解放运动与中国社会变革密切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女性近代化的提倡者、推动者。虽然她们只占广大女性群体的极少数,但其在近代中国社会各个文化领域的文化活动、宣传表率作用,促进了中国社会风气的转变,女性教育的发展,及女性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的转变,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女性的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日本文化属于东方文化范畴,日本文化的构成是个很复杂的现象,总体上是群体文化,而日本文化的群体特征有别于东方文化圈中的印度文化和中国文化。本文着重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日本群体文化,即群体的地位与原则;个体的地位与作用;协调与竞争相统一。  相似文献   

7.
随着来华留学的蓬勃发展,国内高校成为孔子学院以外的另一个重要文化传播平台。高校在留学生教育中进行中国文化传播,不仅对留学生教育本身具有教育价值,对高校发展和国家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它能够帮助留学生更好地适应中国的文化环境,加深高校国际化教育的文化底蕴,推动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在目前的条件下,可以通过倡导分享理念、设置模块课程、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建设校园环境等策略来推动文化交流,增进文化理解,增强文化体验,寻求文化认同,最大化地发挥高校的文化传播优势。  相似文献   

8.
联合国多元文化教育政策的研究包括多元文化教育理论、基于法理角度的政策文本分析、基于教育学角度的政策文本分析、联合国教育政策的研究、联合国与文化多样性的研究、联合国其他教育的研究等方面。对联合国多元文化教育政策的研究进行综述,有利于促进我国民族教育政策的研究、促进民族教育研究国际化、积累联合国研究的相关文献。  相似文献   

9.
战后日本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推动了它的国际化进程。日本对国际化的追求,使日本政府在教育领域适时地调整了留学生交流制度等对外教育政策;其对外教育政策转向以人员交流为主的、外向"发射型"的方向发展;日本对外教育政策的调整与国际化之间形成了良性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0.
民族高校有来自民族聚居区、汉民杂散居区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又有部分汉族生源,族群身份的多样性决定了民族高校大学生文化认同的多元化。研究发现,对民族高校大学生文化认同影响比较大的因素有族群身份、个体从小生活环境、教育背景和现实社会、经济地位。为增强大学生文化认同,民族高校要积极创造和谐的校园环境,发挥文化融凝作用;弘扬各民族优秀文化资源,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此外,国家在大力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兼顾效率和公平。  相似文献   

11.
乌江流域是汉、土家、苗、彝、侗、回、布依、仡佬、水和白等族聚居的区域,古代自然移民、政治移民和军事移民造成乌江流域文化的多样性,主要表现为以儒释道为主体的汉文化和灿烂丰富的民族文化。乌江流域古代移民与文化多样性有鲜明的特点:一是古代移民的过程即是文化多样性的形成过程,多样化的文化就是古代移民的必然结果;二是政治因素对乌江流域文化多样性的形成有巨大作用;三是汉文化教育是乌江流域多样文化被汉化的重要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12.
公民精神的培育有利于促进转型时期群体文化和谐,主要体现在公民精神涵盖的主体广泛、公民精神的价值内涵、公民精神的发展方向均有利于各群体文化的认同;培育公民精神促进转型时期群体文化和谐,主要从进行公民教育、推动公民精神生长的主体基础.提高公民全面生活满足感与人际信任感、奠定公民精神生长的文化基础,推进民主政治发展、建设公民精神生长的良好环境,促进公民参与,推进公民精神生长的现实践行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化浪潮席卷的当下,为了人类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保护文化多样性保护迫在眉睫。各民族传统文化的衰退对文化多样性造成直接威胁。民族传统文化衰退有诸多原因,而教育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重视和恢复教育的民族文化传承功能,让教育真正担当起民族文化传承历史重任,对少数民族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对民族优秀文化的继承发展,对人类文化多样性的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而实现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需要提高思想认识,作好制度安排,解决教材编写和教学活动中的民族内容、民族形式等问题,同时,要营造浓厚的民族文化传承氛围。  相似文献   

14.
关于日本"国际化"历程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试图把日本"国际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来加以考察,试从宏观角度对照历史、纵横比较,以日本文化的时代性、民族性及其特点为线索,从思潮(观念)、政策(手段)两方面来概括其历程;进而,阐释日本国际化的实质和存在问题,以及如何克服来自其自身的障碍,把握今后真正实现国际化的准确途径.  相似文献   

15.
新疆多元民族文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自古以来便是多人种、多族群、多宗教的集聚区,又是东西方文化交流和商贸必经之地.历史上不同民族(族群)在这片古老神奇的土地上相互融合、吸纳、交流、征战,并逐步由部族演化为民族,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多元民族文化.该地域多元文化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人种的多样性、民族的多样性、宗教的多样性、经济文化类型的多样性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球国际化趋势的不断深入以及人口国际流动性的增加,多元文化教育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现实问题之一.各国都在根据本国的情况提出相应的多元化文化教育政策.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美国就把多元文化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策略来实施.中国的多元文化教育政策与国外的多元文化教育政策之间存在着差异.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就为少数民族多元文化教育制定了政策,首次提出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双语教育.但在后来实施的过程中,由于忽略了少数民族学生与主流民族学生的语言和文化差异,从而导致一些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业不佳,出现了文化的中断和断裂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价值追求的程度越来越高。青年群体是文化消费市场既广泛又持久的主要消费群体。当前青年存在非理性、盲目西化和娱乐性文化消费突出的问题。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四个方面因素是造成青年群体不良文化消费倾向的主要因素。对此,要加强对青年群体文化消费的研究,培养青年群体树立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文化消费理念,丰富青年群体的文化消费内容,引导青年群体提升文化消费层次,积极倡导文明的文化消费方式。这对加强和改进青年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其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文化是农民在农村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农民的文化水平、思想观念以及在漫长的农耕实践中形成并积淀下来的认知方式、思维模式、价值观念、情感状态、处世态度、人生追求、生活方式等反映,也是农村社会进步的标志。农村文化具有乡土性、归属性、直观性、季节性和多样性的特征。当前,中国农村文化发展不平衡,农村文化设施落后。因此,新农村文化建设要树立新农村文化与城市文化和谐共生的理念,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强化科学文化素质教育,要充分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的农村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19.
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莫里森的小说中所体现的对后殖民时代美国少数族裔的文化生存问题,是美国少数民族裔作家们的一个重要思考方向。莫里森小说中展现出的非裔美国黑人在美国这个多元文化熔炉中坚守黑人文化传统的意义,以及在白人主流文化冲击下的黑人文化的觉醒,并最终寻找到在跨民族思维下少数族裔文化生存的策略,充分展示了美国文化的丰富多样性。  相似文献   

20.
从民族志与文学融合的视野看,转型期汉族作家跨族文学是以汉族作家的跨地域行走、跨族群交往、跨文化体验为前提,以少数族群的历史、现实及地方性知识为描述对象的文化书写。它记录了不同地域少数族群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保存了某些即将陨落和消失的部族文化传统,部分真实地描摹和还原了转型期民族地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历史变迁,从而成为一种考量民族文化保存和变异的活态文本,具有当代民族志的性质和意义。汉族作家跨族文学体现了中国多民族文学和文化内部的丰富性、复杂性和多样性,为推动"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建构和民族文化新格局的创建提供了可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