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强人工智能或超人工智能逐渐脱离人类意志并能生成技术方案,这对专利制度提出了挑战:人工智能生成的技术方案是否应得到专利法保护、是否属于专利客体、是否符合“三性”要求以及应如何配置权利等。人工智能生成的技术方案多属制造方法或操纵方式,不应排斥在专利保护范围之外;坚持既有的绝对新颖性、实用性和创造性的要求,并不妨碍将其作为专利保护。囿于人工智能不具有法律主体地位,可在申请文件中标明其为名义上的发明主体,比较人工智能的研发者、所有者与使用者的贡献差异,应将人工智能生成技术方案的权利赋予使用者,由其享有权利收益。  相似文献   

2.
目前,科技成果中大多数属于非专利技术成果。这类成果一般包括以下几种形式:(1)不属于专利法保护范围内的技术发明成果,它不能申请专利,例如动物和植物的品种等;(2)虽然属于专利法保护范围,但出于某种原因而未申请专利的技术发明;(3)虽然申请了专利,但未获批准的一些技术发明;(4)已被授予专利权,但由于某种原因在  相似文献   

3.
结合我国专利法及专利法实施细则,讨论了确定外观设计专利权保护范围的依据,确定外观设计专利保护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最后论述了涉及外观设计专利保护范围的限制的两个原则.  相似文献   

4.
我国专利法在高技术知识产权保护中的局限性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入分析了我国专利法对高技术知识产权保护中在保护范围、保护时间、保护地域以及公开性保护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指出专利法保护高技术不力的一般原因是立法理念、科技发展水平、利益平衡因素,根本原因则在于专利权的法律特征无法在较大程度上体现高技术的技术特征.进而指出以商业秘密法保护为主,以其他的知识产权法保护为辅是我国高技术知识产权保护的最佳法律选择.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工智能自主学习、深度学习的不断成熟与发展,人工智能生成物开始拥有属于自己的知识创造性与创新性。人工智能生成物的知识产权保护立法可从四个方面展开:第一,人工智能生成物具有知识产权保护意义,在此虚拟法律人格说能够成立;第二,人工智能的智力成果应定性为人工智能的生成物,而不是创造物;第三,从创新角度来看人工智能生成物的知识产权保护在外延上应包括著作权、专利权等内容;第四,在有关人工智能生成物知识产权保护的归属权问题上起主导作用的应是权利与责任对等原则,而不是虚拟法律人格说。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发展,人工智能作为“创新主体”生成发明对现行专利制度提出了巨大挑战,如人工智能生成发明是否属于可专利主题、发明人主体资格与人工智能生成发明权利归属如何确定、人工智能生成发明专利权保护对公共利益是否可能产生损害等。在客体制度中,人工智能生成发明属于可专利主题,能够满足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要求,其中在创造性判断中有必要根据人工智能特点适当调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判断标准。在主体制度中,发明人需为“自然人”,在激励理论下探讨人工智能生成发明的权利归属,需要综合衡量各主体的作用、贡献度以及激励程度来进行确认。在限制制度中,有必要考虑人工智能生成发明专利权保护期的设定、充分公开义务的加强以及防止权利滥用措施。  相似文献   

7.
从对TRIPS中外观设计的规定与我国《专利法》相应规定的比较来看 ,我国外观设计制度还有待完善 ,在现有法律基础上应尽快将一些对《专利法》的司法解释上升为法律条文 ;建立非专利保护的外观设计登记制度与《专利法》并行以弥补专利法的缺陷 ;解决好外观设计专利权与著作权、商标权的重叠保护与权利冲突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网络商业模式专利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9年美国将商业模式纳入发明专利保护范畴,引发了大量的网络商业模式专利注册以及相关的诉讼。根据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和专利法有关规定,并结合相关的判例,对网络商业模式进行分析,认为它具备方法发明所规定的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应列入专利法保护范畴。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技术市场日益活跃,直接推动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前进。当技术成果进入技术市场中,就成为国家法律的调整对象。在众多的技术成果中,专利技术成果的权益,当然受到《专利法》等国家法律的保护。然而,还有更多的技术成果未申请专利、不宜授予专利或未被授予专利权,即非专利技术成果进入技术市场,在法律上有些什么权益,该怎样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呢?本文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专利权社会契约理论认为,专利是发明人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一项契约.据此契约,发明人获得一定期限内垄断实施其发明的专有权利,社会公众获得发明信息并可以在专利终止后自由实施发明.专利权社会契约理论的基本功用是实现权利垄断与信息公开之间的精致平衡,此外还发挥着激励发明创造的产生、给予专利权以道德上的正当性等扩展功用.专利权社会契约理论来源于政治哲学上的社会契约理论和私法上的民事契约理论,是二者的有机统一.专利权社会契约理论深刻说明了专利充分公开制度存在的合理性及其内容架构.专利权社会契约理论要求专利权人必须公开其发明创造,且公开本身必须达到能够实现的程度;专利权的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且不得超出说明书披露的发明创造的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