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2010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讨社会经济地位、环境关心对当前中国城镇居民绿色消费的影响,检验环境关心在社会经济地位与绿色消费之间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社会经济地位和环境关心都对城镇居民的绿色消费具有显著影响,表现为城镇居民的社会经济地位越高、环境关心越强,其越倾向于选择绿色消费;并且,社会经济地位还通过环境关心这一间接路径正向作用于城镇居民绿色消费。因此,增强城镇居民的社会经济地位,有助于提高其环境关心水平,进而推动绿色消费。  相似文献   

2.
新产品开发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社会网络关系是企业的一种特殊资源,它能够提供信息和资源,帮助企业生存和发展,但不同类型的社会网络关系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仍有待探讨。在转型经济体系或市场制度不完善的环境下,企业往往遭遇不合法、不公正的竞争行为,如何应对不正当竞争是当前企业所需要重点关注的。利用205家制造企业数据,采用层级回归模型,可对企业社会网络关系与创新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商业关系和社会关系对新产品开发绩效有正向影响;不正当竞争程度越高,社会关系与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关系越弱,制度关系与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关系越强。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的社会关系网络呈现为差序格局特征.根据关系强度的划分标准,可以将它划分为强关系、弱关系和中等关系.同时,农民工的信任结构也是差序式的,根据信任的来源可以划分为义务信任、交往信任和契约信任.信任是社会关系建立的基础,以义务信任为基础建立强关系,以契约信任为基础建立弱关系,而以交往信任为基础不仅建立中等关系,而且还可以将弱关系转为中等关系,把中等关系变为强关系.由此,信任与关系对应构成了多种类型的关系网络,并且呈现差序格局特点.  相似文献   

4.
差序格局、礼与社会人格 ———再读《乡土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一类型的社会都有一整套塑造自身的社会团结与理想人格的体系,那么中国传统的“乡土社会”是什么呢?差序格局可以说是民国一代的学者反思乡土社会的秩序的重要概念之一。费孝通先生试图以“差序格局”来说明传统乡村社会中的人如何组织和再生产社会关系;可以说,这个概念成为所谓的“社会学的本土化研究”的基石和范式。文章以重新考察差序格局与“伦”的内在紧张为出发点,反思差序格局解释乡土社会的秩序的得与失,并简要讨论了差序格局的后续研究的一些偏差。文中重新回溯了“礼”的本义,阐释了“礼”如何塑造了社会关系的伦理化和人的社会人格,以试图进一步理解礼对社会秩序的实质意义。  相似文献   

5.
网络社会的崛起对中国传统社会关系结构带来深远的影响.在分析网络社会以及中国传统熟人社会结构特征的基础上,探讨网络社会对中国传统社会关系的影响.网络社会基于数字信息形成相互间人际关系,是一种兼具技术、 个人、 社会三重属性的社会样态.中国传统社会本质上是熟人社会,关系结构呈现差序格局特征.网络社会改变了现实中个体的自我及社会人际关系构建机制,形成了主客相对分离之后的多重人际格局.对传统熟人社会关系结构形成双向作用机制,在个体层面表现为独立性与黏着性的统一,在群体层面表现为总体分散和局部凝结的共存.  相似文献   

6.
差序格局视角下的农地流转契约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贵州省湄潭县、金沙县和施秉县543名土地流转农户的问卷调查,实证分析了“差序格局”社会关系对农地流转契约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差序格局”关系显著影响到契约形式选择,血缘和地缘越接近,农户越倾向选择口头契约。当农户拥有党员身份、土地流转年份越近、流转土地面积越大和租金为货币形式时,农民则越可能选择书面契约。进一步分析表明,转出户受到了血缘和地缘关系双重影响,而转入户只受到地缘关系影响,“差序格局”对两种农户的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汉语中的“网络社会”实际上可指代三种形态——关系社会、赛伯社会和网络社会。关系社会由零散的强关系簇构成,赛伯社会是以技术为中轴的虚拟空间。当赛伯社会作为一种外力介入关系社会后,网络的“内卷”和“外张”共同促生了第三网络社会。这种社会的微观关系结构是新“差序格局”。最后“,差序格局”的转变被笔者用来作为一种解决格兰诺维特和边燕杰分歧的文化视角。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社会的"差序格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为理解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关键概念,"差序格局"概括了这种社会结构的三个特征,即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熟人社会、以父系血缘关系为核心的人际关系和以伦理为差等的礼治秩序.在变迁了的中国当代社会,差序格局得以延续,但其内容和取向都发生了变化.在父系血缘关系之外,姻亲、拟血缘关系、地缘和业缘关系得到开发.感情、利益与伦理一起,构成了现实中国乡土社会差序格局的三个维度."差序格局"先于个人并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个人的行为,而行动中的个人又造就了新的"差序格局".  相似文献   

9.
费孝通提出的"差序格局"是认识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和中国人行为模式的重要概念框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入转型期,中国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但中国人的行为模式仍呈现出一定的"差序格局"特征。"差序格局"是一个有机整体,主要由特征、性质、主体、形成机制四部分组成,其中,形成机制是基础,当它发生变化时,其他三部分也会发生变化。社会转型期中的"差序格局",由于其形成机制发生变化,进而其特征、性质和主体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变化后的"差序格局"被称为工具性"差序格局",而传统社会中的"差序格局"则被称为经典"差序格局"。就其要义而言,前者更加重视"利",后者则相对重视"义"。  相似文献   

10.
在《乡土中国》中,费孝通先生尝试着运用理想类型的方法,创造性地提出了"差序格局"概念,以概括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征。在变迁了的中国当代社会,差序格局得以延续,但其内容和取向都发生了变化。在父系血缘关系之外,外亲关系渗入"差序格局",导致"差序格局"所包括的社会关系范围在扩大;与此同时,"利益"亦成为"差序格局"中决定人们关系亲疏的一个重要维度。在当代社会,由于发生了利益上的分化,差序格局与法治之间存在着竞争。一方面,人们可能通过诉诸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有可能通过"攀关系、讲交情"的办法实现自己的利益。在对差序格局这一经典概念从原始内涵及现代内涵进行再审视的基础上,可从法律文化自觉的角度结合当代中国立法实践对当代法治困境提出破解之道。  相似文献   

11.
社会分层与社会空间领域的公平、公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社会学角度看,当代中国社会的公平、公正问题在社会分层和社会空间两个方面表现得十分明显。在处理社会分层、收入差距问题上,我们所追求的社会公正应该是机会公正、程序公正、结果公正三者的有机结合,为全体国民创造越来越多的公正竞争机会、公正的程序条件和公正的分配结果。社会空间属于重大的社会资源。近年来,我国城市社会空间成为社会各利益群体激烈争夺的焦点领域,特别凸显了当今中国社会的分化,许多社会矛盾、社会冲突、利益纠纷都与社会公平、社会公正问题密切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2.
社会企业着眼于社会问题的解决,通过商业机制弥合政府、市场和社会三个部门的明显界限,同时注重发展营利和非营利的融合模式,是创新社会治理的有力抓手。在结合环境脉络对社会企业进行概念梳理的基础上,总结出社会企业的本土化表征及其与社会治理的关系,中国的社会企业已初步形成依托传统体制、引进市场机制、投身社会目的及关注社区成员利益等四种社会治理创新模式,从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多元互动的视角出发,在中国发展社会企业应寻求政府支持,鼓励企业与社会组织参与。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的社会变迁与女性犯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我国处于急剧的社会变迁时期,社会变迁带来的社会角色的变迁、社会地位的分化、社会整合力的减弱以及社会流动的加速,是当代女性犯罪不断上升和蔓延的重要原因.本文从社会变迁角度探讨当代女性犯罪的复杂成因.  相似文献   

14.
学业不良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文章从社会交往、社会认知、社会行为三个方面对国内现有研究进行了梳理。在社会交往上,多数研究表明学业不良儿童同伴关系不良,师生关系消极,家庭方面存在各种问题;在社会认知上,大量研究发现学业不良儿童的自我概念消极,不良情绪体验较多,学习动机弱,缺乏正确的归因方法;在社会行为上,研究显示学业不良儿童存在较多的问题行为,并且与未成年犯罪者有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15.
社会建构论视角下的社会问题研究及其对社会工作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阐释社会建构论的基本观点与本质意含,分析了建构主义视角下社会问题研究的特点与走向,以及对于“解决社会问题为己任”的中国社会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从功能视角看,社会失序是社会秩序的整合与控制功能逐渐弱化以至于最终溃散的过程与状态,表现为社会失范、社会冲突、社会解体等3个程度不同的层面。总体看来,社会失序源于社会原有秩序功能逐步弱化和缺失。在社会失序的3个层面,分别贯穿着规则缺失与功能弱化、关系紧张与功能分化、结构瓦解与功能溃散的演化和作用机理。探寻和把握社会失序的机理,对于社会治理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分化对原有的整合方式所构成的挑战。指出由于社会结构的快速分化,使得在社会分化和整合之间出现了断裂,这种断裂必将对社会稳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在当前社会转型的新形势下,为适应社会的急速分化,维护社会的稳定,我们必须建立一种新的社会整合方式,即培育中介组织,增强政府权威;建立健全法制,理顺利益关系;加强文化整合,重构价值体系等。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社会时空观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是革命性的。社会实践是社会时空的源泉,时间形式赋予社会发展持续性、不可逆性,空间形式赋予社会发展空间性、向外扩张性、向内积累性,社会时空是社会发展的存在形式。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社会时空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虚拟时空、压缩时空的产生引起了人类社会的急剧变革。在这种背景下,研究社会时空和社会发展的关系,立足于社会时空坐标,促进我国社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该文借助于经典社会学理论,对我国的社会分层结构、社会资源的阶层分布以及社会流动进行了重新解读,认为缺乏中间阶层优势、社会资源分布的不合理,以及社会流动调节机制的弱化,成为社会冲突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本文比较了中国社会矛盾学说和西方社会冲突理论在概念内涵、矛盾根源和解决方式上的不同,并提出了其对解决当前我国社会矛盾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