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消费话语处于《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文本构成的重要位置。作品消费叙事的“故事”功能在于发动、引导农村土改运动,这一政治功能经由叙述距离、叙述投影和叙述语态等叙述策略得以体现。叙述距离方面,“讲述”主要集中于人物消费条件、处境和消费能力、水平的叙述,“展示”主要是以争夺、守护、占取和享拥消费资料(及与此相关的生产资料)为叙述对象的叙述。叙述投影方面,消费事件被分别置于零聚焦、内聚焦和外聚焦的观照、把握之下。叙述语态方面,消费话语的叙述者主要有作为隐含作者的故事外叙述者,作为故事旁观者的叙述者,直接出面的故事内叙述者(故事人物),隐含故事内叙述者。作品调动叙述距离、叙述投影和叙述语态等叙述策略对关联于土改运动的消费现象进行艺术表现,也在较大程度上暗合了文学性要求。  相似文献   

2.
《呼啸山庄》的交流模式采用了设置多层次的可靠叙述者的方式。一是故事外的叙述者,他用读者的眼光探究故事;二是故事内的叙述者,她用第一人称全知叙述讲述和感知故事;三是人物叙事者,他们对自身经历的叙述和情感的自我剖白真实地袒露自身。作者依靠三重叙述者的叙述构建了与读者的交流模式,成功地为一个虚构故事获得了真实的现场感,赢得一百多年来读者的信任。从交流模式的角度探讨《呼啸山庄》叙事特色,往往为评论者所忽视,却是探索作品艺术魅力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入口。  相似文献   

3.
不同于以往的汉语小说创作的叙述方式,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高行健的小说代表作《灵山》,不是以专有名词也不是以常用的第一人称“我”称谓小说的主人公,而是以第二人称“你”和第一人称“我”及第三人称“他”来称谓小说的主人公。不仅是主人公,除极少数的传闻中的被叙述者偶尔以名字或诨名称谓之外,所有的叙述者和几乎所有的被叙述者都是以人称来称谓的。小说中主人公“你”、“我”的面前常有女性人物登场,作者以“她”来称谓这些女性人物。拙文意在通过对作品文本的具体分析,尝试解读这种全方位的以人称称谓作品人物的叙述。  相似文献   

4.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是20世纪杰出的短篇小说作家,她对英语短篇小说的贡献在于她独树一帜的小说叙述艺术.曼斯菲尔德观察敏锐,注重心理表现,文笔优美流畅,表达细腻含蓄,富有诗意.文章从叙事结构、叙事视角、叙述方式及叙述语言等角度通过分析其著名短篇小说集<园会集>的一些作品,探讨曼斯菲尔德的现代小说叙述艺术.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部现代叙述艺术的精品之作 ,弗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以其内容与形式的完善统一 ,有力地体现了作者对传统叙述艺术的发展。在这部作品中 ,作者以人物为叙述者 ,采用第一人称的限知视角及多重视角转换的手法 ,严谨周密地安排情节 ,深化作品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6.
不可靠叙述理论首次呈现于布斯的《小说修辞学》,后经众人沿袭与发展,主要呈现为探讨虚构类文体中叙述者可靠与否的理论。戏剧隶属于虚构类文体,因此,学者在研究戏剧不可靠叙述时总将小说不可靠叙述模式嵌入到戏剧不可靠叙述的研究中,而忽视了戏剧文中叙述者的隐身对叙述交流过程产生的影响。戏剧不可靠叙述研究要着力于第二文本中叙述者的脚印和人物叙述者的声音。剧中人物叙述者的不可靠根据参照方式不同可以分为第二文本参照性不可靠性和叙述间不可靠。同时,考虑到戏剧固有的超/主/次叙述层叙述可靠性不同,又增加了异叙述层叙述者不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和徐志摩虽然处在不同的文化圈 ,但他们的作品在叙事角度、文体风格方面有着惊人的相合之处。曼斯菲尔德的作品主要通过人物的有限视角进行叙事 ,《幸福》就是通过女主人公贝萨的有限视角再现了她对人生的幻灭。徐志摩的短篇《浓得化不开》(新加坡 )也是通过人物廉枫的有限视角透视了他孤独悲哀的心境。曼斯菲尔德和徐志摩的作品在文体风格方面也极为相似 ,他们的作品都以含蓄为主要特征。其实 ,二位作家创作的异曲同工之妙有着坚实的基础 ,因为早在 192 2年徐志摩就拜访过曼斯菲尔德 ,且他是中国翻译这位女作家作品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8.
叙述主体分化是叙述学中的普遍现象,它涉及叙述主体中的各个层次,体现在主客体各部分复杂变化的关系中。在题材多样的文学作品中,侦探小说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样板所表现的主体各层次关系极具代表性,主体分化的程度也有别于其他类型的小说,形成了典型的叙述风格。侦探小说的经典作品《三十九级台阶》以人物的行踪为线索,通过第一人称视角对主人公汉内的自身活动展开叙述。因此,叙述者自称“我”与故事主人公汉内的身份重合。综合看来,主体中人物、叙述者、隐含作者在《三十九级台阶》中所产生的分化符合一般侦探小说的叙述模式,也反映了各要素在推理叙述中与其他叙述文本的区别性特征。这样的主体分化不仅继承了传统侦探小说的格局,也使作品本身更具叙述典型性,从而奠定了作品经久不衰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论叙事作品中的叙述声音与叙述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叙事虚构作品中,不能将作品的作者等同于作品的叙述者、将作品中的叙述声音等同于作者的声音。二者的混同将给作者的创作与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带来诸多弊端。叙述者是作者所创造的角色,正是叙述者的身份及其在叙述文本中所表现的方式与参与的程度,决定了叙述者发出的叙述声音,也决定了叙述文本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0.
作为叙述主体的一部分,小说中人物的声音可能渗透进叙述者的话语中,从而影响叙述者的叙述可靠性。本文以此思路展开,提出不可靠叙述中值得注意的一个类型——"双声"型不可靠叙述,并以麦克尤恩的小说《在切瑟尔海滩上》为例,探讨叙述者与人物在"抢话"、自由间接引语等形式中发生的主体声音交融,以及这种不可靠叙述方式产生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