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3 毫秒
1.
中国周边外交新理念及对东北亚区域合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东北亚地区是世界经济发展最快,安全结构最复杂,国家关系最多变的地区,是众多国家战略利益交汇处,由于政治及文化等差异性,加之各国间复杂的领土纠纷及大国干涉,区域合作陷入僵局。面对复杂多变的地区形势,中国提出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新理念,以亲善、真诚、互惠、包容的心态处理国际关系,尤其是以此做依托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以期改善东北亚互相猜忌与防范的地区现状。中国希望以此新理念为框架使世界了解中国的和平发展,并形成共同认知,促进东北亚区域合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与蒙古国的关系是当今国际关系中一种比较特殊的邻国关系。中国要和平崛起,要富民强国,就必须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充分认识加强中蒙政治互信、经济互补对构建中蒙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大力推行“兴边富民”和“安邻、睦邻、富邻”的政策,抓住天时、地理、人和的有利条件,发展与蒙古国睦邻友好关系。  相似文献   

3.
边疆是跨界民族区别于非跨界民族的地域象征,跨界民族是边疆动态社会属性的特殊代表符号。边疆的社会性受跨界民族因素影响,跨界民族的地域性亦和边疆关联。边疆的前沿地域特征与跨界民族互动内外的特点,必然要求两者在中国建构良性周边外交中发挥积极作用,并赋予外交内涵,可谓之"边疆外交"。"亲诚惠容"的跨界民族关系互动是促进良性边疆外交建构的关键环节,良性边疆外交则是良性周边外交的具体展现。跨界民族与边疆外交在地理空间上存在的天然互动逻辑关系,注定了良性边疆外交的建构离不开友好跨界民族关系的打造。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1992-2001年中关外交政策的对比分析认为,美国在克林顿主义成熟的过程中,不断尝试更好的对意识形态追求与对现实国家利益的追求的协调,而中国外交局面的好转也与我国采取的"韬光养晦、有所作为"、"伙伴外交"、"睦邻友好"政策相关,此外中美双方在外交政策的目的、手段、理念、国内影响上有重大区别.  相似文献   

5.
进入新时代,中国高度重视周边外交,提出了亲诚惠容、正确义利观、亚洲安全观、周边命运共同体等一系列新理念和新思想,系统回答了新形势下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周边外交"这一问题。为我国发展争取良好的周边环境,强调共商共建和谐周边,让地区人民有更多获得感,为周边治理提供中国方案和智慧,成为新时代周边外交的主要内涵。"争取良好周边环境"突出中国周边外交的主动性和目的性;"共商共建"强调发挥地区各参与者的主体性和地区内生动力;"让地区人民有更多获得感"突出中国周边外交的价值取向和动力源泉;"提供中国方案和智慧"则重视制度与观念的创新与引领。这四个内涵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科学回答了"怎样办周边外交"的重大理论问题。为此,中国周边外交实践更加重视顶层设计和战略运筹,强调底线思维和坚定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善于抓主要矛盾,创新和完善地区公共产品的供应,开创了周边外交的新局面,丰富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  相似文献   

6.
睦邻友好政策是一国在与其周边国家交往中实现国家利益的一种外交技艺,是邻国之间和睦相处和友好合作的行为准则。睦邻友好政策能够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一个良好、稳定的外部环境。完善睦邻友好政策的逻辑机理是与周边国家建立新型的合作安全机制、有效的矛盾疏导机制、完善的协商对话机制、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7.
良性政商关系的构建对经济体制改革与市场发展影响尤为深远,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出构建"亲"清"的新型政商关系。新常态下新型政商关系的构建需要政府从"亲商"入手,落实官员"亲商"行为规范、积极建设服务型政府、注重企业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在实现"亲商"的过程中,强调在"亲"的基础上保持"清"的界限,通过构建政府官员"清商"行为规范、完善地方政府权责清单、创建平等有效沟通渠道、透明交流过程以及加强中小企业权益保护等方式,塑造政企"亲上加清"的互动模式。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8.
2005年9月,胡锦涛在纽约联合国大会上正式提出了"和谐世界"的外交新理念。其后,中国的各项外交活动皆是围绕着构建"和谐世界"而展开。体现在中非关系上,近年来,无论是在政治、经济方面,还是在文化等方面,在践行"和谐世界"外交新理念上都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在现实中,有些观点和问题急需澄清。  相似文献   

9.
"新型大国关系"成为探讨新一届中国政府外交理念的切入点。审视"新型大国关系"论述在中国外交话语中的发展进程,即历史地剖析"新型"、"大国"和"关系"的含义,那么中国外交新理念中更深层次的考虑是"共同发展"。在"新型"意义上,主要是降低不同国家制度对国家间关系建构的负面作用;在"大国"含义上,中国不是西方意义上的"大国",而是一个通过融入开放性世界经济,从而不断取得发展的社会主义大国。在"关系"层面上,中国持续的发展与其他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与国际社会是利益共同体。因此,"新型大国关系"的建设要以推进"共同发展"这一外交新理念为方向和指引。  相似文献   

10.
"一带一路"倡议是促进中国与其他参与国共同发展之路,它以中国"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为基础,搭建了一个让沿线各国互利共赢的合作平台,为中国的开放发展构建了更深远的格局。但"一带一路"建设也给我国社会治理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在当前全球治理遭遇危机和经济发展全球化的双重背景之下,如何构造和谐的国际关系与稳定的国内环境,为中国乃至世界发展打造良好格局,是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一带一路"倡议与我国社会治理创新具有内在契合性,因此优化我国社会治理的路径措施具有深远意义。在推进"一带一路"的进程中,可以从更新社会治理理念、协力共筑稳定的社会秩序,协调社会各阶层利益、形成良好的社会情绪,提升社会制度的认可度、增强社会成员的凝聚力等层面来实现社会治理方式的优化,从而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构筑有利的时空环境。  相似文献   

11.
"和谐社会"与"小康社会"是一鸟两翅的关系.和谐社会中核心价值理念是公平与正义.和谐社会中要求人们在公平与正义的理念指导下构建维护和谐社会发展的法律制度,从而实现社会核心价值的回归.因此和谐社会必须建立在法治社会的基础之上,同时法治保障和谐社会的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诚毅"精神既是陈嘉庚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其特色内涵,是我们坚定办学理念、实现办学目标的动力。在新时期,存在对"诚毅"精神认识不足,对内涵挖掘不深的问题,合并高校的历史和现状也给发扬"诚毅"精神造成了一定障碍。为此,应以体现"诚毅"精神的嘉庚特色建筑,构建校园文化的物化层面;以"诚毅"精神为内核,构建校园文化的精神内涵;以"诚毅"精神为载体,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从而构筑以"诚毅"精神为灵魂的、有集美大学特色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3.
澜湄合作是基于特殊的地缘优势、良好的合作基础应运而生的新型次区域合作机制,并与“一带一路”建设有着密切的互动关系。澜湄合作是“一带一路” 建设的重要平台, “一带一路”也为澜湄合作提供了重要契机和广阔空间。积极推进澜湄合作,致力于构建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利益纽带,实现共同发展,对于推进“一带一路” 建设、践行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4.
日本民主党执政以后,尽管民主党在其政治纲领中表示遵守《中日联合声明》,鸠山政府也表示要对华推行"友爱外交",但由于民主党涉台政策"两面性"、"友爱外交"局限性及国会亲台势力的重新分化、组合,民主党政权仍然会秉持"一个中国"政策的基本立场,在不破坏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基础上提升日台关系。中国应在巩固中日关系既有框架的同时,进一步拓展对日外交,推动日本对华友好力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冷战后,国际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印度抓住机会,提出了多极化战略构想。在保证既得利益和未来利益的前提下,发展睦邻友好关系。对华政策一向是印度外交的难点,在这次外交政策调整中,印度选择了务实的对华外交,中国也予以积极回应。  相似文献   

16.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中国-东盟关系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总结国际关系的基础上,在新中国外交实践的探索中被提出、应用并不断发展,随着它的确立、发展与充实,中国与东盟(东南亚)国家的关系也在曲折中前进,不断深化:20世纪80年代末期建立睦邻友好关系,90年代末期确立睦邻互信伙伴关系,并在新的世纪逐步构建起面向和平与繁荣战略伙伴关系,为地区内实现长期稳定和持续繁荣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国内如火如荼地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中国政府在外交上也推行了"和谐"的外交理念,而对外传播本民族文化成为该理念实施的重要方式和步骤.本文概括并分析了国际文化传播在外交领域的功能,继而侧重从和谐外交实践的角度考察中国的国际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18.
周恩来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早期探索者,这与他外交思想蕴含的构建和谐社会重要理念密切相关,“独立自主”是建立和谐关系的前提,“和平共处”是建立和谐关系的基础,“求同存异”是建立和谐关系的着力点,“互利共赢”是建立和谐关系的支撑,周恩来和谐外交理念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缺乏应有的国际话语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施政战略上采取了多种措施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大力反腐,为提升中国话语权塑造良好的政治形象;大国外交,秉承亲诚惠容的睦邻政策;“一带一路”倡议,提升国际经济话语权;积极参与世界治理,提升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升中国在世界发展中的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20.
十八大报告的外交部分准确分析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确定中国的身份和责任,并在此基础上指明中国新时期的外交理念和外交策略,为中国外交的未来指明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诸如强化中国自觉自律的"负责任大国"的身份、建设"新型大国关系"、实施公共和人文外交策略等多个新亮点,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