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从<三国演义>十多个女性形象的描写中透析出它的妇女观,并与传统礼教所规定的"妇道"比较,证明其妇女观的重要变迁在于:淡化贞操,屈从于政治斗争的需要;歌颂智勇,"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反动;突出节烈,"舍生取义"的巾帼楷模.  相似文献   

2.
李传锋生态动物小说"物性真实"的审美特点:一是全方位展现动物生命的原生态.二是真实细致地描写动物生存唯艰的现实和悲剧命运.其"物性真实"的审美运思表现为,注重细节真实以塑造生动的动物形象;真实展现动物外在的和内在的美;从大自然生态环境今与昔样貌的对比中,呈现深刻的生态思考和人性思考.可以说,李传锋生态动物小说的审美价值是从"物性真实"描写和浓郁生态意蕴中升华出来的.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的细节千姿百态,美不胜收.家宴、对话、手帕、小诗、眼神、微笑……林林总总的细节描写称得上其中的又一座"大观园".仅从小说描写"笑"的众多细节中便可感受到曹雪芹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功力.  相似文献   

4.
兰色姆提出的"构架-肌质"理论引起了文论界的普遍注意.在此之前的俄国形式主义者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陌生化"理论,与"构架-肌质"理论有着内在的一致性.这些主要针对诗歌建立的理论同样也适用于小说.小说的肌质生成,语言"陌生化"是方法之一,但更多地还要依靠渗透着特异性体验的个性化细节描写.  相似文献   

5.
杰出的作家都是成功地运用犯与避艺术手法的高手.<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运用犯与避手法最多、最为炉火纯青的一部.其作者把"特犯不犯"、"犯中求避"艺术手段发挥到了一种奇异至极的境地,从故事情节的叙述、人物性格的刻划、细节的描写、场景氛围的渲染等方面,出奇制胜、弃俗创新地运用这种手法,达到同中见异;同中见异,变幻多姿,引人入胜,为我们树立了成功地运用犯与避艺术实践的范本.  相似文献   

6.
中国"性"文化有着良好的传统,其在文学艺术的表现中一般分为"变态的性欲描写"和"文学的性欲描写"两类,<聊斋志异>则属于后者.<聊斋志异>中的性欲描写含蓄、蕴籍,少叙述而多形容,且与异性间感情的发展相伴以行,它既是男女爱情激流的涌现,是情节和人物性格发展的需要,又是小说艺术氛围所不可缺少的,不能以"低级庸俗"将其完全抹煞.特别是那些歌颂爱情的小说中的性欲描写,更是绘声绘影,仪态万方,多姿多彩地展现了中国性文化的美质.  相似文献   

7.
<正>在文学作品中,细节描写是刻画性格、塑造典型的有效手段.茅盾说过:“善于描写典型的伟大作家不但用大事件来表现人物性格,而且不放松任何细节的描写.”(茅盾:《关于艺术的技巧》)李准说得更具体:“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李准:《短篇小说的人物塑造及其他》)可见艺术的典型化,离开了细节描写就无法进行.  相似文献   

8.
索尔仁尼琴是细节描写大师,他的成名作《伊万·杰尼索维奇的一天》中的经典细节描写比比皆是,其中尤以“吃”的细节描写最为惊心动魄,堪称全书的“文眼”.着重考察了作品中“吃”的各种细节描写手法,并分析“吃”的细节描写在作品的情节结构方面发挥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学或文学研究领域,经济学与文学的关系不可忽略,中国传统文学即使在反映古代生活的"经济细节"方面,也是一部"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在中国古代诗文小说中,存在着大量涉及经济生活的描写,作为文学的内容和经济生活的反映,古代诗文小说中"经济细节"的变迁,折射了"经济生活与中国传统文学"的关系不仅自身变动不居,而且受制于政...  相似文献   

10.
<保卫盐海>主要描写姜国与岭国为争夺盐海而发生的战争,是<格萨尔王传>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姜"为Vjāng的译音,"姜国"即Vjāng-yui.根据<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及新旧<唐书>、<云南志>的记载,吐蕃与南诏间的战争应是<保卫盐海>依托的历史背景,姜国萨丹王应是南诏王的艺术形象,明代木氏土司不可能是史诗中描写的萨丹王.  相似文献   

11.
方位概念"前/后"在汉语中的隐喻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时间隐喻的角度出发,运用Antuano的特征选择理论和Boers变化参数理论,重点研究了汉语人称称谓中"前后"方位词的隐喻运用机制,同时解释了汉语中其他同"前后"搭配的 合成词的隐喻现象,从而证明了隐喻的运用是根源于人们的实践经验,受制于人们自身同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这对于丰富汉语隐喻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蒋济永先生《 <背影 >里的“背影”解读》将“背影”解读为“母亲的形象”的观点及其“泛性论”的批评方法值得商榷。笔者从作家的创作方法、直接动机、叙述细节、审美心理四个层面分析所得结论是 :假如将朱自清的散文看作浊浊尘世中的一湾碧影 ,他在散文中所饱含的诗学理想和至真至美的情感就是那源源而来的活水 ,加之作家对自我的反省和对人性的反思的表现 ,使作品中处处弥漫着人性的温馨。笔者提倡科学的实事求是的审美解读与批评。  相似文献   

13.
"譬"、"喻"因含义相近常被人们不加区别地使用。从名辩思想和因明学的角度来看,尽管它们在缘起、论证方法、悟他目的等方面有诸多相同之处,但从推理的结构、形式的稳定性等方面来看,二者具有本质的不同:名辩学之"譬"是一种独立的推论形式,而因明学之"喻"只是推论中前提的一部分;形式上名辩学之"譬"相对稳定,因明学之"喻"不同时期有较大差别;方法上名辩学之"譬"大多使用类比、比喻说明问题并且例证详尽,因明学之"喻"与"譬"大致类似但在细节上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4.
英语教学法在不断地变化,由传统的语法翻译法到交际法到后来的整体语言教学法,这些变化使得外语教学逐渐走向成熟。该文对“整体循环”教学模式的理论进行了详细地阐述,包括它的沿革、应用、现状及前景等,并对“整体循环”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了比较,指出了其优势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庄子的万物齐一、因任自然的自然观,决定了《庄子》一书行文表达上采用了“三言”的形式。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使作品产生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寓言”,“借外论之”,借寓言以论“道”;“重言”,借重“往古佐证”以申明具有现实意义的思想学说;“卮言”则为“无言之言”,是庄子表达“道”的“言”之最高境界。庄子的自然观与“三言”的表达方式的高度统一,正是庄子“以天合天”思想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上古传说、寿文化、宗教传承、民族团结、山水人文的视角探讨了南岳“和”文化的传承与演绎,阐释了“和”在南岳文化中的底蕴。“和”是南岳文化传承的中轴线,南岳文化以其内秀于文,外秀于林而独著特色,和谐思想深蕴于南岳文化长期的积淀和发展中。  相似文献   

17.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多媒体教学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类专业教学中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文章对该课程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必要性以及效果进行了分析,并对在引入多媒体之后教学中应该注意的课程问题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民间蓝印花布印制工艺流传甚久,距今已有千年历史。该工艺口口相传,历经沧桑,几经改进,目前仍沿袭传统制作方法的作坊已很少能够见到。本章本着记录该项传统工艺制作技艺的思想,对桐乡“丰同裕”染坊进行工艺技术的实地考察,并在染坊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走访了多位老艺人,通过整合、梳理,试图记录中国江南一带手工制作蓝印花布的全过程。希望通过我们的调研能够使这门古老的技艺得以继续传承,同时也希望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得到很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指环王>和<西游记>是两部很有意义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东西方哲学文化的差异.本文从两部作品的哲学思想方面进行了具体的比较和分析.得出了东西方对"恶"的消亡存在不同看法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历史观和方法论的视角,探索和研究"三个代表"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底蕴,揭示"三个代表"蕴含的丰富而深刻的唯物辩证法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光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