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科学与文学关联的角度关注"人类学写作"问题,讨论写作的人类性和人类写作性;提出"人类学写作"就是人类自我认知的文本呈现,是人类文化的"自画像".  相似文献   

2.
《黑暗的左手》和《新夏娃的激情》中的性别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人类追求性别意识真理性和理想人格模式的过程,"双性同体"这一思想在现代回归中成为诸多学者重视和探讨的对象,涉及神话、宗教、医学、文学和人类学等不同领域,既隐含着人类对于两性问题的困惑和焦虑,又表达着他们对两性和谐相处的理想社会的期盼。"双性同体"在现当代文学中的彰显,更是体现了人类关注自身问题的集体无意识,因此一直为女性主义文学创作和理论批评所关注。英国当代作家安吉拉.卡特的《新夏娃的激情》和美国后现代作家厄秀拉.勒.魁恩的《黑暗的左手》两部作品中的"双性同体"观是对后现代女性乌托邦作品对社会性别的很好解读。  相似文献   

3.
在当代中国文学领域,贾平凹以其殷实足量的作品和超透支写作姿态,不仅赢得了自身应有的文学席位,与此同时也为20世纪后中国文学新的生长点的繁荣、鲜活倍增了无限的厚重质彩.因此,基于世纪文学史识视域和史学格局的建构,就有必要思考贾平凹当代中国文学高度问题①.笔者以为其话题涵旨有三:一是不可逾越的"贾平凹文学事实"--30年文学书写与160部书的置换关系,一代不断前行的富有绿色生命意识的文学独行侠.二是不懈激活文坛的"贾平凹文学现象"--创作数量与文学史精神的始终暗合,创作质量与艺术至境的长效撞击和通达,一种关注民生的大境界正气写作.三是原在的杂学艺术观与文本潜在的文化学图式--"五大文化系脉"、"六大文化层面"的美学典本.这些是贾平凹先于他者,高于他者,引领文学的珍品别裁,是他确立当代中国文学高度的支撑所在.  相似文献   

4.
知识全球化推动了学科间的交叉与重组,促进了跨学科研究的快速发展;后现代主义和后殖民主义思潮的影响又引发了地方性知识和个体经验的崛起,这成为原本分属不同学科的文学与人类学不断融汇的社会根源。在中国和西方的双重语境下,采用宏观与微观、共时性与历时性的研究方法,构拟了文学与人类学的关系及走向:审美情感与田野实证是文学和人类学的属性差异;人学与生存经验是文学和人类学共同的精神向度;诗性思维与民族志互渗表征文学与人类学的相互转向;文学人类学是文学与人类学构建的新型研究范式。通过对文学与人类学的差异性、共通性、相互转向及学科共建的分析、阐释和论证,旨在厘清文学与人类学的关系及其走向,为文学研究和人类学研究提供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新时期文学的创作中 ,贾平凹是一个不断探索且有个性的作家。《高老庄》比其以往作品更平实而厚重。《高老庄》是贾平凹关注现实品格的又一体现。其中精神关怀是最为迫切的关怀。作者通过对高老庄鲜活现实的原生态描写 ,表达出对历史与现实、乡土意识与现代文明的思考 ,传达出深沉的忧患意识 ,并赋予这种忧患以普遍的意义。同时 ,他又热切地表达了对生活的理想 ,给泥淖中的人们指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从科学与文学关联的角度关注人类学写作问题,讨论写作的人类性和人类写作性;提出人类学写作就是人类自我认知的文本呈现,是人类文化的自画像。  相似文献   

7.
语言人类学是语言学与人类学相互交又的一个边缘学科.语言人类学在产生之初主要是对"土著"后进民族的语言文化进行研究.在现阶段,语言人类学主要是对濒危语言的关注,并力图通过对濒危语言的抢救与研究未保存人类语言的多元格局,进而保存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在当前濒危语言研究的过程中,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其极具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卷首语     
本期"文学人类学研究"栏目是"教育部首届文学人类学高级研讨班"学习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现。叶舒宪《首届"文学人类学骨干教师高级研讨班"总结发言》重申了中国文学人类学的学术理念,即通过建立一个跨学科的文学人类学学科体系去启悟全球化语境中现代人如何重新认识人类文化传统、思考人类及其生活本质。叶舒宪认为此次高研班师生们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国内史学、文学等研究领域出现人类学转向的趋势。不过相比较史学而言,文学领域的人类学转向目前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文章以文学人类学对中国古典文学的重释、文化诗学对人类学知识的借鉴、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对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的移植等个案为例,就当代中国文学研究的人类学转向进行了考察,以期引起学界对这一转向的关注和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叶舒宪先生的《阉割与狂狷》[1]阐述了阉割情节的普遍性和阉割恐惧对于男性心理的作用,以及阉割情节对人格心理形成的重要性。叶先生的书主要是从人类学方面进行了探索,文章则主要是从"阉割"与文学之关系展开研究。阉割既指生理上的,同时也有心理上的,当代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阉割现象大体分为自我阉割、被迫阉割以及心理阉割,文章分别以贾平凹的《秦腔》、莫言的《生死疲劳》、余华的《兄弟》及贾平凹的《废都》为代表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