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国家规定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四门核心课程之一,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通过认真梳理历史虚无主义的主要表现,深入分析其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消极影响,并找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对于当代大学生更好地了解国史国情,提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乃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进程中留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红色文化资源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关系十分紧密,红色文化资源属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核心内容,红色文化资源的运用有助于实现该课程的基本宗旨。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过程中,应在选择性、计划性、历史性等原则的指导下,充分运用红色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的应用必须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结合起来,将案例教学、体验式教学、访谈式教学等与红色文化资源的优势互相融合,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高师资队伍的水平和素质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和基础。实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实效性的关键是建立一支高效的课程教学团队,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因此,要建立长效机制,坚持“以教师为本”的教育理念,加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努力打造一支结构合理、团结协作的稳定的课程教学团队。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思想教育课,同时也是政治教育课,更是一门理论教育课。在教学工作中有很多的问题亟需解决,如教学体系与教材体系脱节的问题、混淆思政教学与历史教学的区别,不解决这些问题,纲要课的教学目标就难以达成,纲要课的教学任务完成度也会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性质和教学内容的特殊性、医学院校生源和学情的特殊性决定了问题链教学法在医学院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运用的必然。问题设计应围绕教学目标,注重整体性和层级性;基于历史真实,突出思想性和理论性;符合医学生思想特点,体现时代性和开放性。问题链教学法通过改进课堂教学方法,紧密对接课外实践,优选教学案例,完善考核评估体系,最终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其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应有之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在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但是也存在部分教师水平不高、内容融入缺乏整体性与系统性、教学设计缺乏对当代大学生的关照等问题.要提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效果,需要多措并举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建立健全评价机制;加强顶层设计,构建界限明晰、内容衔接的课程教学融入体系;打造师生"双主体"教学模式,切实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然而课程教学中存在着各教学要素协同性较弱,整体合力不足等问题,这限制了其功能作用的发挥。协同学中蕴含着系统内各子系统之间以及与外界环境之间相互协调合作、实现系统协同效应的思想。将协同学应用到《纲要》课程教学中应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实现《纲要》课程"学"系统的协同;应注重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的统一,知识学习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统一,教师教学和科研的统一,实现"教"系统的协同;加强"教"与"学"的沟通交流,实现"教"系统与"学"系统的协同。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建设是一个涉及诸多方面内容的复杂系统工程.教学内容是课程建设的核心,应根据教育对象的身心特征,课程知识的内在关联性等对教学内容进行专题化构建;教学方法是教育对象内化教学内容的重要途径,应对其进行动态化、多样性、特色式实施;考核评价体系是教学反馈的基本方式,应对其进行不断的完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建设应体现系统化、完备化、科学化.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要发挥其强大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优势,进一步提高对大学生正确的近现代史观教育的实效性,纠正大学生当中一些错误的思想倾向或存在的一些消极的认识,注重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因其独特的内容,在这方面具有特殊的地位,起着关键课程和核心课程的作用。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深入挖掘那些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内容,及时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是《纲要》课教师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作为高校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以近现代史知识为基础,明确两大历史任务和三个历史选择为教育目标。通过对我国高校中国近现代史教育体系演进的总结,明了《纲要》课的授课逻辑,认为学校历史教育在坚持爱国主义教育这个核心目的基础上,要注重有序衔接,做到小学要"活",中学要"静",大学要"动",由此实现历史教学特别是《纲要》课教学由知晓"是什么",向思考"为什么"转变。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目前高校纲要课的实效性不强,影响其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等功能的实现。为了确保大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规律性的目的,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以增强《纲要》课程对大学生的吸引力。本文拟从几个方面谈谈增强纲要课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实践育人精神理念的指导下,不断开展实践教学,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目前就“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来看,还没有构建起科学完整的实践育人评价体系,文章通过阐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践育人评价体系的理念构想和思想原则,通过探索评价体系主体、评价体系指标和评价体系实施,来试图构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践育人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4.
为适应高等院校历史教学改革的需要,我们对"世界近现代史"1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从课程性质、教学目的、培养目标、史学理论与历史观、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比较,将世界近现代史课程的史学理论和历史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内容之中,将"中国近现代纲要"的教学内容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世界近现代史课程的教学内容之中,改变世界史和中国史教学内容的相互脱离、史学理论和思政教育的各自独立状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人生观。  相似文献   

15.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开设,对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帮助学生确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的历史使命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的培养教育,既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利用乡土历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加深对重大历史事件的理解,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乡土历史是很重要的课程资源,有待深入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7.
作为高校政治理论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肩负着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任务。尽管该课程自开设以来已然取得不俗成绩,但亦始终存在自身学科定位模糊、吸引力不足的现象。对此,可从增加《纲要》的吸引力着手,改进本课程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现代史是史学领域与现实联系最为密切的学科。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要从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中汲取爱国主义传统,获得精神动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经过多次改革,最后形成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在实事求是原则的指导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也取得了丰硕成果,与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良好的互动。  相似文献   

19.
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效果的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高教学效果是新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改革的新热点之一。文章从走出误区,充分准确认识“纲要”课程性质与目的;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课程吸引力;改进教学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利用专题讨论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等方面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20.
由“本书编写组”编写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一部质量较高、特色鲜明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但也存在部分问题,即:教材的“三编体系”和《纲要》采用的中国近现代史“两段式”时段定位之间产生内在的矛盾与紧张;《纲要》“综述”与“专题”结合的编写体例的确是一种创新,但专题的具体选择与设置存有不利于学生全面了解“国史”与“国情”的潜在危险;教材各章之后开列之阅读文献有着非常高的质量,也有目标不明确、知识性不足、学术性太强等与该课程之教学目标不相协调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