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村一品”的概念及农业运动。来自于1979年的日本大分县。这个位于日本西南地区的省份山多地少、自然条件差.在当时经济很落后。时任县知事的平松守彦先生到任之初.所到之处听到的都是诸如“我们村里没有资源”、“我们没有学校”、“道路条件太差”之类的叹息。但.无论怎么抱怨和叹息都无法改变既有的条件状况。  相似文献   

2.
陕西省"一村一品"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陕西省“一村一品”发展过程中,十分注重特色产品(业)的培育,有效地提升了产业优势;并以科技为支撑,大力培训农民,实现了生产手段科学化;同时以农协为骨架,充分发挥中介组织作用,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以产品为主线,构建形成了生态型产业体系,促进了陕西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但也存在以下问题:思想有所认识,工作机制尚未形成;资源优势突显,经济强势有待培育;科技兴村已显雏形,但支撑能力不强;产业富村门路较多,但聚集度不高;中介组织初步形成,作用发挥有待提高等。因此,要使陕西省“一村一品”顺利发展就必须统一认识、推进科技兴农、加快品牌培育、加强农民技术培训、积极开拓市场、拓宽融资渠道。  相似文献   

3.
实施"一村一品" 发展特色农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榆林市发展“一村一品”特色农业,具备得天独厚的土地、生产、品质、规模、生态优势,在“一村一品”发展过程中,十分注重特色产品的培育,有效地提升了产业优势,品牌效应初步显现,高效生态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初具雏形,经营活力增强。但也存在以下问题:品牌意识薄弱;中介组织的作用发挥有待提高;务农人员的总体素质偏低;科技作用有待加强;经济强势有待培育。因此,要使榆林市“一村一品”顺利发展就必须统一规划,加快品牌培育,推进科技兴农,拓宽融资渠道,抓好典型试验示范体系,增强“一村一品”发展后劲。  相似文献   

4.
山西省具备推行"一村一品"工程的条件,因为山西有独具优势的特色农产品、丰富的旅游资源与鲜明地方特色的民歌以及山西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同时,山西省也在椎行"一村一品"工程采取了具体措施,使"一村一品"工程在山西有了一定发展.进一步发展"一村一品"工程对于山西省新农村建设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国外“一村一品”发展的主要做法及经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是我国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通过充分发挥地方的自然资源、传统文化、生态和区位等优势,积极培育具有鲜明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主导产品和主导产业,使"一村一品"面向更广阔的市场,可以有效促进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主要以日本、泰国、蒙古、菲律宾、巴拉圭为例,介绍了国外"一村一品"发展的主要做法,以期获得有益于我国农业发展的宝贵经验,促进农民增收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日本“一村一品”运动及其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一村一品"运动发起于日本九州的大分县,以立足乡土、占领全国、放眼世界,自立自主、体现民意、独具创新,培养人才、选拔领导、面向未来为原则,在日本掀起了振兴农村地域经济的浪潮。这一运动为日本农村地区的地域振兴做出了重要贡献。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期,总结"一村一品"运动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村一品”战略极大地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但在战略推进过程中也存在着如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制约经济长期稳定发展、资源单一利用打破生态平衡等问题。为了实现经济与生态和谐发展,防止战略对可持续发展进程的阻却,应当对“一村一品”战略内容进行完善,实施“一品为主,多品兼营”的更符合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9.
“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发展模式。以第1~11批3 780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核密度分析、平均最近邻算法、标准差椭圆、分位数回归等方法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空间分布不均衡,多集中于京津冀-鲁西南、四川盆地、长三角与珠三角等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反映了不同地区乡村产业振兴水平存在较大差异。示范村镇产业结构不尽相同,主要以初级产品和第一产业为主,休闲农业、农村服务业等二三产业所占比例过小。自然与人文条件及社会经济因素综合影响示范村镇的形成与分布,地方财政支出、路网密度、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人均可支配收入等社会经济类指标与示范村镇数量存在正相关关系。据此提出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重视城乡产业协同发展、促进高端农业品牌打造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发展“一村一品”,是加快山区经济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一种有效手段.如何推动“一村一品”发展,实现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必须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创新与完善发展机制.本文拟从正确理解“一村一品”的内涵出发,运用SWOT方法,分析衢州市大力推进的“一村一品”特色经济发展当中存在的优势、劣势、机遇及挑战,探寻发展“一村一品”的思路与对策,激发区域经济发展活力,促进山海协调发展,加快实现“两富”浙江①,以期为全国各地山区发展提供某种借鉴.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农业高等教育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视角出发,重点考察了黑龙江、辽宁、江苏、浙江等省份正在实施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分析了该计划产生的社会经济背景、基本做法与主要经验,讨论了其对发展农村高等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以及在安徽实施同类计划所具有的重要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旨在为广大农村培养"留得住、用得上、懂技术、善经营"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有效挖掘和利用农村人力资源,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华中农业大学自2008年参与此项目以来,针对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学员自身实际,培养目标设定上注重与农业人才要求的吻合性,课程体系设置上注重与农业生产特点的针对性,教学过程安排上注重与农业生产过程的适应性,实践教学落实上注重与农业生产周期的同步性,在构建"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3.
"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农资连锁经营是繁荣农村市场,便民、利民的主要途径之一。从河南农资连锁企业的现状出发,提出提升农资连锁企业竞争力的十一个管理模块,供农资企业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基于地域性建筑理论,从建设内容、形式表征、功能空间、材料细部、建筑现状与历史贡献六方面入手,对厦门市集美学村1910-1920年代之南洋风格的"嘉庚建筑"进行系统的分析与梳理,研究其与闽南地域自然条件、闽南传统建筑文化、闽南地方建筑技艺的适应性关系,揭示其在传统建筑近代转型中的重要作用及对当代地域性建筑创作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一村一幼”是在彝区特殊背景下提出的一种解决彝区乡村儿童学前教育入园难,并从根本上解决民族地区教育精准扶 贫难题的有效措施之一。介绍了凉山“一村一幼”开展的具体情况,2015—2016年底共开办了3 060个幼教点,提高了全州学前 教育毛入园率。但在“一村一幼”实施过程中存在幼儿家长观念落后,幼教点建设时间短、任务急、质量不高、建设经费短缺、归 属权不明,幼教点师资匮乏、缺乏专业性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加强学前教育重要性的宣讲活动,完善幼教点基础设施 设备,优化教学环境,重视师资培训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考察三个村庄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分析家庭经营与规模经营的成功与失败之道,其中劳动力的雇佣、管理和监督是关键所在.家庭经营的优势在于扎根于村庄的社会基础之上,充分利用了农民"内外有别"的行动伦理.经过案例的对比可知,外来企业的规模经营只要遵循这些伦理,也有可能通过"扎根"而获得成功.行动伦理也为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提供了伦理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