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交通部离退休干部局党委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试点工作过程中,敢于创新、采用灵活的方式,受到老同志的欢迎。在思想准备上突出一个“真”字。局党委和各党支部按照领导小组提出的要求,学习“三个代表”要真正拥护、真正贯彻、真见实效,共  相似文献   

2.
<正> “章“字无论从字形结构或者从它最早的词义来说,都是一个还没有弄清楚的问题。历代的学者,绝大多数都沿用了许慎的说法,“乐竟为一章。从音从十;十,数之终也”。他们没有想到,所谓“从音十”只是小篆写法的“想当然”的分析;没有想到、是“章”借为“乐章”字后,字形经过修改才变成“从音从十”的。金文所有“章”字完全排除了“从音十”的可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他们也没有觉察到,“从音从十”这种说法同“帝”字下的说解“辛,示、辰、龙、童、音、章皆从古文上”(实际上,这七个字都不是从古文“上”)互相矛盾,因为从“上”与从“音”是排他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近两千年来众说纷纭、迄无定论的“秃”、“充”、“失”、“佴”四个从人的字进行考释,指出“秃”是籀文“(毛几)”的变体;充非省声字,本义为“充壮”:失的本义是“用鞭子打”;佴的本义为“强牵引”。  相似文献   

4.
关于"杏"文化内涵丰富。"杏园""杏林""杏坛"虽然都与"杏"字有关,但其之间几乎没有任何关系。杏园早在唐中宗神龙年间,凡新科进士及第,先要一起在曲江、杏园游宴,然后登临大雁塔,并提名塔壁留念。时人称进士为"杏园客"。唐宣宗时,刘沧在《及第后宴曲江》中提到:"及第新春选胜游,杏园初宴曲江头。""杏园"在唐代指的便是新科进士游宴之地,"杏园游宴"是唐代文人的雅趣活动之一。后来,"杏园"便被赋予了庆贺金榜题名的含义。  相似文献   

5.
6.
“刍”字是一个名动两属词。“刍”字无论它作名词用时,还是作动词用时,都是一个多义词。一个“刍”字竟能表示好多方面的意义,这是很值得人们特别注意的。“刍”字原是一个动词。许慎《说文解字》说:“刍,刈草也。”  相似文献   

7.
<正> 我国戏曲里的角色,分生、旦、净、丑四大行当,究其由来,解释不一,归纳起来,大致有四种说法: 一、兽名说。这一说以明代的周祈为代表。他在《名义考》卷五里说:“今角戏有生、旦、净、丑之名,尝求其义而不  相似文献   

8.
文章中的点睛之笔是把握文章主旨的钥匙。点睛之笔在表达上灵活多样 ,可长可短、可叙可议……最好的方法是“隐”“秀”式。“隐也者 ,文外之重旨者也 ;秀也者 ,篇中之独拔者也。”(《文心雕龙》)“隐”“秀”式点睛之笔是作者情思与文辞精巧结合而成 ,关键是“自然”二字  相似文献   

9.
相传,太原是古唐国封地,山西简称晋,三晋是山西、太原的美称。那么,唐、晋、三晋与太原的历史,又有何关联呢?一、关于唐唐在汉字中本义大言,引申为广大的意思。《论衡·正说》注为"唐之为言荡荡也",  相似文献   

10.
“疾”字和“病”字在作为“疾病”(名词)或“患病”(动词)讲时,前人都认为词义是有一些区别的。一般都认为“疾”和“病”有程度轻重之别,说“病”是“疾甚也”或“疾加也”等等。这主要地是根据以下这些材料: (1) 病,疾加也。(《说文解字》) (2) 病,疾甚也。(《玉篇》) (3) 疾甚曰病。(《仪礼·既夕礼》郑玄注) (4) 病谓疾益困也。(《论语·子罕》郑玄注) 正因为有这些材料,而一般人又不知道  相似文献   

11.
明代崇祯四年(1631),在仪真县西南部,计成为汪士衡设计、建造了"寤园"。但是"寤园"的名字很快消失了,"寤园"所在的区域存在"西园""荣园""汪园""容园""闵园"等园林的名称。这些名称让学者们十分迷惑。研究表明,这些名称是同一个花园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叫法。"寤园"是最初的名字,"西园"是根据这座园林所处位置起的名字,"荣园"是"寤园"进入清朝以后改的名字,"汪园"是根据"寤园"园主汪氏家族姓氏起的名字,"容园"是"荣园"卖给闵氏以后改的名字,"闵园"是根据"容园"园主闵氏家族姓氏起的名字。  相似文献   

12.
许慎《说文解字》卷十二说:“扃,外闭之关也。”段玉裁注:“关者,以木横持门户也。……户扃,盖以木横著于户,为之机,令外可闭者。”古人究竟怎样“为之机”,用扃从外边把门关起来,以及“扃”怎样慢慢地发展而为后世所用的锁,这些我们都不加讨论。我们只在这里交代一下,门外的关闭工具是“扃”,我们所要讨论的大致限于门以内的用以启闭的工具。  相似文献   

13.
王学仲的山水画作品将写生引入对传统山水画的改良中,把大自然的复杂性、丰富性、天然性融入自己的画面,以此来继承"师造化"的现实主义优秀传统,以写生为手段与自然景物沟通并以笔墨的形式传达山水画的气韵与意趣,从"目识手记"的写实写生逐渐转变为"目识心记"写意写生,并从中发掘新的图式和笔墨技法。王学仲将写生引入对传统山水画的改良中,把大自然的复杂性、丰富性、天然性融入自己的画面,以此来继承"师造化"的现实主义优秀传统,以写生为手段与自然景物沟通并以笔墨的形式传达山水画的气韵与意趣,从"目识手记"的写实写生逐渐转变为"目识心记"写意写生,并从中发掘新的图式和笔墨技法。同时在艺术思想上,王学仲提出"艺必己出"为传统文人画转向现代文人画的基础,"扬我国风,励我民魂。求我时尚,写我怀抱"为其所追求的现代文人画终极艺术理想,他在现代文人山水画领域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与创新,最终形成了"重、拙、奇、旷"的艺术风格,取得了历史性的成绩。"重、拙、奇、旷"是王学仲在脱离传统并逐步形成个人风格后美术界对其艺术特征的总结,并且这也是王学仲由技法方面反映其个人所追求的写意山水的一种表现。那么,"重、拙、奇、旷"四种特征的指向是什么?笔者认为是墨色之"重"、笔法之"拙"、构图之"奇"以及气势之"旷"。  相似文献   

14.
"朴""艳"是一对非常重要词学范畴,"朴""艳"内涵的丰富及演变轨迹突显了词体的文体特色,其中"艳"尤其突出,与社会风气、创作环境和诗词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从"朴""艳"与"深""浅"的辩证关系中亦可以了解词体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东”、“西”与“east”、“wes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在两种语言对译时,很难找到完全等同的一对词。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表面上“完全对等”的汉外词汇,在实际操作中,却使外国留学生感到疑惑,或是使他们在运用汉语时出现母语的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现象。在这样的“对等”词汇中,汉语的“东”、“西”与英语的“east”、“west”即为一例。通常,人们多  相似文献   

16.
沓、踏是上下关系,遝、搭是前后关系,都具有交合的意思。其交合义一般指物,即动物的交配、禽鸟的交尾,由此延及到人,指人类的婚合,这在文献故训、神话传话、方言俗话中都能得到印证,可为人类文化学、神话学、方言学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17.
孔子认为,人生处世有四种境界:"学""道""立""权","权"是最高境界。行"权"并非易事,有赖于人的年龄、学识和修养,关键在力行,志学、适道、立礼是其前提和基础。行"权"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无所必从,无所必违,"无可无不可"、"无适无莫"是行"权"的外在形式,"仁"为原则,"义"为准绳,内守仁,外行义,内外兼修,据时而权,做事合宜恰当,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语义场理论考察与"看"有关的常用词演变研究,"看"在先秦文献出现较少,而"视""见""观"等使用较多,且在现代的发展中义项不断增加。"看"虽然出现较晚,但是构词能力不断增强。"见""视""观""看"等常用词的相同义项之间的互相侵占、影响,共同构成新的合成词。  相似文献   

19.
释“零”“落”兼释“受”“萚”谢质彬一释“零”“落”“零”与“落”是同义词。古籍中常见。有时合用,有时分用,意思一样。《说文》:“落,凡草曰零,木曰落。”这是就对文而言;若是散文,则二者可以通用。训诂家所谓“对文则异,散文则通”,指的就是这种情况。那...  相似文献   

20.
刘绍义 《中华魂》2013,(20):49-49
我常常想,“东”(柬)这个字,为什么是“日”在“木”中呢,“日”在“木”上为“东”,即“杲”字,“日”在“木”下为“两”,即“杳”字,不是更好吗,好记又容易理解。偏偏造个“柬”字是“日”在树林(木)中,多不显眼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