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必武作为无产阶级法学家的杰出代表,其法学教育思想较为丰富,主要表现为:第一,法学教育的核心在于对人的教育;第二,法学教育的基础在于搞好学校等硬件建设;第三,法学教育的提高在于法学科研的进步。董老的法学教育思想对当前的法学教育改革主要有三点启示:其一,培养复合型法律人才是当前法学教育改革的目标;其二,对法学教师的改革是当前法学教育改革的保证;其三,加强国际之间的法学交流是当前法学教育改革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随着法制社会的发展,法学教育也面临着跟住时代脚步、解决实际问题的改革。基于社科法学立场,在分析当前法学教育的时代背景以及现实状况的基础上,提出法学教育改革的方向目标、核心内容及具体措施,提出法学教育应当全面向实践转向。以“改革”教师为核心,以教学方法改革为手段,为教学理念、教学内容的革新服务,最终实现教育目标,即着力解决法学教育与社会实践的距离问题,让法学教育能够培养出具备法律职业思维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法律职业人。  相似文献   

3.
廖峻 《中南论坛》2009,4(1):33-34,38
当前独立学院的法学怎么教?基于法学这一学科的世俗性,独立学院法学教育的实务导向不言自明。如何落实这一导向,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至少达到以下三个相互勾连的要求:其一,以实践选择理论;其二,多研究“常见”、“多发”的问题;其三,关注特定事实多于关注一般法则。  相似文献   

4.
法律的生命始终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诊所法律教育"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兴起的一种新的法学教育方法。中国传统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严重脱节,已成为法学教育改革的最为核心的问题,经济全球化所必然产生的法律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为中国法学教育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参考系。因此,全面革新法学教育,满足全球化环境下的法律职业要求,才能将中国法学带入一个崭新的世纪。  相似文献   

5.
中国法学教育改革的纲领是法学教育为法学实践服务,恢复实践法学传统,自国家主席起,联合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公检法司等法学实践部门的法律实务工作者共同进行法学教育工作。在法学教育地位与人才整合上,中国法学教育改革应当推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师吏一体,君师一体"的机制,对法学教育从课程开设、教材编排、教学互动、实效考核诸方面加以监控,彻底排除各种理论法学以及纯粹法典化思路的影响,依法开课,追求法学教育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6.
实践性法律教学与法学本科教育目标反思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法学教育改革中 ,教育目标的改革是教学内容、方法改革的前提。本文认为 ,当前我国法学本科教育应当以培养不仅具有坚实的法律知识 ,同时要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的法律职业者作为目标。在这个目标的指导下 ,提出实践性法律教学应当成为法学本科教学的主要内容和手段。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法学教育存在着诸多的现实矛盾:民主自由教育与法学专业教育的矛盾;法学教育理论与人才市场需求的矛盾;法学教育大众化与法律职业精英化的矛盾;法学教育统一性与特色性的矛盾;法学教育人文特性与科学特性的矛盾。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法学教育改革可从几个方面着手: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法学教育中的指导地位;坚持将培育法治精神作为法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坚持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法学教育的主要任务;坚持将发展学科特色作为法学教育的迫切选择;坚持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并重作为法学教育的必修内容。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高等法学教育在取得突出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准入门槛过低,与职业技能教育脱节,欠缺通识教育,欠缺职业伦理教育等缺陷。立足于我国现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法治水平,我国的法学教育改革应当避开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素质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路线之争,从微观层面上去探讨如何培养能与社会有效对接的多层次、多类型的法律人才。应用法学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根本目标,坚持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系统教育和分类教育相结合的路线,走出了一条人才培养的新路。  相似文献   

9.
沈家本是中国近代法学的奠基者,他在三十年的法律实践过程中,积累了深厚的传统法学功底。同时,他思想开放,应心学习西方近代法学理论,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的法学思想。他在法的概念、法的起源、法的作用、法与道德的关系、法学研究方法、法学实践等方面都提出了与中国古代法学有质的区别的新思想。这些思想对扭转长久以来学术界轻视法学,忽视法学教育的风气发挥了重大的影响,推动了我国法学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10.
研究范式是特定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和研究理论等研究模型的统称,各范式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研究方法。目前民事诉讼法学界的研究范式可以归为两类:一是基于裁判者视角的规范法学研究范式,主要以法教义学和案例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二是基于立法者视角的社科法学研究范式,具体分为法律政治学、法律社会学、法律经济学和法律认知科学等,其中以实证研究方法为主要研究方法。这与罗马神雅努斯的两面形象正相契合。面对新时代“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理论话语体系”的建构问题,必须在这两类研究范式的基础之上进行第三种范式的探索和尝试,即规范法学与社科法学研究方法的结合互补,唯此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才能摆脱困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