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关于物流科学理论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采用"物流"名词是科学的选择,不是一个不得不坚持的错误.研究物流概念非常重要.西方流行的物流定义实际上是物流管理的定义.人流不应该成为物流科学研究的对象.中国提出的物流概念和定义为物流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科学理论基础,指明了正确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介绍了中国物流概念的最早属性、具体内涵、行为性质和使用领域等四个方面都与日本、西方流行的物流概念存在差别,为此有必要为中国的物流概念——“物的流动”给出一个新的英文名词MF(Material Flow)。第二,指出中国物流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发展严重落后,特别是经济界物流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发展,与其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第三大支柱产业群的地位很不相称。第三,探讨了经济界、社会界和自然界物流科学技术研究和发展的前沿问题。最后提出了物流科学技术学科体系的发展设想,包括四个部分:一是物流科学技术基础学科;二是物流科学技术工程学科;三是物流科学技术理论学科;四是物流科学技术其它学科,共有40个一、二级学科,多数学科需要开拓和创建。  相似文献   

3.
"物流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前沿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首先介绍了中国物流概念的最早属性、具体内涵、行为性质和使用领域等四个方面都与日本、西方流行的物流概念存在差别,为此有必要为中国的物流概念--" 物的流动"给出一个新的英文名词MF(Material Flow).第二,指出中国物流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发展严重落后,特别是经济界物流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发展,与其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第三大支柱产业群的地位很不相称.第三,探讨了经济界、社会界和自然界物流科学技术研究和发展的前沿问题.最后提出了物流科学技术学科体系的发展设想,包括四个部分:一是物流科学技术基础学科;二是物流科学技术工程学科;三是物流科学技术理论学科;四是物流科学技术其它学科,共有40个一、二级学科,多数学科需要开拓和创建.  相似文献   

4.
论农村物流的内涵与特点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农村物流是一个相对于城市物流的概念,它是指为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以及其他经济活动提供运输、搬运、装卸、包装、加工、仓储及其相关的一切活动的总称。很多人把它与农业物流、农产品物流以及农产品流通等概念等同起来是十分错误的。与城市物流比较,农村物流具有分散性、季节性、差异性、多样性等特点。我国农村物流总体水平较低,主要表现在技术落后、基础设施落后、专业化和市场化程度低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农村物流是一个相对于城市物流的概念,它是指为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以及其他经济活动提供运输、搬运、装卸、包装、加工、仓储及其相关的一切活动的总称。很多人把它与农业物流、农产品物流以及农产品流通等概念等同起来是十分错误的。与城市物流比较,农村物流具有分散性、季节性、差异性、多样性等特点。我国农村物流总体水平较低,主要表现在技术落后、基础设施落后、专业化和市场化程度低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陆港对进出口物流成本影响的基础上,借鉴水系理论,提出物流海拔和物流梯度的概念,并构建了物流海拔和梯度的计量模型。以中国大陆300多个城市的相关数据为依据,测算了中国大陆主要区域的物流海拔和梯度,认为中国大陆目前存在物流高原、物流平原、物流断裂带和物流谷地等典型物流地形特征。分析陆港功能与物流地形的关系,得出了枢纽型陆港布局的一般条件和原则。认为位于物流断裂带、物流谷地出口、物流平原且实力强大的中心城市具有布局枢纽型陆港的优势条件。  相似文献   

7.
以契约经济学理论为依据,讨论了物流系统的4种治理模式,即多边治理、三边治理、双边治理和单边治理.分析了每种治理模式的适用条件及其优缺点,并分析了中国物流治理模式现状.认为各种不同的物流治理模式共存是中国物流市场自然发展和选择的结果,第三方物流和一体化物流都有其存在的客观条件.上海华联超市自办配送而不是依赖于第三方配送,海尔作为制造企业也开展第三方物流等现象正是对这一结论的阐释,也是符合中国物流市场发展规律的,建议中国各级政府对物流的推动和导向应该尊重现实.  相似文献   

8.
我国管理科学界在引进西方现代物流管理理论中作了大量工作,但由于时间较短,目前关于现代物流理论中比较前沿的第四方物流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本文阐述了第四方物流与第三方物流的区别,分析了第四方物流的特征和优点,介绍了第四方物流的运作模式,并列举了几个国内外的案例。  相似文献   

9.
20世纪70年代末,"物流管理"传入中国;90年代末,"供应链管理"被引进到中国.物流管理作为现代供应链管理思想的起源,与传统的物流管理有着很大的区别.当前,社会各界、不同学者对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概念的理解和所指的范围看法不一,因此,了解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的形成和发展,国际、国内对物流及供应链的定义,物流管理及供应链管理的定义,对于区别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关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物流信息化水平空间结构演化研究对统筹物流业发展、构建布局合理的物流体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中国省域物流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算指标权重,进一步加权计算2013—2018年物流信息化综合指数,从全国、省域两个视域对中国物流信息化水平进行测度; 利用标准差椭圆、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分析中国省域物流信息化水平空间结构演化特征; 利用修正后的引力模型确定中国省域物流信息化空间关联关系,通过QAP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认为:中国省域物流信息化水平逐年增长,地区间非均衡性增强; 中国省域物流信息化水平空间结构呈“东(偏北)-西(偏南)”格局,存在正向空间自相关关系,且相关性逐渐弱化,高值集聚和低值集聚的同质性现象占主导地位,空间异质性现象增强; QAP分析显示,空间地理位置、城镇化水平、区域创新水平、区域开放水平对物流信息化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气"是在西周初期就产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哲学观念,也是中国古典美学中一个独特的理论范畴."气"以其自身独具的内涵和命意昭示了中国美学的生命精神及其生发赓续、蓬勃旺盛的创造力量.在中国美学和艺术理论中,正由于"气"范畴的产生和发展,才形成中国美学和艺术特有的价值追求和思维方式,才形成一系列与之相关的重要概念和范畴,成为我们认识和理解中国美学精神的途径,也是建构适合我们今天时代的美学和艺术理论的一份重要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2.
刘若愚是美籍著名华裔比较诗学研究家,他平生写作了八部与中国诗学有关的专著并发表了大量的研究论文。他的比较诗学理论体系在西方汉学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同时对中国文艺理论走向国际化也有不可忽略的借鉴意义。本文在全面研读刘氏专著及其论文的基础上,论述其“中国诗观”的修正和运用。  相似文献   

13.
“举三反一”是针对“举一反三”提出的一个“新”概念 ,其意在强调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在接触、拥有大量言语作品的过程中习得语言、养成语感。这原本是正确的 ,但由此而否定“举一反三”则显然有失偏颇。从推理形式、学习过程、学习方式等方面看 ,“举一反三”和“举三反一”既有区别又联系密切 ,二者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不能扬此抑彼 ,随意抬高一面而贬低另一面。要充分发挥其各自的优势 ,必须克服教学中长期存在的“举一反三”僵硬化、功利化、理科化倾向和“举三反一”表面化、无序化倾向。  相似文献   

14.
地藏堂贞二关于《儒林外史》语言“异质”的说法是难以成立的 ,因为地文考察卧本的语言不宜由现代汉语的观点出发 ,且其“现代汉语观点”本身也欠准确。此外 ,地文将传抄刻印的错误以及北方官话和极少数下江官话词语在书中共现的现象视作异质成分 ,也是不妥的  相似文献   

15.
从典籍中关于"礼乐"传统的记叙和<左传>中的引<诗>赋<诗>例看,早在孔子诗论之前,作为儒家诗教基石的功利诗学观和"中和"艺术现已具雏形,并产生了广泛影响.以孔子诗论为源头的儒家诗教,只是对"礼乐"传统的继承与发展,并不具备原创性.儒家诗教之所以具有经久不衰的生命力量,其根本原因在于它脱胎于有着深厚民族文化底蕴的"礼乐"传统.  相似文献   

16.
当代诗的成长历程,可以说是拒绝"传统"的历程。"外国"、"西方"已经对当代诗人的文化记忆产生了不可抵挡的强烈暗示。这种暗示已经超出了写作本身,而成为当代文化中的一个核心部分。它已经成为我们民族诗歌的一种"传统",像血一样,与当代诗歌化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17.
中西伦理思想在不同的传统背景下发展而来,具有不同的特征.总的说来,中国伦理思想是内向型的,重人伦、亲情和家庭,而西方恰恰是开放型的,重个体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全球伦理作为一种共享的全球性道德理想,需要在全球各种文明中寻找思想的资源.从中西伦理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逻辑过程、探讨的主要命题及创立的德目、整体主义的价值原则和作为普遍道德律的"黄金规则"来看,中西伦理思想异中有同,这一切在全球伦理受到前所未有关注的今天,随着人类在发展中文化冲突与融合的加剧、全球意识的形成,使全球伦理的建构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8.
论小诗:一个批评的范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均 《南都学坛》2003,23(6):46-52
“小诗”是中国新诗发生期建构的重要型态,“小诗”的写作不仅是新诗这一体裁本身的“历史”,它更关涉到20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复杂而歧异的思想状态和主体表达方式。作为一个诗学概念,“小诗”的命名是和周作人的日本诗歌译介相关的,周作人从译介日本诗歌中发展出“小诗”这一诗学概念。“小诗”之所以发生,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五四时期中国社会复杂、岐异又激烈的思想状态以及寻找恰当的主体表达方式所致,也是早期新诗内部发展机制的需要。对于“小诗”的论述,涉及到以下几个相关理论问题:一是“小诗”的诗学特征,二是小诗与传统的关系,三是小诗与国际诗坛的关系。“小诗”作为早期新诗中的一种范型,从流行到衰落,集聚了中国新诗乃至新文学产生之初的诸多话语特征,对于“小诗”的批评,不仅源于早期新诗的自我设计和想像,更体现了现代文学的生产机制。  相似文献   

19.
汉语"四声"之形成与佛经"转读"无关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汉语四声形成的原因,陈寅恪先生认为是由于"转读"佛经与古印度声明论之传入所致.通过对六朝时期"转读"材料的专门考察证明,"转读"不仅不是源自天竺之梵音,反而是僧人入晋后"适时"的结果,加之"转读唱导"在佛界中地位低下,因此"转读"既没有、也不能对汉语四声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关于"民族"定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对建国以来我国学术界对于“民族”的定义、国内有关“民族”译名的讨论、当前西方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民族”定义、及我国50年代的民族识别四个方面,对“民族”定义作了科学系统地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