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改革以来,初高中物理教学的内容、方式均发生很大变化,但初高中物理教师缺乏沟通及对课程标准的系统解读,造成教学中的诸多"脱节"现象。通过研讨、交流、反思,教师们对初中教学提出"狠抓基础,培养能力,为高中学习奠基"的教学策略,对高中教学提出"从绪论课开始,让学生接受自己,让学生喜欢物理,提高心智水平,提升悟理能力"的...  相似文献   

2.
所谓课堂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课堂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再认识、再思考、再完善,总结课堂教育教学活动的得与失,达到课堂教育教学活动的优化、质量的提升。物理课程,学生难学,教师难教,从八年级下学期开始,尤其到了高中,物理成绩差距拉大,以至于高考选科选择物理学科的学生比较少。学好高中物理,初中物理是基础。初中物理学科是一门让学生从人与自然、人与生活的关系出发,以观察、实验和逻辑思维相结合的方法,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一是初中物理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为背景,以科学探究为主线,以最新信息作补充。  相似文献   

3.
初中学生在学习物理时,由于受学科知识特点、学习方法及思维习惯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往往会出现一些思维上的障碍,导致对某些物理概念理解模糊,对某些物理规律认识不清,从而感到学物理难并产生某种畏难情绪,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所以,分析初中学生学习物理思维障碍的具体表现及原因,对于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是有很大帮助的,本文试图对初中学生学习物理时产生的思维障碍作一粗浅的分析。1受生活中错误经验的影响初中学生在学习物理以前已经接触过许多物理现象,并已经形成了一些初步的观点,而其中有些观点并不反映事物的…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高中物理教材中常见的物理图象,分析了常见图象的物理意义,阐述了在探究性实验教学中应用物理图象和巧用物理图象解题,提出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图象使学生顺利完成从初中到高中的跨越.  相似文献   

5.
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指出,初中物理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一教学目的明确提出要对初中学生进行三种能力的培养。现在摆在物理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任务是如何尽快落实能力培养的问题。落实能力培养,教师是主导,是关键。一般来说,初中物理教师大都来源于高  相似文献   

6.
陈俊俊 《新天地》2011,(10):74-74
现今的教育系统,初中仅仅是初三才开始接触化学,也就是在初中仅仅学习一年的化学。初中的化学相对于高中来说,有些过于简单。高一是高中化学学习的关键期,占会考内容的一半以上。不少学生在初中时是化学学习的佼佼者,升学考都以较高的分数考入高中,但在高一阶段却落伍了,这就告诉我们做好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过渡,让学生更好地适应高中的化学学习,是我们化学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初中自然科学与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 ,内容相当广泛。笔者从近几年升入高中的优秀学生反馈的信息得知 :有些优秀学生进入高中后学习较吃力 ,学习成绩一直上不去 ;高中老师反映有少数的优秀学生是高分低能。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本文就此问题 ,谈一下化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教师对学生能力培养方面的问题。能力这个概念 ,本身就含有丰富的内涵。由于初中和高中的知识深广度的不同 ,教师的教学方法也不同。为了使学生进入高中能顺利地适应高中阶段学习 ,教师应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一些能力的培养。笔者就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高中和初中数学教学的内容我们可以发现,二次函数在这两个阶段学生都会学到,因此,为了让刚上高中的学生更好的适应高中的数学学习,教师就可以以二次函数作为载体来实现学生的初中数学到高中数学的衔接教学。文章从三个方面探讨了怎么样更好的实现这种衔接的方式。  相似文献   

9.
中国有个传统的观念,上小学是为了升初中,上初中是为了升高中,上高中则是为了上大学。有了这么一个模式,学生都围着统一的教材转,围着升学这根柱转。近几年来,特别是农村实行责任制后,我国的客观实际对学生的要求有了很大的改变,大多数学生不可能逐级上升,每一个学习阶级都有不少学生离开学校投入到四化建设行列。  相似文献   

10.
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习物理学科往往存在很大的困难。不管一个班级还是一所学校,总会出现一批物理成绩不良的学生。但是,物理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是每个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每个高中学生若要授完高中阶段的教育,不能不学好这门课程;从学校的角度讲,也不能不教好这门课程。正因为如此,研究高中学生物理成绩不良的原因及其教育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