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章采用分组排序和平行数据回归的方法对我国上海股票市场流动性溢价现象是否存在"价值效应"进行了检验,并且对按行业分类的子股市是否存在流动性溢价现象的"价值效应"进行了尝试性地探讨.在回归中,考虑了我国股市中牛市和熊市的区别,引入斜率虚拟变量进行回归检验.得出的结论是上海股市在1998年1月至2004年12月存在流动性溢价现象的"价值效应";所检验的三个行业:纺织,机械和石油行业在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之间不存在流动性溢价的"价值效应";牛市和熊市的区别对流动性溢价的"价值效应"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上海股市流动性溢价规模效应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分组排序和平行数据回归的方法对中国上海股票市场流动性溢价现象是否存在“规模效应”进行了检验,并且对按行业分类的子股市是否存在流动性溢价现象的“规模效应”进行了尝试性探讨。在回归中,考虑了中国股市中牛市和熊市的区别,引入斜率虚拟变量进行回归检验。得出的结论是上海股市在1998年1月至2004年12月存在流动性溢价现象的规模效应;所检验的三个行业:纺织,机械和石油行业在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之间不存在流动性溢价的“规模效应”;牛市和熊市的区别对流动性溢价的“规模效应”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上海股市“日历效应”的高频估计与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高频数据的基础上,利用弹性傅立叶形式回归技术,对上海股市的“日历效应”进行了定量研究,发现上海股市收益率的波动呈现日内单“U”型走势;对上海股市冬夏两季波动水平和模式的异同性进行了检验,发现在100的显著水平下它们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4.
上海股票市场收益日内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通过对上海股市2000年和2001年中5分钟绝对值回报数据进行研究,得出上海股市收益U形的日内效应特征,并对此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估计中国股市日内回报周期性特征的FFF模型,并且具体估计出了模型,与历史的数据进行对比发现其拟合程度很好。  相似文献   

5.
信息的价格和流动性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的理论模型表明,交易中的信息内容随交易规模和交易期间信息不对称程度的增加而增加,而不对称信息对价格和流动性都会产生影响。用交易规模和与信息事件有关的交易时期作为对交易中的信息内容的度量,利用非参数方法通过对收益、价差和市场深度的分析,考察了中国股市不对称信息对价格和流动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交易的价格和流动性效应与交易中的信息内容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6.
运用ARMA-GARCH-M、EGARCH-M及FIGARCH-M模型对上海股市A股指数收益率及其波动性的周日历效应进行联合检验;另外还检验了成交量的周日历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风险溢价系数为正值,上海股市的风险传递机制正在发挥作用;(2)股市收益率序列存在显著的周日历效应,并且其异常收益并非来自风险溢价;(3)波动性过程同时存在周日历效应和长期记忆效应;(4)股市交易量同时存在周日历效应和长期记忆效应。最后利用混合分布假说进行了解释,信息可能是周日历效应形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以股票价值为原点,股价会围绕原点来回摆动,从而形成股价涨跌交替的现象,影响投资者收益.当这种金融现象反复出现时,股市钟摆效应由此产生.在系统定义股市钟摆效应的基础上,对股市钟摆效应的形成机理进行分析,并基于修正反转系数这一变量实证检验股市钟摆效应的存在性及其固有性质.研究发现,股市钟摆效应形成条件是:第一,动量效应与反转效应需实现不断演化与转换,进而保证股价的长期多层次双向摆动;第二,股价必须以理论价值为中心进行来回运动,即股价具备均值回复性.进一步研究表明,股市钟摆效应的多层次波动存在多重分形特征,并且这一特性在不同窗口选择方法、股票类型与排序期下均成立.然而,钟摆效应修正反转指数加速因子的突变性使得钟摆效应还具备非盈利性特征.股市钟摆效应的这些特质决定了其具有两面性,无论是个体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抑或是监管机构,都应该正视并有效应对股市钟摆效应现象.  相似文献   

8.
我国投资基金进入股市具有双重市场效应,即稳定股市的正面效应和加剧市场波动的负面效应。这两种市场效应都有其产生的原因和条件。发挥投资基金对股市的正面效应能够促进我国投资基金业和证券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9.
周末效应是一种各国证券市场共有的异例现象。根据近三年来较明显的熊市行情,借助于Kolmogorov-Smirnov、K-W检验、M-W检验、Levene检验等非参数统计方法,分析发现上海股市存在“周二”效应。该效应的存在有如政策、股市趋势、公司治理和样本容量等各方面的因素。近年来,中国上海股市的周末效应的显著性有所下降,证明了投资者正在逐步趋向成熟和理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实证检验发现参照点效应是中国上市公司并购浪潮的重要驱动因素,股市价格指数前52周高点是中国上市公司并购决策的参照点,当期股市价格指数低于参照点的程度越大,总体并购活动数量越大,同时资本市场流动性对并购浪潮也有显著影响,股市估值偏差、托宾Q值、股市价格指数对并购浪潮缺乏解释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为基础,运用高频数据对我国上海股票市场中买卖报价价差成分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上海股市买卖报价价差可以分解为三种成分:信息不对称成分、指令处理成分和指令持续成分,其中指令处理成分所占比例最大,信息不对称成分和指令持续成分次之,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各买卖报价价差成分与流动性和交易活跃程度的关系,从而揭示了我国股票市场微观结构特征,为完善股票市场运行机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上海股市流动性、收益率、交易量三者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VAR(向量自回归)方法考察上海股票市场上流动性与收益率、交易量之间的关系。综合考虑理论计算结果和实证结果,可以作出判断:交易量和收益率导致流动性变动的因果关系显著,反之,因果关系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针对已有流动性深度日内模式的研究数据受异常事件污染的局限,基于马尔科夫调制泊松过程,构建了交易量分离模型,该模型可分离交易量中的异常交易量.进一步以交易量为流动性深度的代理指标,研究了中国股市的流动性深度日内模式.研究发现:异常交易量确实对我国股市的深度日内模式有影响;由于对信息的敏感程度不同,不同规模股票的深度日内模式不同,对信息敏感的中、小市值股票具有W型模式,而对信息相对不敏感的大市值股票呈U型模式;由于不同市场走势下,投资者对市场信息的敏感程度不同,我国股市深度日内模式受市场走势的影响,牛市时,深度日内模式呈U型,而熊市时,深度日内模式呈W型.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中国股市融资融券的交易情况,以上海证券市场为例,采用VAR模型分析方法实证研究了融资融券交易对股市波动性、流动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融资和融券交易均是引起股市流动性和波动性变化的Granger原因;融资交易减小了股市流动性,但增大了股市的波动性,而融券交易同时减小了股市流动性和波动性;融资交易对股市的影响程度要大于融券交易。  相似文献   

15.
选取2012年末上海股票交易所942个A股作为研究样本,运用Statal2、Excel软件,通过统计描述分析、截面数据多元回归法、虚拟变量回归法分析了机构投资者对股市流动性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以价格冲击指数、流动性指数、订单深度和买卖价差代表股市流动性,机构持股比例越高,股市流动性越差;个股流通市值越大,每股净资产越高,股市流动性越好;绩优股对股市流动性有明显的正面影响,而亏损股对流动性有明显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证券定价包含着流动性因素,寻找显著影响证券流动性的因素是现代金融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对我国沪市A股市场中影响个股流动性的因素实证分析,得到结论:股价水平、信息不对称程度、个股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及公司规模等都显著地影响着股票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17.
在国内外大量实证研究的基础上,选取上证180成分股为考察样本,根据我国客观实际用新指标代表流动性,利用计量经济学中平行数据模型,通过单因素回归与多因素回归,对流动性和收益率关系进行实证研究,本文实证分析得出结论:与其他成熟股票市场不同,我国流动性和收益率成正相关关系。并基于此结论,探讨了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8.
上海铜期货日流动性与日波动性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上海期货交易所铜期货市场的日流动性和波动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在考察交易量与波动的关系时借鉴了混合分布假设理论(MDH),而在考察流动性比率与波动性的关系时则在前人基础上建立了新的模型。通过实证得出交易量与波动率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的结论。而在考察流动性比率与波动性关系时,却发现二者并没有显著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试析大宗交易对股市流动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市流动性是衡量证券市场质量的重要指标,大宗交易制度是降低大额交易对市场冲击、提高市场流动性的重要交易机制。本文在描述国内外大宗交易发展状况后,对国内大宗交易对市场流动性的影响做了实证分析,针对大宗交易制度在国内外的不同效果进行了成因分析,根据这一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金融市场在结构、主体、产品、判断和投资组合等方面过度集中并日益趋于同质化,削弱了市场上的多样性,从而提供了金融流动性风险产生的土壤和机会。通过度量股票交易量与股票收益之间相关性的chi图实证表明,流动性风险正在微观层面上慢慢积累。当国内流动性过剩矛盾日益突出时,人们需要居安思危,高度关注流动性黑洞可能出现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