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消费价格指数衡量了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和服务的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考察城乡消费价格指数的相互影响是理解城乡差距问题的一个重要切入点.选取2001年1月-2016年12月共计192个月度的城市消费价格指数和农村的消费价格指数,利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和方差分解等方法,对城乡消费价格指数的关联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城乡消费价格指数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城市消费价格指数显著引导农村消费价格指数;城市消费价格指数对农村消费价格指数的短期冲击较农村对城市的冲击更为剧烈和持久;此外,城市消费价格指数对农村消费价格指数波动的方差贡献率也是更大的.上述结论表明,应加强对城乡消费价格指数的监控,平衡城乡间的经济发展,避免其中一方,尤其是城市一方不合理的消费行为对另一方产生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以我国股票市场和通货膨胀情况分析为基础,选取上证综合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国内生产总值、货币供应量这四个指标,运用1999-2013年的季度数据,通过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VAR模型方法研究两者相关关系。建议国家在进行通胀的调控时应该适度考虑股票价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利用购买力平价的计算方法,按照《中国统计年鉴》中计算消费价格指数时对商品和劳务的分类,选取了75种代表性商品,并查找了这些商品在我国31个省份2002—2010年的价格。以北京为基准地区,计算得出各地区的人民币购买力指数,用以修正各地区的区际收入,剔除价格差异的影响,进行了实际区际收入差距的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剔除价格影响后,我国实际区际收入的差距比按照统计年鉴所计算出来的差距要小。与此同时,到2010年为止,修正前后的区际收入差距逐年扩大的趋势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4.
通货膨胀既是一个价格问题,也是一个货币问题。引起价格总水平和货币供应量变劝,从而引发通货膨胀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这些因素可被分成不同的层次,它们对通货膨胀作用的传递机制是不同的。我国发生的通货膨胀具有综合性、多样性的特点。有效地、彻底地治理我国的通货膨胀,将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5.
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物价水平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石油价格波动会对一国物价水平产生较大的冲击,这种冲击对消费者价格指数和生产者价格指数的影响程度不同,Johansen协整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是研究此类问题有效的计量经济方法。研究结果显示,国际石油价格与我国两种物价指数之间均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但只具有石油价格到物价的单向因果关系,且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生产者价格水平影响较显著。  相似文献   

6.
我国居民消费价格变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衡量一国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研究各类经济因素对其变动的影响效果亦成为政府和学术界所关注的热点。通过利用我国需求、供给和货币方面因素的代表变量构建VAR模型并运用脉冲响应函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居民收入与物价之间关联性较弱,需求和货币方面因素对物价波动的影响并不明显,而供给层面因素对物价的影响较大,因而我国近年来居民消费价格的变动主要来自于供给方面的推动。  相似文献   

7.
在价格粘性下,包含金融资产交易的货币数量模型和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渠道均揭示了股票价格先于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而动的形成机理.基于我国月度统计数据的协整检验表明,在1999年至2010年期间,我国的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股票价格、货币政策之间存在着长期协整关系;基于SVAR模型的方差分解表明,股票价格的冲击和广义货币(m2)的冲击是我国通货膨胀波动的主要动因,通货膨胀的冲击对实际经济增长波动的贡献率在20%左右,而货币供给的冲击对股价波动的贡献率明显高于通货膨胀的冲击和实际经济增长的冲击.为提高货币政策的前瞻性和有效性,实现物价稳定和经济的平稳增长,货币政策应该高度关注股票价格波动,并及时对其波动作出适度反应.  相似文献   

8.
中国货币供给量与通货膨胀关系的VAR模型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应对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造成的冲击,运用VAR模型计量方法对货币供给量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认为:货币供给量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显著的长期稳定关系,货币供给量变动是引起通货膨胀的格兰杰原因,并且货币供给量变动对通货膨胀的有效影响时期为9个季度,其影响程度于滞后第5期达到峰值。研究结果揭示了中国的通货膨胀仍然是一种货币现象,货币政策仍具有最终影响价格水平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一、价格扭曲现状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的高低既受价值大小的影响,又受供求变化的影响。然而我国的商品价格既不反映价值,又不反映供求,价格扭曲现状极为严重。(一)农产品价格偏低。首先表现为工农产品剪刀差过大。我国农副产品价格长期低下,1979年国家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使工农业产品综合价格指数(以农副产品收购价  相似文献   

10.
宏观经济波动对中国的宏观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基于中国1997—2014年相关数据,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实证研究了公共债务、房产价格、通货膨胀、基尼系数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公共债务、房产价格和通货膨胀在短期内与我国GDP增长率存在正向关系,但在长期内公共债务与GDP增长率存在均衡关系,房产价格、通货膨胀在长期内与GDP增长率存在负相关关系,基尼系数与GDP增长率一直存在反向关系。而公共债务、房产价格、基尼系数、通货膨胀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宏观经济波动,所以政府应当实行合理的公共债务规模,缩小收入差距,将通货膨胀和房产价格处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从而促使我国宏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应用33个部门进口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时间序列表(1995—2011年),建立投入产出价格模型,考虑了汇率通过成本机制和替代机制的传导作用,量化分析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国内各类价格水平的传导作用。结果表明: 汇率变动对国内物价的传导效果不显著;汇率变动对不同部门产品价格的传导存在显著差别;汇率变动对国内物价的传导随着价格链条向下游延伸而逐渐减弱;通过人民币升值缓解国内通胀压力的作用效果非常有限;2013年人民币汇率变动引起国内CPI下降1.09%。  相似文献   

12.
采用2002-2010年的月度数据,在VAR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发现股价、货币供应量、利率和物价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与股价变化同方向,而利率变化与股价变化反方向;货币供应量和利率虽然都能解释股价的变动,但其作用相对于股价本身来说显得微乎其微;货币供应量与股价之间存在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利率与股价之间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因此得出货币政策难以有效影响股票市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价格水平实现了由通货膨胀向通货紧缩,再向适度和显著通货膨胀的转变,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规则和传导机制也发生了显著变化。通过估计向量自回归模型、描述冲击反应过程和进行预期误差项方差分解等方法,发现信贷传导渠道仍然是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传导渠道,货币政策通过信贷传导渠道对实际经济行为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基于国际垂直生产结构下的价格传导效应模型,构建了包含外生冲击的开放经济预期混合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并运用经验数据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考察了通胀预期的价格传导效应及外生冲击对通胀预期的影响。研究发现:现实通胀和国际能源价格冲击对通胀预期影响较大;进口中间品价格对通胀预期存在显著的正向价格传导效应,而本国中间品价格与通胀预期之间却存在明显的“倒挂”;央行的名义利率调控对通胀预期影响较弱。上述结果表明,单独依靠货币政策对通胀预期进行调控的效用有限,只有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国家能源政策相配合,并着力进行经济增长方式的调整,才能在短期和长期内实现我国通胀预期的稳定。  相似文献   

15.
2018年以来的猪肉价格持续上涨引起社会普遍关注。猪肉作为与普通百姓息息相关且在CPI构成中权重最大的商品之一,价格变动不仅影响通胀水平,而且对通胀具有放大效应。本研究基于政策漂移影响、猪肉价格上涨导致结构性通货膨胀风险的现实,选取2011—2019年的月度数据,采用具有时变性质的向量自回归模型(TVP-VAR),对政策漂移、猪肉价格波动与结构性通货膨胀之间的时变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政策漂移、猪肉价格波动以及结构性通货膨胀之间以中、短期效应为主,长期效应偏弱;政策漂移对我国生猪产业和生猪价格影响较大,进而影响猪肉价格。而猪肉价格上涨产生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相叠加,推动CPI指数增大,结构性通货膨胀风险升高;同时,猪肉价格上涨与CPI水平的提升具有互动循环效应,这使得我国通货膨胀自我实现机制较强。因此,政策制定部门应当审慎调整与增加政策内容,协调配合政策实施;完善市场机制,确保与民生相关商品价格稳定,降低通货膨胀风险。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我国货币的超额供给与价格水平上涨之间的关系的分析,可以看到在本轮通货膨胀过程中,资产市场价格早于商品市场价格的上涨,这是由于资本市场的储水池效应,减缓了货币供应量变化对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在商品市场上,原材料能源价格由于需求拉动和国际能源价格的冲击而率先上涨,但由于货币超额供给所造成的低利率使得上游商品价格的上涨对下游商品价格的传递出现了障碍。  相似文献   

17.
运用误差修正模型和协整检验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二元政策目标框架下,货币供给具有较强的外生性,中央银行对通货膨胀的厌恶性正逐渐超过对经济增长的偏好性;相对于信贷渠道而言,货币渠道对货币政策传导的贡献度不高,货币政策主要通过信货渠道来影响总需求。  相似文献   

18.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包括两个环节,一是货币供给作用于总需求,二是总需求作用于产出.后者需求的变化能否引起产出的调整取决于名义黏性的存在性及其强弱.名义黏性包括工资黏性和价格黏性,工资黏性的存在有助于价格黏性的形成,价格黏性是货币产出效应产生的微观原因.中国的产品市场在不完全竞争的基础上具有一些特质,因而价格黏性很强并且形成的微观原因很特殊.极强的价格粘性保证了货币政策在第二环节的效果.这一结论为分析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因素找到了一个突破口,也为进一步优化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找到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