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利用人人贷网络借贷的交易数据,采用二元Logit回归模型,研究影响网络借贷成功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借款金额、借款者信用等级、历史借款失败次数与投标能否完成呈负相关关系,借款期限、借款利率、借款者性别、年龄、工资状况以及身份审核项目数对投标能否完成有正向影响。P2P网络借贷是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创新模式,通过对影响借贷成功因素的研究,能更好的帮助小微企业和个人成功融资,促使P2P网络借贷更加合理健康的运营。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P2P借贷在各个网络服务型行业得到应用的同时,也给传统金融行业带来巨大挑战,因此对P2P的研究很有必要。从P2P网络借贷发展的平台和特征出发,通过对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法律、监管和经营等主要风险进行分析,提出构建风险控制的建议,促进P2P网络借贷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P2P(Peer to Peer)网络借贷是随着互联网发展而兴起的一种金融创新模式,近几年在我国发展迅速。P2P借贷行业高速发展的同时,借贷平台用户成功获得借款的比例却不高。基于拍拍贷平台和论坛数据利用Logistic模型计算订单成功率并判断各影响因素的相对重要程度。然后采用高斯混合聚类方法分析各影响因素在不同特征类别借款人群中的表现特征。结果发现,除了借款订单信息、借款人信用信息和人口特征信息外,网络社会资本也显著影响贷款成功率;总体样本中各变量的影响力从大到小排序为:投标数量、借款金额、借款人信用得分、手机认证、担保状态、朋友信用平均分、朋友人数、借款期限、视频认证、婚姻状况、借款利率和性别;各变量在不同特征类别的借款人群中表现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运营模式的探究,认为网络借贷平台存在民事法律风险、刑事法律风险和金融法律风险。在此基础上,借鉴美国对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监管格局,提出通过明晰监管结构、完善个人征信体系、规范中间账户管理、引入第三方担保机制或建立风险准备金制度等监管措施,增进行业自律来完善我国对网络借贷平台的监管。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金融发展得如火如荼,其蕴藏的风险不容忽视。由于P2P网络借贷是互联网金融的一项重要业态,且其风险溢出效应较大,研究其风险监管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借鉴巴塞尔委员会对系统重要性银行识别的指标体系,基于指标法的思想联系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以及P2P网络借贷机构的特征对指标体系进行了合理改进。对国内比较重要的P2P网络借贷机构进行了系统重要性排名,并且和以前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比较。对于推动互联网金融分类适度的监管工作有着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根据运营平台数量、问题平台数量、年成交金额、监管政策的变化将我国P2P网络借贷行业发展划分为3个阶段,并运用金融压力指数模型构建P2P网络借贷行业的风险度量指标体系和风险压力指数模型,分析我国P2P网络借贷风险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发现,P2P网络借贷行业的风险来源于借贷平台的内、外部风险。从线性预测来看,未来P2P网络借贷行业风险压力水平将持续上升。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为防范与规避我国P2P网络借贷行业风险、促进其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从P2P平台信用风险角度出发,以借款人风险控制为研究目标,构建借款人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美国P2P网络借贷平台Prosper上的数据建立基于Logistic回归的借款人信用风险评价模型。实证分析表明:是否有房产、贷款创立时长、借款利率对借款人信用风险有着比较大的影响,而借款金额、信用评级、借款期限、借款用途对借款人信用风险没有特别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P2P网络借贷作为互联网金融背景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起来的金融运作新模式,能促进民间融资规范化和阳光化发展,并且能够有效地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但也存在信用风险、经营风险以及市场风险。科学有效地监控与管理风险事关P2P网络借贷的未来发展。现有的比较有代表性的温州市民间借贷服务中心和江苏“开鑫贷”公司主营的两种P2P网络借贷服务平台模式,在主体地位、结算方式以及风险防控机制等方面形成各自特色。两种模式虽在降低借贷风险、减少借贷纠纷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仍存在覆盖率低、无相关针对性法律规范以及违约风险等规范化问题。因此,需要通过成立P2P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制定针对性监管条例进行规范,构建完整有层次的信用评级体系以促进P2P行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网贷市场中违约的"黑天鹅"事件频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在我国,女性借款人已经成为P2P网络借贷市场中的活跃群体。那么,网贷市场违约风险与性别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为探求这一关系,选取了中国"拍拍贷"网站的真实交易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了Probit模型实证分析P2P网络借贷市场借款人的性别差异,以探究女性借款人是否发挥了积极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女性借款人的违约风险更低,其借款成功率更高;"劣质"(低信用)男性借款人借款成功率更低,易于被挤出网贷市场。进一步,在区分信用等级和认证数量后进行研究,发现女性借款人的积极效应只在高信用借款群体中显著,不同认证数量群体中性别差异不显著。上述结论经过稳健性检验仍成立,表明随着女性借款人在网络借贷市场中比例的提升,市场违约风险将显著降低,即女性借款人的参与对于抑制网贷市场违约行为有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10.
    
从业经历与教育背景作为两项代表内在能力特质的重要指标,能够反映出融资者从小到大的人生态度,“锱铢必较”更是反映了一种自古至今的经济学态度,因此借款额度与以从业经历、学历为代表的融资者异质性对于融资者申贷结果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运用P2P平台“人人贷”2010年10月-2015年1月的借款数据,采用Probit模型、Logit模型等方法对P2P市场中借款额度、融资者异质性和借贷成功率三者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借款额度的二次项与借贷成功率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丰富的工作经验与高等教育程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前者的负效应.上述结论表明,融资者在申贷时需要审慎地确定借款金额,平台在对异质融资者区别对待的同时,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需要进一步强化.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金融平台上小微企业信息披露与信息需求的不匹配直接影响借款成功率。以人人贷平台的交易数据为基础,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从借款人的基本信息披露、信用信息、历史借贷信息以及借款利率四个方面,分析信息披露与借款成功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信息不匹配的情况下,借款利率成为反映风险的指标和影响小微企业借贷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设置合理的借款利率,能够有效提高小微企业在互联网金融平台融资的成功率。此外,小微企业借款人完善个人申请信息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12.
我国助学贷款政策历经多次变革形成目前以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为主的助学贷款模式,这种变革离不开政府对助学贷款市场的干预。市场机制下,助学贷款经办银行和借款学生博弈中不可置信威胁的存在导致老机制助学贷款市场失灵。政府干预的作用是将银行信贷资金供给功能与信贷决策功能分离,并将信贷管理与决策交由县级资助中心员工负责,消除了银行拒贷威胁,市场失灵得以纠正,但借款学生道德风险仍是助学贷款政策顺利运行的重要隐患。  相似文献   

13.
目前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中定性方法存在一些缺陷.在借鉴国内外个人信用评分指标构建经验的基础上,选取五大子目共19个指标形成个人信用评分指标体系,引入模糊一致判断矩阵,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从而构建了商业银行对个人住房贷款风险控制的定量模型.利用模型可以确定房贷申请者个人信用评分及等级,即按得分多少将房贷申请者个人信用划分为从AAA至C等七个不同的等级,商业银行则依据房贷申请者的信用评分等级给予不同的放款政策.  相似文献   

14.
基于1 173个贷款样本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信用风险影响因素并预测违约概率,依据CreditRisk+模型,对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信用风险衡量进行研究,并进行了压力测试。研究表明,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信用风险主要受到抵押土地因素、保险与政策因素的影响;影响因素的风险程度具有次序性;贷款期限和农业生产周期不匹配是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面临的突出矛盾;土地经营权来源不同的贷款风险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预期损失和非预期损失占VaR比例结构合理,极端情景出现时预期损失会有明显波动。提出应瞄准贷款对象、精确贷款条款和强化风险处置,促进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5.
微小客户尤其是其中的原生态客户期待与小微银行建立初始借贷关系,获得规范的信贷服务;小微银行具备洞察微小客户软信息的优势,同样期待向微小客户提供适宜额度的贷款,实现自身的精准定位与错位发展。基于微小贷款供求双方效用最大化,纳入微小客户人品软信息、客户经理信贷技术水平的微小客户贷款授信额度模型表明,对有真实生产经营性贷款需求的微小客户,存在适宜贷款额度。微小客户人品软信息对适宜贷款额度的确定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且这种影响在经营状况一般和资产不足的微小客户中更为明显;客户经理信贷技术水平对适宜贷款额度的确定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且这种影响在人品一般和原生态的微小客户中更为明显。小微银行可从信贷技术培训和软信息挖掘方面提升自身业务能力。  相似文献   

16.
国家助学贷款推行难的主要原因是风险大,而助学贷款的外部经济性使得其风险防范与其他商业性贷款的风险防范有所不同。文章从分析国家助学贷款的各方当事人的收益成本及其行为出发,一方面判定助学贷款的风险应由哪些主体来分担;另一方面具体从短期和长期角度分别探讨助学贷款的风险防范机制。  相似文献   

17.
商业银行贷款风险及其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业银行贷款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经济现象。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居高不下,状况令人堪忧。它严重影响了商业银行的经营,使其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商业银行为适应新协议的标准和日益激烈的竞争,必须加强贷款管理防范贷款风险。本文在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的基础上分析商业银行贷款风险形成的原因,提出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的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18.
关联企业通过各种渠道逃避银行债务的现象日益严重,对银行的信贷资金安全构成了威胁,其所导致的风险可归纳为授信决策风险、信用虚增风险以及信用转移风险。关联企业的出现给传统法律带来了挑战,使我国《公司法》和《破产法》中三项保护债权人的机制无法有效地发挥作用,为银行债权人的保护带来诸多的新问题。针对关联企业所产生的信贷风险,应当采取加强立法保护及完善贷款合同的方式予以控制。  相似文献   

19.
商业银行房地产金融流动性风险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商业银行的房地产金融业务为切入点,界定了房地产金融流动性风险的内涵与特点,建立了基于VaR方法、适应我国金融发展状况和房地产发展状况的CB-REFL-VaR风险评价和衡量方法,以不良贷款率、备付金比率、资产流动性比率、存贷款比率、房地产业贷款所占总资产的比例、中长期贷款比率、净拆入资金比率等建立指标体系,并以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为样本,进行了CB-REFL-VaR方法实证检验,计算得出VaR值。结果表明:在未来的年度内,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的房地产金融流动性风险值较大。提出具体的房地产金融流动性风险防范与处理措施,包括稳妥推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发展房地产信托,完善房地产金融工具体系;发展金融市场,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完善房地产金融的体系建设与立法工作等。  相似文献   

20.
基于大数据引发的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业务的影响分析,深入探讨商业银行严控小微企业贷款的主要原因及其发展态势,并构建基于大数据的小微企业风险管控模式,继而提出了商业银行管控小微企业贷款风险的路径选择。研究结果显示:依托网上电子银行建设、贷款审查机制创新、投贷联动类业务发展等新举措,商业银行在服务小微企业时能实现低成本、低风险、高收益;借助大数据,商业银行整合小微企业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的条件已经具备,信贷风险完全可以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