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一分为三是人类认识最普遍的规律和最基本的思维方式.黑格尔运用一分为三思想方法,将自己的哲学体系划分为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三个部分.黑格尔逻辑学,整个的是概念的产生、变化和发展,是矛盾的对立统一和消散,是事物的量变、质变到量变,是运动的肯定、否定和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无论是基本范畴和观点,还是认识观和方法论,或者是揭示和阐述的基本规律,乃至是体系构造的基本框架和骨干,都充满着一分为三的辩证思想.  相似文献   

2.
“一分为三”作为一个客观规律 ,其辩证范畴可分为 3类 1 2组。一是与事物存在状态相关的辩证范畴 :“左—中—右” ;“过分—适度—不及” ;“个别—特殊—普遍” ;“前进—静止—倒退”。二是与事物运动状态相关的辩证范畴 :“肯定—否定—肯定 (否定之否定 )” ;“量变—质变—量变” ;“矛盾斗争—协调统一—矛盾斗争” ;“起始阶段—中间阶段—终结阶段”。三是与事物相互作用相关的辩证范畴 :“正—反—和” ;“同一—交叉—并列” ;“认识主体—认识中介—认识客体” ;“决策—执行—监督”。  相似文献   

3.
辩证法认为宇宙是按照一定的规律不断地发展变化的,也是统一的。本体“A”的内部必然地发展异化为“A”与“非A”即“B”。在本体发展变化的系统里,每个层次内部的A、B、C、D、E、F……及其相互之间表达的是事物发展变化的逻辑关系;而在A、AB、ABC、ABCD、ABCDE、ABCDEF……每个层级之间表达的是事物发展的价值关系。按照这样的研究思路,研究人类历史的种种哲学辩证法形成及其相互之间旳同一关系,我们将会得到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具有同一性的哲学辩证法体系。历史中所有哲学辩证法形式及其之间旳同一关系都会在这个体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道立于二,物成于三。事物是“一分为三”的。“一”为一个事物,“二”为事物内部矛盾对立的双方,“三”即是矛盾双方经过对立斗争形成的具有新质的“一”即是“三”。“一分为二”是特殊时期特殊状态下事物存在与运动的规律;“一分为多”是事物的基本属性,也是事物存在的规律;“一分为三”能够包含与表达“一分为二”“一分为多”,是事物存在与运动的最普遍规律。“一分为三”既是辩证思维的全面而准确的简明表述,也是中国古代哲学对于世界哲学的重大贡献,是人类思想宝库最璀璨的明珠。  相似文献   

4.
关于古汉语的处动与拜动的用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异关系是客观事物之间的一种最普遍的关系。我们认识事物,不仅要看到它们相互联系的一面,而且要看到彼此区别的一面。事物的特殊性是我们认识事物的基础,只有注意了这一点,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才能区别事物。学习语言,同认识其他事物一样,既要看到语言现象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它们之间的区别,才能正确地理解和有效地使用语言。只有这样,才不至于为现象之间的联系所迷惑而分不清它们之间的本质差别。文言文中,有些动宾词组的含义都是“以+宾语+为+动词”,可以简化为“以…  相似文献   

5.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不能离开同其他事物的联系而孤立存在。因此,我们认识客观事物,不仅要把握客观事物本身的属性,而且要把握一事物同他事物之间的联系(即关系)。“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不是空洞的外壳,而是客观世界的反映。”①客观事物本身的属性(即性质和状态)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反映到人们的思维  相似文献   

6.
浅析词缀"化"及化缀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是个能产性很强的词缀,化缀词是很有特色的词。“化”的粘附能力很强,它可与诸多的实词或词组粘附。各种类型的“化”缀词,据其虚化程度可以分为准虚化的“化”缀词和虚化的词缀“化”。“化”缀词的反义构成中,有特点的是语义反义词和语境反义词。化缀词的政论性语体色彩主要表现为:揭示事物发展的说理性,阐释论题信度的逻辑性,表现事物状态的缜密性。  相似文献   

7.
苏轼“题西林壁”庐山诗共4句、28个字,是一首通过形象手法,揭示人生重要认识哲理,并具极深内涵、极大探索空间的古诗。诗人早在千年前就注意到主观对象在事物认识升华中的地位及作用,一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就道出了事物变化不仅在客观事物的本身,而且还在观察者所处的不同地位的哲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则提出了认识论中“山内看山”与“山外看山”差异的命题。诗人采用形象思维空间的跳跃思维方式,断然指出,类似“庐山”这么复杂的事物,你要想认识它,只有走山外看山之路。  相似文献   

8.
藏传因明学的发展梵文Bramana的含义是“新知”,藏文译做Tsedma(测码)即“真知”或“正确的认识”。“新知”一词为什么译做“真知”或“正确认识”呢?原来因明学规定:正确的认识必须符合“新知”的条件。“新知”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说:万事万物都处在一刻也不停的发展变化(无常)之中,如果人们的认识静止不变,老停留在一种看法上(即恒常)就会变成“过时的黄历”,事物在不停地发展变化,认识也应该准确无误地反映发展变化中的事物的此时此刻的状态,只有这样符合现实的反映,才算正是确的认识。事物的变化不是重复一种状态,正确的认识应当是不重复的崭新的。第二层意思是说:因明学的任务是面向未知领域的,利用因明的认识方法,能发现新问题,认识新事物,获得新知识,所以称做“新知学”。  相似文献   

9.
中介概念在逻辑思维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它是揭示事物普遍联系的"枢纽",是把握事物相互转化的关键环节;它并不简单是孤立的"中间环节"或者"第三者",而是特定的认识领域和认识过程.  相似文献   

10.
转化是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我们看到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永远处在变动不居、生生灭灭、“一切皆流,无物常住”的状态中,这就涉及事物的转化问题。本文想对什么是转化,转化的层次问题,转化与同一性的关系等问题,提出一些探讨性的意见。 恩格斯说:“转化过程是一个伟大的基本过程,对自然的全部认识都综合于对这个过程的认识中”(《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53—54页)。转化之所以说是伟大的基本过程”,就因为转化是一切事物发展的不可缺少的环节,只有通过转化,事物才能前进,才能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也才有整个世界的普遍联系。 从认识方面讲,只有在事物的变动中,在事物的转化中,才能真正认识事物的本质、规律。  相似文献   

11.
株洲方言大体可分两种 ,一种是以市区话为代表 ,属湘方言长益片 ,一种以醴陵话为代表 ,属赣方言。“咖”、“哒”是市区话的主要动态助词。它们用于动词后可帮助动词表达丰富的时态。  相似文献   

12.
"很有……"句式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度副词“很”可与“有”字短语组合成一个较大的偏正式动词性短语。它是一种常见的含有模糊数量义(或隐或显)的句式,分为若干小类。它们在语义、语法、语用三个方面存在异同。  相似文献   

13.
“度物象而取其真”是荆浩《笔法记》中最有价值的美学命题。“度”是一种当下圆成的直觉观照;“取”不是人为的获取,而是顺应地禀受,是心灵与物象的冥合为一。“度物象而取其真”是一种触物即真、即现象即本体的认知结构,它不求超越物象以获真实,亦非要艺术家赋予对象以生命,而是说艺术的价值在于生命与存在本身。艺术创造的至境是,让存在的意义自由自在地呈现。这在中国美学史上有其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4.
论"一分为三"与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规律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本文论述了"一分为三"之"一"与"三"的哲学意义;"一分为三"与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规律(矛盾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关系;"一分为三"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5.
“不奉诏”乃至于“奉诏不谨”是汉代的政治罪名,但在政治运作中,“不奉诏”却有着实际上的生存空间。“不奉诏”可以划分为“军中权宜”、“拒绝任命与赐予”、“为国持正”、“政令失御”等四种类型。它们各有其特定的内涵与社会意义,特别是其中的“为国持正”型更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关键的问题在于:当皇帝的意旨明显有失误的时候,朝臣的异议能否得到事实上的合法存在权。古代“开明政治”的标志之一,就是当政者对“异议”有较高的宽容度。  相似文献   

16.
“A是A,B是B”句联的语义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语义平面考察“A是A,B是B”句联。把“A是A,B是B”句联分为两种类型:区别型和列举型。两种类型又各自分成几个次类,区别型分为偏别式、平别式,列举型分为“有”式、“合格”式、“鲜明”式。重点考察各类型和次类的语义特点,找出区别型和列举型在语义上存在一定的联系。考察“A是A,B是B”句联与先行句和后续句的语义联系,分为在复句中和在对话中两种情况。对于“A是A,B是B”句联歧义的消解提出解决手段。  相似文献   

17.
当“巧构形似”由一种艺术表现方法变成一种艺术风尚而被人们所追奉,也就意味着一种成熟的艺术风格即将形成,“形似体”正是这一风格特点的理论概说,与“元嘉体”这一表述相比较,用它来指称元嘉诗歌的时代特点似乎更为切实和准确,因为它抓住了元嘉三大家诗歌所具有的共同特点,即“巧构形似”。“形似体”基本的美学特点是:对自然景物外形的高度逼真的模仿和描绘。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分为三"哲学思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传统文化 ,儒家之无过、无不及的中庸之道 ,道家之无为无所不为的守中精神和佛家取中道之不偏不执非有非无的境界 ,以及儒佛道三位一体所构成的天人合一的基本的价值取向和伦理道德 ,无不包含着丰富的一分为三的辩证思维。至此得知 ,“一分为三”的关系式包括三种 :一是“一生二 ,二生三”式 ;二是“天人合一”或对立统一式 ;三是“一而三 ,三而一”式。  相似文献   

19.
“周星”考     
"周星"一词,《辞源》、《汉语大词典》释为"岁星"、"指十二年",引白居易文、周亮工诗等为例,片面而有误。此词在古文献中之意义,除了上引两辞书所列义项(但辞书所引例多误)外,尚有下列义项:一、"一年。"二、"岁月,年华。"三、"一岁(用于表示年龄)。"四、"星名"(非"岁星")。  相似文献   

20.
一类接续性拷贝式"A是A,B是B"格式(以下简称"是"格式)是一类评价性很强的固定格式,其基本格式义在世界很多语言中都存在,而汉语中的"是"格式,除了基本格式义以外,还能在更大的语篇中发生格式的语义偏移.根据该格式突出的语义色彩,可将其分为中性"是"格式(基本格式)和褒义"是"格式(偏移后的格式)两类,后者是前者在一定语境下发生语义偏移后得到的汉语特有的语义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