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在美国《时代》周刊2009年“年度人物”评选中,“中国工人”群体当选“年度人物”,排行榜上位居第二,仅次于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时代》周刊给出的理由是,在世界经济危机的背景下,中国经济成功“保八”,功劳首先是那些背井离乡辛勤劳动的工人们。  相似文献   

2.
随着翻译实践的进一步深入,传统翻译理论已经无法解释译本中尤其是文化翻译部分出现的越来越多的“不忠”现象。作为中国文化典籍之一的《浮生六记》,其不同时期两个英译本的译文和原文存在诸多差异。勒菲弗尔的“操控论”为此差异现象提供了意识形态的新视角。文章对比分析了《浮生六记》两个译本中文化翻译策略的选择,探讨了意识形态与文化翻译策略生成的相互关系,以期引导翻译工作者在文化翻译中能恰当地选择翻译策略,避免文化中心主义的影响,最终达到平等文化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飘》自从1940年被傅东华译介到中国以来,已有很多种不同的译本。通过对《飘》两种译本(傅译本和李译本)的对比分析,笔者认为虽然翻译文学在整个文学多元系统中的地位决定了不同时代的译者会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但译者的主体性也是影响译者翻译策略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胡庆昆  余鹏 《宿州学院学报》2012,27(12):71-73,116
从影响译者翻译策略的两个因素:社会意识形态和译者的诗学形态,分析程小青翻译《罪数》的翻译策略,以期了解程小青翻译《福尔摩斯全集》时是如何灵活采用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对程小青的异化策略进行考察,发现译者对小说形式、称谓与结构等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其原因是为了追随主流翻译策略和让译文充满“洋味”;对程小青的归化策略进行考察,发现译者对小说题名、文化等方面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其原因是为了关照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通过分析,认为程小青在翻译福尔摩斯系列侦探小说时较多地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适时地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5.
目的论认为译者的整个翻译过程,包括翻译策略的选择,都是由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所决定的。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有着极高的艺术成就,近年来也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根据翻译目的的不同,罗慕士在其《三国演义》英译本中采取了不同的翻译策略,主要为异化翻译、归化翻译、文后注释等,以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其译作也被认为是翻译作品中的典范。  相似文献   

6.
《社区》2002,(2):52-52
1986年1月6日,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照片出现在美国《时代》周刊该年度首期的封面(见图)上。成为《时代》周刊评出的1985年“年度人物”(Man of The Year)。 1985年度的遴选于11月间就开始了。最先被提出来的人物有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南非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黑人主教图图,南非黑人领袖曼德拉,以及美国总统里根。但在《时代》周刊高级编辑会议的讨论中,这些人物都没有得到高级编辑们的普遍支持。这时,邓小平的名字被提了出来。正巧,《时代》周刊首席驻外记者邓肯刚从北京回来,编辑会议于是请他发表意见。邓肯谈了四个方面的看法,大力举荐邓  相似文献   

7.
拉维夫学派的理论奠基人Even--Zohar提出的多元系统理论(polysysytem)推动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并且对于影响译者翻译策略取向的因素作了全新阐释,认为翻译策略取决于翻译文学在目标文化多元体系中所占据的地位。当其占据主要地位时,译者往往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而当其处于次要地位时,则倾向于归化的翻译策略。《天演论》作为中国文化史上第三次翻译高峰期代表作,严复在译作中所采用的翻译策略符合佐哈尔的多元系统理论观点。本文拟结合《天演论》的翻译策略,以系统论中的多元系统理论为基础,结合图里和切斯特曼相关理论,探析多元理论视角下译者翻译策略的选择,特别针对译者根据翻译文学在多元文化系统中所处地位的不同而采取相应翻译策略的观点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莫言小说《生死疲劳》中的前景化语言在刻画人物性格、突出人物社会地位等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葛浩文在翻译时为达到其翻译目的,在处理前景化语言时,采用了保留前景化、去前景化和创造前景化翻译策略,最大限度地还原了小说主人公西门闹这一人物形象,其翻译策略对于文学翻译中如何忠实传达人物形象具有一定借鉴意义,也为中国文学“走出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文学翻译策略对于文学作品的翻译过程具有指导意义,当译者陷入"信"与"达"的两难困境时,翻译策略决定了选词的取舍。《尤利西斯》的两个汉译本语言特征差异明显,其原因之一是翻译策略不同。翻译策略不同主要表现在用词的差异上。  相似文献   

10.
《语丝》周刊在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中国思想界和文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一方面得益于语丝同人和广大读者群的支持,另一方面也和《语丝》周刊的生产机制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把握《语丝》周刊的生产与传播机制,不妨从它的编辑策略、出版发行以及与作者群、读者群的关系三方面进行考察:编辑策略上注重刊物栏目的设计引导功能和以读者为中心的传播功能;出版发行上在维护自由和独立品格的同时,也考虑到刊物生存和发展的大环境。办刊资金上表现为集股制,发行上走精英刊物的路线。《语丝》周刊前后两期读者群的变化也不容忽视。《语丝》周刊不愧是适应现代传媒语境嬗变的范型。  相似文献   

11.
《纽约时报》从19世纪中后期开始的有关中国的报道,全面呈现了晚清中国社会的情况,并为读者建构了一个"落后"、"觉醒"的晚清中国形象。"落后"中国体现在政治腐败、经济凋敝、军事衰败和文化落后等方面;"觉醒"中国体现历史悠久及现代化改革方面取得初步进展等方面。《纽约时报》的晚清中国形象建构信守了新闻真实性原则,坚持客观公正的报道立场,充满理性、人道的新闻精神,深刻影响了西方主流社会"中国观"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作品《简·爱》的剖析 ,尤其是对简·爱的爱情观、婚姻观的剖析 ,充分展示了简·爱——这位维多利亚时期的妇女解放的代表走向自由、平等发出的呐喊。  相似文献   

13.
法国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在其长篇小说《追忆似水年华》中以无意识的追忆再现了丰富的情感和自然 ,形成一种独特的文体风格和文学流派 ,对现代文学流派产生了重大影响。文章通过作品对作家的风格和内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时间是美学中的重要概念。论文从传统美学中的时间观入手,分析了时之景与时之境在意境营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结合古典园林的分析,提出时间在园林意境审美中的景观营造与审美引导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眠空》具备的三重意蕴:深邃、空静、超离——宗教哲学与修行意蕴;冷峻、理性、深切——现实观察与剖析意蕴;紧迫、及时、投入——爱的践行与承担意蕴.认为,某种程度上《眠空》是一本有关修行的书,体现了作为精神修行者对心灵平衡自足道路的执着探索.  相似文献   

16.
在句法分析时运用平行分析法和普遍语法的移位理论将"动词+时量/动量"和"动词+名量"进行了比较,在平行分析法中通过介入"把"字分析得出两者的不平行,由普遍语法的移位理论分析得出"动词+时量/动量"的变换形式仍为述补结构;语义分析中运用了语义指向和语境理论对"动词+时量/动量"和"动词+名量"进行分析后,发现两者的动词的语义指向有所不同,从而得出"动词+时量/动量"应为述补结构,把"动词+时量/动量"和"动词+名量"放入语境中进行对比分析,认为"动词+时量/动量"为述补结构。  相似文献   

17.
《明镜》周刊是对德国公众舆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刊物。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研究的对象为2006年1月到2007年12月间发行的全部《明镜》期刊中重点报道中国和中国人的文章。这些文章从内容上可分为经济、政治、社会、外交等八个方面。其中对中国的负面报道占主导地位,究其原因,本文认为有三:德国的国家利益面临挑战,德国人的文化自信面临危机及"跨文化沉默的螺旋"现象。  相似文献   

18.
金融领域时间序列挖掘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据挖掘技术近年来被广泛用于时间序列分析,时间序列挖掘技术主要包括关联分析、序列分析、分类分析、聚类分析和异常检测等五类。由于金融领域的时间序列具有一些重要的特征,因此将各种挖掘方法与金融时间序列的特征,以及各种传统的时间序列分析模型相结合,是目前金融时间序列挖掘领域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9.
"空间-时间"隐喻是人们理解时间概念的一种主要方式,以Lakoff为代表的认知语言学家提出了时间隐喻的分类,即自我移动隐喻和时间流动隐喻。在此基础之上,本文结合英、汉两种语料,从观察者、时间等认知焦点及跨文化角度对时间隐喻进行了系统性、全方位的分析,并根据时间空间化的横向和纵向模式,提出了自我移动隐喻的"前/后"及"上/下"模式、以观察者为中心的时间流动隐喻的"前/后"及"上/下"模式、以事件先后顺序为中心的时间流动隐喻等模式,进一步深入探讨了时间隐喻的运作机制以及对人类思维的影响,验证了"空间-时间"隐喻的多重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20.
目前 ,国际通行的几种现金流量报告模式各有优点和缺点 ,文章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 ,尝试性地提出了现金流量报告方式的调整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