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不同文化根源孕育出中西方不同的孝文化,且在影响着它的发展演变。根植于农耕文明的中国孝文化可谓枝繁叶茂而绚丽多彩,它在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促和谐的良好风尚中仍将发挥重要作用。而西方孝文化由于重商的文化根源,始终停留和局限家庭层面,内涵外延都没有太大的发展变化。从中西文化比较可以看出,中西孝文化的不同发展特点,对进一步发展中国孝文化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西方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从公元前6世纪末5世纪初的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到近代的德国哲学家黑格尔,众多的西方哲学流派及思想家从不同角度对和谐思想的内涵进行了深入的阐释。西方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重要思想借鉴。  相似文献   

3.
以“中西文化的和谐思想”为题,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对中国传统和西方和谐思想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剖析其在促进和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及社会政治共识与多元文化构架方面的人文思想,这也正是我们构建相互宽容,相互依存,安定有序,共同发展的当代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跨文化交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以西方文明代表美国和东方文明代表中国为例,从历史渊源阐述不同文化产生的必然性及由此而表现出的不同价值观、生活方式等层面的冲突和碰撞,最后指出实现跨文化交流的原则及如何避免文化冲突,以达到更和谐的文化共存。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汤亭亭和赛珍珠二人主要经历及其两部重要作品的分析,说明虽然二人因多种因素而对中国传统文化怀有不同的情感,对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抱有不同的理解和体会,但是她们却拥有共同的愿望--异质文化之间和谐共处、互鉴互补、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三大文化体系,其中都包含着丰富的和谐文化思想.马克思、恩格斯根据社会发展的规律,论述了和谐社会的内涵以及通向和谐社会之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是和合文化或和谐文化,把和谐视为社会普遍的价值追求;西方文化通过对竞争、冲突和矛盾消极后果的反思,意识到了和谐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这三种文化体系都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提出了实现社会和谐的措施和方法.中国当代和谐文化的建设,应本着"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以当代中国现实为依据,对这三大文化体系中的和谐思想进行创造性的整合,从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和谐文化理念,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奠定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校大都制定了很高的发展目标,瞄准世界一流大学的水平而努力,而建设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必经之路和重要环节。比较西方高校和我国高校师生关系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探究造成中外师生关系差异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理想与现实等方面的原因,有益于我国高校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在本质上是异质的,由此而产生的观念、哲学也具有本质的差异.在这个前提下来考察中西不同的科学技术思想,才可能对两种不同思想体系有清醒的认识.同时,中国和西方近代以来的现代化历程也促使我们反思科学技术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福利的同时,也必须认真注意科学技术的发展同人类、自然之间关系的协调与和谐.  相似文献   

9.
和谐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共同追求,然而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塑造了不同的社会和谐理念.从文化形态看,中国传统的集团文化表现出重道德秩序的"人伦型和谐"理念,西方传统的经济文化则是重效率合理性的"知识型和谐"理念.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一种新型的集团经济文化形态,呈现出以马克思主义为引领的多文化交融的"开放融合型和谐".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是人类永恒的理想和追求,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理念指导。“和而不同”和“契约精神”作为中西方的和谐社会理念,在求和的深层意义上有内在的契合点,即具有共同的哲学基础:承认差异、统筹兼顾和系统优化。但它们属于两种异质文化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不同社会的和谐理念,在众多层面上又存在着差异。比较分析中西方和谐理念,目的是观同察异并期于会通,实现两种和谐理念的融会契合,丰富和完善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资源。中西方和谐社会理念对立、对话下的契合是将它们的优势结合起来,即我们在实践中应该坚持和平和竞争的辩证统一、群体和个体的共同发展、自律和他律的充分结合。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离不开理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样离不开理论指导。这是因为,构建和谐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理论来自实践,既是实践的总结,又是实践的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正确的理论指导工作。这就要求理论工作者面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切实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思想是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拓展和深化。深入研究构建和谐社会思想与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内在关系,对于提高全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自觉性和能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关于构建高校和谐校园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构建和谐校园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而且对于高校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全面推进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提高办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和谐校园的涵义、理论基础以及构建和谐校园的现实意义的理性认识,进一步探讨构建和谐校园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4.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一篇重要理论著作,其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极其重大,是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当前,我国社会存在着不容忽视的诸多社会矛盾和问题,阻碍了社会的和谐与健康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题。毛泽东关于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理论,为我们今天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建设和谐稳定社会提供了基本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当今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人们对它的认识不断深化提高。和谐社会建设既是理论问题,也是实践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识,而且正日益转化为人们的行动。  相似文献   

16.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郑重提出促进社会和谐、建设和谐社会的任务,引起全社会的共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本质和科学判断中国国情的基础上提出的,也是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创造性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当今世界和中国实际的重大理论创新。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进行论述,旨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进行有益的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17.
和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哲学命题,而和谐社会观是中国传统和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的和谐社会观主要体现在儒家、道家、墨家等代表人物的思想体系中。他们的和谐社会思想为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介绍胡锦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发展脉络,分析党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指出胡锦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是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深化的基础上形成的,有着丰富的理论内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深化和拓展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认识,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理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指导思想和理论来源,这一理论的社会主要矛盾观孕育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序幕,民主法制观、公平效率观架构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框架,"两手抓"理论奠定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十七大以来,政府的执政中心日益向改善民生倾斜,体现在收入分配问题上,就是从追求效率优先向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上来。在推进收入公平分配的过程中,理应大胆吸收与借鉴国外优秀的理论成果与成功的实践经验,以求事半功倍,以达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