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了解决经济发展工程中出现的资源短缺与生态失衡等问题,湖南提出了"两型社会"建设的战略目标,大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两型社会最大限度上将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共同所存在的矛盾加以缓解,进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的最大化。"两型社会"建设过程的主体因素主要是政府、企业和消费者。湖南"两型社会"的建设主要是对城市资源节约型以及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政府的关键与核心在于制度安排。基于政府事务区分、新制度主义观点和社会治理模式历史转型的不同视角,规约与激励政府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行为的制度安排可以表现为内部制度与外部制度、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以及法律制度与道德制度。多角度、多层面地分析与阐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政府的制度安排的主要形式、动因、内容以及功能等问题,对于这一制度安排应当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中的公众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与人是互动的关系,环境对人有塑造作用,人也可以作用和改变环境.公众参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项基本要求.我国公众参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是逐渐发展的,取得了许多成绩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在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过程中,要进一步发挥公众参与的作用,就要推进马克思主义公民现教育,发展非政府环保组织,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完善诉讼机制等等.将公众参与政府行为程序制度化,确保公众能够表达自身利益,多方利益能平衡,政府行为受制约.  相似文献   

4.
课题组 《金陵瞭望》2006,(23):25-26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确定的重要内容.是从我国国情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南京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了“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的战略。什么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南京如何建设这两型社会?课题组带此问题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5.
环境友好型城市作为一种新的城市发展模式,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文章在对环境友好型城市内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从环境对人友好、人对环境友好两个维度构建了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熵权TOPSIS法的环境友好型城市评价模型,并对中部六省省会城市的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情况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6.
基于共用资源管理的政府失范行为及其规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政府作为公共事务管理者身份所实施的有关共用资源的政策制定、执行、监管行为的失范以及作为社会公共资源消费者身份所实施的消费行为失范,是理念偏差、利益驱使、机会存在和监管不力四者共同作用的结果.无论何种失范行为,都将对共用资源造成负面影响,成为共用资源管理的阻碍,而如何规制共用资源管理中的政府失范行为,则是两型社会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只有切实转变政府及其公务人员的消费观念与发展理念,强化政府行为监督与控制,创新有利于共用资源管理的机制,才能充分发挥政府在共用资源管理中的主导作用,有力推进两型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7.
随着工业文明对环境破坏的日益加剧,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和影响社会经济持续、和谐发展的障碍和瓶颈,但这也成为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时代契机和历史机遇.在外部性理论的探究视角下,通过对环境问题的负外部性解读和环境保护的正外部性探讨,分析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进而在制度供给上,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主体制度、文化制度、资金制度、纠纷解决制度等方面提出了中国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法律制度架构,以保障中国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顺利进行,促进中国社会、经济、环境发展的持续、和谐运行.  相似文献   

8.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是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一项战略任务,是现实的要求和发展的必然。建设两型社会有多条实施路径,而环境法制创新是其中的重要实施路径之一。只有完善环境法立法目的,明确政府环境责任,实现环境诉讼纠纷机制的创新,才能最大限度地控制环境污染,避免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建设好两型社会。  相似文献   

9.
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必须强化三大基础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新时期湖南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的历史任务。推进湖南“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必须树立社会公正理念,完善社会公正体系;转变政府职能,科学配置政府职权;规范行政程序与政府权利。只有强化这三大基础,才能为两型社会发展提供动力和新的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10.
两型社会建设的三维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型社会建设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方向.深度挖掘两型社会建设的价值与内涵,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从伦理角度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价值原则是代际公正,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两型社会建设的指导思想是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新合作主义的突出特征是利益协调,主张将有组织的社会利益团体参与政府决策过程制度化,并为社会组织提供合法的地位。新合作主义政治体制下,国家与社会是一种稳定、整合的协作关系,社会利益集团对政府的决策发挥着非常有效的协助功能。新合作主义是国家与社会实现双赢的一种理论架构,从公共政策学的角度来看,新合作主义对提高政府决策效率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针对国有施工企业参加建设资源节约型和谐型社会,就节能降耗的研究与实践如何实施低成本战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提出解决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政治诚信包括理论诚信、目标诚信、制度诚信和组织诚信。其作用表现为文明的执政理念必须以政治诚信为先导,文明的政治制度必须以政治诚信为灵魂,文明的政治秩序必须以政治诚信为保障。政治诚信是政治稳定的伦理支点,具体表现为政府信用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保障,政府诚信影响公众的政治参与度,政府诚信影响政府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政府诚信影响政府内部内聚力。同时,政治诚信是和谐社会的关键元素,表现为它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因子,对商务诚信和社会诚信建设具有决定性意义。政府在履行治理诚信缺失的主导作用时,必须从自身做起,加强诚信建设并以此来推动和谐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4.
循环经济的本质是指人类经济活动应融入自然大循环之中,成为自然循环的一部分,而且不会危害自然循环,甚至对自然循环有所增益和恢复.链接技术,是将某一生产链条中产生的产品或废弃物进行利用,使之成为另一生产链条中的原料,使得生产链条得以延伸或闭合的技术.链接技术是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基础,具有不同于传统技术的特征.探讨和制定相应的政策与法律,促进链接技术的研发与推广,有利于循环型经济社会的形成与发展,以及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基于公共治理范式的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是地方政府政策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核心要素,决定着地方政府政策执行效率的高低。政策执行力弱化的成因主要包括政策执行中的自利性、机制缺损、人员素质欠佳、监督乏力等。基于善治范式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创新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提升机制应注重优化公共政策决策机制、创新动力机制、构建共建共享机制以及完善利益均衡机制等。  相似文献   

16.
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正处于一个危机多发时期,自然原因和潜在的社会矛盾都可能引发社会公共危机。如何对危机进行有效的防范和治理越来越成为现实和紧迫的问题,同时,这也是我们加强政府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一部分。文章通过对政府在公共危机中的角色分析,探讨公共危机状态下的政府政策取向,提高政策的执行效率,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公共危机所带来的损失,保持社会和政府在危机中的稳定。  相似文献   

17.
非对称信息环境下政府决策行为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政府理性决策存在极大局限性,其重要后果是使公众和下级官员在决策信息流程中始终处于弱势地位。因此,需要采取积极措施,构建政府信息激励约束机制,使政府决策真正体现民主原则。  相似文献   

18.
构建和谐社会与政府的角色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攻坚阶段,各种社会矛盾逐渐暴露甚至激化,政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导者、推行者,政府角色行为直接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速度、质量。政府应继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快政府管理创新,提高管理水平;应正确认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公共政策制定应体现公开、公平和正义;应由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建立危机预警干预系统和社会救助体系。总之,应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使政府行为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9.
研究乡镇政府公信力建设具有如下意义:促进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在中国的发展、拓展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治理理论、丰富和谐社会理论。对乡镇政府公信力建设的研究具有现实紧迫性,必须在掌握乡镇政府权力运行过程以及运作规律基础上构建符合乡镇政府特性的公信力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0.
运用层次分析法,从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社会发展、资源节约、资源循环利用、环境安全等5个方面构建两型农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2000年为基期,2020年为目标期,对环洞庭湖区2005、2007、2009年两型农业发展状况和面临的主要障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湖区两型农业建设虽渐见成效,但各指标之间发展不平衡,主要体现在“资源节约”、“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安全”方面,最突出的是湖区化肥、农药、农膜等化学投入品的使用量“不降反升”。闲此,应从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培养现代农民、加快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运用多种经济手段激励农户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加大科技投入等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