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多民族国家民族精神共同体旨在构建跨越族性、超越族裔民族主义的共同体价值,建立多民族国家、社会与各民族之间良好的情感沟通与认同理解,促进各民族的共同体意识。从政治哲学的角度,兼具共同性与包容性的民族精神共同体为新时代民族事务治理提供共同价值与精神凝聚力,培育多民族社会的交往理性,有助于构建符合现代化的国家和民族关系,加强共同体建设,促进各民族的国家认同。以多民族国家民族精神共同体为理念,新时代共同体建构的主要路径是推进族际政治文明的建设,改进政府治理理念和方式,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由此可维护我国各民族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和谐共存的稳定结构,避免其他一些国家所经历的现代性危机和族群矛盾激化危机,进一步提升国家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2.
进入新时代,中国民族事务的公共性特征不断凸显,国家与多民族社会的关系发生深刻变化,族际关系领域的压力与挑战需要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探索民族事务治理转型方案。运用规范分析与文献分析方法对当代多民族国家族际政治基本逻辑的研究表明,通过民族事务治理来维持公共权力资源在国内不同民族间的动态均衡分配是实现族际关系和谐、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途径。结合中国国情,在纵向的中央与地方政府府际关系层面,要明晰职能定位、统筹权力划分,促进分权方式由“环节性分工”转为“整体性分权”;在横向的政府与社会力量关系层面,要变“政府管理”为多种社会力量“协同共治”,积极发挥少数民族社会组织的功能及作用,形成多主体协同参与格局。此外,法治化、制度化和民主化也是民族事务治理转型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在当代多民族国家,族际关系问题不断凸显,并对国家政治共同体产生根本性的影响。在国家治理的视域中,族际关系治理已经成为民族国家建设的根本任务,关系到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及民族国家制度根基的牢靠和稳固。多民族国家的族际关系治理,应秉承"国家主义"价值取向,遵循"求同存异"的向度原则,从政治治理、经济治理、文化治理和社会治理等多个维度展开。  相似文献   

4.
民族事务治理是国家建设和治理的重要内容,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既是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题中之义,又有利于国家长治久安和民族繁荣昌盛。中国民族事务治理的基本行动逻辑与中国现代化的形势、进程密切相关,必须要实现现代性和整合性双重目标,利用好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两种力量。百余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通过“两个结合”,形成了领导民族事务治理的观念、理论、组织、制度和动力等关键要素,团结带领各族人民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明确了民族工作高质量创新发展的原则方向、政策取向、基本方略与行动方式。有利于提升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水平,进而有利于各民族团结奋斗,充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凝聚全民族的力量。  相似文献   

5.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节点,我国迫切需要提升族际政治整合能力,不断培育各民族的国家认同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国族际政治整合的核心能力主要体现为民族均衡发展能力、民族事务法治化能力、政治合法性建构能力和中华民族凝聚能力。随着当代中国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双重张扬,中国族际政治整合能力拥有很大的改进可能和提升空间。在以人为本的理念驱动之下,当前我国要充分运用新公共管理的相关理念和大数据时代的科技智能不断推进族际政治整合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征程中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及其现代化,形成中国特色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建设之路。中国的国家与社会关系与西方不同,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也不同于西方的民族国家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是在国家建设与社会建设紧密结合的民族事务复合性治理道路中推进的,民族事务治理与统一多民族社会的整体性发展共同推进。新时代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我国加强民族事务的全局性、整体性和科学性治理,进一步实现了民族事务治理领域国家治理与社会建设的相互强化以及有效应对挑战。从整个人类文明形态发展的视野来看,国家发展应与社会发展的目标紧密结合,将国家建设与社会建设紧密结合,以不断增进各族人民福祉。  相似文献   

7.
族际政治研究提出,多民族国家中的各民族应被看做平等的权利义务主体,各民族无论大小、强弱,都具有平等的权利和尊严。以族格为视阈进行考察,族际政治的价值理念和原则为:基于族格自然权利的预先制度安排;基于族格平等和尊严的社会公正;基于族格平等和尊严的多元文化权利;族格与人格的双重保障——民族成员更完整的人权;国格、族格、人格的统一——宪政制度下共享政治认同。族际政治既承认了民族的政治身份,也间接地承认了公民身份的民族特性,有助于实现个人、民族、国家认同的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8.
族际政治治理是多民族国家运用国家权力,将国内各民族整合成一个统一的政治共同体,并维护这个共同体的政治过程.从中国民族融和的历史演绎、所处国际环境与国内影响因素来看,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国家的族际政治治理具有合法性.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初步形成了慎重、民主、渐进的族际政治整合方针;国家主义的团结、平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族际政治价值整合模式;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模式;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民族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等"多元一体格局"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族际整合模式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  相似文献   

10.
民主政治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治文明是人们改造国家制度及国家治理方式所取得的成果 ,表现为国家治理的改善和政治生活质量的提高。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就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就是要改革不适应经济社会和政治发展的政治体制 ,适应经济和政治发展要求完善国家体制和运用新的治理方式 ,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念得以逐步实现 ,其中 ,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1.
"族际政治民主化"作为一种多民族国家治理方式,强调民族分权的民主。在多民族国家中,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的权益,是国家正义的应有之义。但是,如果把国家民主的主体落到各个民族单位时,最终的发展结果就是"族主"。而如果离开了国家有效控制和建设的"族主",必将成为挑战国家统一的力量。南斯拉夫联邦共和国所采取的"民族共和国"制度正是"族际政治民主化"理论的集中体现。南斯拉夫联邦共和国走向解体的原因正是在于其过度强调民族分权的治国原则,而这严重削弱了国家的凝聚力和整合能力,给国家带来了毁灭性的后果。  相似文献   

12.
十六大报告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这是我们党在全国代表大会上第一次明确对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做出部署。把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一起确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这是新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政治文明建设与我国政党制度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本文拟从分析政治文明与我国政党制度的紧密联系入手,论证坚持和完善我国政党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问题做了详尽的阐述。他认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要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统一与协调发展 ;政治文明建设 ,要坚持以人为本 ,促进社会的进步与人的全面提高 ;要从我国国情出发 ,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 ,同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 ;要着重加强制度建设 ,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等  相似文献   

14.
政党原非族际政治的产物,而是阶级斗争的产物.但是,在多民族国家,族际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政治关系,政党必然与此相联系,并因而具有民族属性.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党必然地要在族际政治整合中发挥作用,成为多民族国家族际政治整合的重要角色.当然,在不同的多民族国家,以及多民族国家不同性质和不同地位的政党,政党的族际政治整合又具有很大的差异性,会形成不同形式和不同作用的政党族际政治整合.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多民族国家政党的族际政治整合价值将进一步彰显,政党族际政治整合的地位将进一步凸显.  相似文献   

15.
多元一体:多民族国家内部的族际整合与合法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民族国家内部族际利益的整合对整个国家而言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将族际政治冲突控制在不致危及整个多民族国家生存的范围内,是所有多民族国家族际整合的底线,在这个底线以内,爱国主义无疑有着巨大的族际利益调适功能,这个调适过程是持续不断的,并应力求避免任何僵化的或倒退的方略。历史与现实都表明,民族的充分发育和在一个多民族国家中结成一个具有一致利益的共同体,更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我们所要做的是确保族际利益整合的公正性及建筑其上的政治合法性,追求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就是具有特定目标的民族工作体系。经长期民族工作实践磨砺,以维护民族平等团结和祖国统一、促进各民族进步繁荣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宗旨的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已经比较完整和成熟,具体包括作为治理体系顶层设计的民族理论;针对性很强的制度、政策和法治体系;自上而下的民族工作机构和社会化格局;融入治理实践的宣传和教育体系;针对具体地区具体问题的治理方略;运作有效的治理机制。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及其运作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具体实践,显示了我国民族事务治理上的优势和特色,必须坚持不能动摇。但从完善的角度看,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因素尚不够充分,市场化和社会化的因素还有待补充,已有的体制成分及其结构关系还有待调整。完善治理体系的过程就是提高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基本方略,用法律来保障民族团结也是民族事务治理必须坚持的方向。民族事务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决定了大数据、智能化和网络技术在实践中的运用必须得到普及和提高。  相似文献   

17.
民族主义作为思想意识和实践活动,其双刃剑的作用对多民族国家族际关系的影响是双重的。文章通过剖析民族主义对科索沃族际关系的负面影响,诠释冷战后民族分离主义浪潮对我国新疆地区社会稳定的冲击,探讨多民族国家边疆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政治参与、政治文明与政治现代化三者,存在着密切的逻辑关系。政治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一个进步状态和政治生活方式,希冀表达的是一种状态和目标;而政治现代化则重点显现的是一个政治的发展过程,试图完成从传统政治方式向现代的整体转换;公民的政治参与,则是实现政治现代化和政治文明的途径和方式。政治参与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它的工具理性,更在于它最终言明了政治文明与政治现代化的价值指向。  相似文献   

19.
试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改革的深化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新中国成立 5 0多年来 ,我国民主政治、政治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因此 ,我们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同时 ,抓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实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很多多民族国家在经历民主转型后不但没有迎来民族政治关系的和谐发展和国家主权的稳固,反而承受长期的族际冲突和政治体系动荡。有三大政治制度原因值得关注:一是投票竞选导向的转型模式易带来族际政治不公,二是民主转型中不平衡的权利配置恶化民族矛盾,三是民主转型中权利(力)规制机制缺陷干扰权利保障,因此,新兴民主国家需要促成政治参与自由化、议会构成公平化、多元权利(力)协调体系权威化以及民族冲突治理机制高效化,最后实现政治发展沿着民族的国家认同强化、民主法治发展和主权稳固的方向进行,而不是向威权政体倒退,以不公正的民族压制来解决民族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