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动力 ,而对技术创新成果进行知识产权保护是实现技术创新最终目的和企业最大利益的保障。本文分析了我国企业在对技术创新成果进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国家创新体系是由与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相关的机构和组织构成的网络系统,主要包括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知识传播系统和知识应用系统,知识产权保护贯串于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过程的始终,也就是说知识产权制度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成功的重要法律保证。因此,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过程中,必须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相似文献   

3.
技术创新成果,不仅是人类的财富,同时也是创造人类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工具和手段.技术创新只有从法律上明确产权,成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产品,才能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知识产权制度是技术创新不可缺少的加速器,是有效保护技术创新成果的重要制度,是技术创新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4.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促进高校技术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高等学校由于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 ,影响技术创新的问题 ,论述了知识产权与技术创新的关系 ;从技术创新的特点、高等学校功能等方面探讨了高等学校是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 ;提出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促进高校技术创新健康发展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知识产权确权的核心是知识产权的获取以及相应地受到法律保护.知识产权确权是在知识产权制度运行机制层面上企业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战略融合的纽带和基本立足点.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知识产权确权的策略涉及技术成果报告的撰写、技术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确权等内容.企业在技术创新全过程中,应高度重视知识产权确权的及时性和策略性.  相似文献   

6.
技术创新是国家提出的一个战略性概念,它涉及经济体制、财政、人力资源诸多方面。尤其需要重视的是,技术创新必须与法律保护紧密结合起来,否则,技术创新的成果一旦失去法律保护,就无法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优势。知识产权制度理应成为技术创新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7.
21世纪是知识经济迅猛发展和快速推进的时代,技术创新、知识创新也高速发展。因此知识产权保护便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本文拟以产权制度设立的经济分析为出发点,分析了知识产权保护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现状,结合我国的现实经济和技术发展水平,在不违背国际公约基本准则的前提下,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合理取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还有相当多企业并没有充分认识或还没有正确处理好技术创新与保护知识产权关系的现实,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充分认识技术创新的过程也是形成知识产权的过程,必须充分认识只有有效保护知识产权才能促进技术创新。而且必须在实践中正确处理技术创新与保护知识产权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9.
网络知识产权是在网络大背景下知识产权人就其智力成果享有的独占权。网络在提供全新信息资源的同时也给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侵权行为呈多样化发展,网络知识产权侵权纠纷司法认定难度系数增强,加上公民法律意识淡漠及目前网络知识产权专项立法的缺失,使得网络知识产权法律保护陷入困境。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制度是推动和保护网络技术创新的基本制度之一。提升网络使用人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意识是必须的,对网络知识产权进行专项立法保护是解决目前困境的最可行之法,同时还需加强执法监管力度和行业自律。  相似文献   

10.
高校是知识产权的重要发源地之一。高等教育的发展必然带来高校知识产权事业的繁荣。高校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从而获取自主知识产权的主战场。高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影响和决定着高校在国际国内的地位及在科教兴国中的作用。然而,目前高校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相对滞后。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新世纪,高校应该不断加大知识产权的获取和保护力度,把高校的科研管理逐步转化为对知识产权的全面管理。借落实《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之机,使高校的知识产权获取与保护工作继续走在全社会的前列,为实现科教兴国战略和国家的技术创新工程发挥基础功能。  相似文献   

11.
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兴起,以信息技术和市场创新为核心要素的新经济浪潮已经到来。在新经济时代,法律能够整合社会资源,协调利益冲突,激励创新活力,促进科学技术的高效运用。以武汉和重庆为例,随着新的社会关系和利益冲突的不断出现,不少地方立法的内容难以适应科技发展的新形势,执法、司法等领域面临着新经济带来的多重挑战。优化地方法治环境,应按照“效益优先、依法治理、政府主导、公平竞争”的原则,在地方科技法制工作中加大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力度,增强企业的可持续创新力和市场竞争力,依法建构多元化的科技投入机制和财政供给机制,提升政府科技管理和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营造公正和谐的地方司法环境。  相似文献   

12.
通过数据对比和趋势分析,对日本高校知识产权发展现状进行了阐述和研究,并对日本高校知识产权申请、产学研结合、管理体系及从业人员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系统分析。从增强创新能力的角度,结合我国高校知识产权体系,提出在科学研究、专利申请、知识产权成果的应用及管理、产学研合作机制及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等方面,值得我国高校借鉴的经验和做法,并指出我国高校应该在鼓励创新的同时,加强质量控制和人才培养,不断提高专利申请质量,健全管理体系和激励机制,不断提高我国高校知识产权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我国大企业要走创新型企业扩张道路,就要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架构.创新,不仅关系到国家竞争力的提高,也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所以,必须关注企业扩张与企业创新效应;企业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的变化;企业扩张与企业规模扩大,才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走创新型企业扩张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从社会系统的视角研究,可以发现市场经济与知识产权制度在功能上存在"创新与激励"、"资源配置与利益平衡"、"知识流动与产权保护"的"耦合性"。但须明确的是,只有知识产权制度与市场经济发展水平保持协调,二者功能才会形成"耦合"并促使市场经济与知识产权制度良性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5.
知识产权行政执法自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产生之初即已存在,是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上的特色制度,也是知识产权行政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三部主要知识产权法律的最新修改显示,行政执法呈现出扩张趋势,但无论是从比较法的角度进行考察,还是从知识产权本身特有的属性、法经济学的成本效益分析、服务型政府的职能转变、行政权扩张本性的抑制、社会条件的变迁等角度着眼,知识产权行政执法都应当受到严格限制。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在修改时可适当保留知识产权行政执法的内容,但应当对其进行严格限制并逐步弱化。具体而言,修法时应弱化对知识产权纯民事纠纷的行政裁决,提倡行政调解,并适时调整行政查处的范围和力度。  相似文献   

16.
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与自主创新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灰色关联模型分析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与自主创新的相关影响因素,可得出如下结论: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与高新园区、原始创新即发明专利、新产品的开发与市场推广等因素关联度较大,而与科技资源投入、科技成果转化等因素的关联度较小。为进一步推进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建议:(1)推进高新产业向园区集聚,壮大高新产业规模,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2)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增强自主创新能力;(3)增加国家财政科技投入,鼓励创新发展,促进高新产业发展;(4)促进高新科技成果的转化,实现科技与市场需求的有机结合;(5)继续抓好高技术产品创新,着力推进市场开发。  相似文献   

17.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表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征。拥有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地区技术创新能力和经济竞争实力的重要标志,面对加入WTO给中国知识产权工作带来的挑战,分析论述了当前中国知识产权工作状况及存在的问题,针对实际情况就如何强化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如何加强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如何加大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研究与开发力度;如何搞好知识产权队伍建设以及健全知识产权参与收益分配的奖励机制等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以三个我国知识产权侵权案件为着眼点,从专利无效宣告生效时间、惩罚性赔偿、加强执法力等方面重点阐述了第四次《专利法》的修改要点,明确了专利权的行政保护力度对保障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美、日、韩政府把知识产权战略作为保持和提高本国创新能力和技术竞争力的基本举措。知识产权制度演变为私权、产业政策、竞争工具的综合体,政府在制定和推行知识产权战略中负有特殊责任。当前,三国结合本国产业的实际需要及时调整知识产权战略的侧重点,使之与国家产业政策、经济体制以及企业的需求相匹配,从而成功实现促进本国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20.
于正河  李娜 《东方论坛》2009,(5):100-103
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根本举措在于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基本任务和核心目标在于实现创新成果知识产权化。本文提出了知识产权化的概念,论述了实现知识产权化的特征和作用意义;实现知识产权化的基本特征包括意识自觉化,制度完备化,管理普及化,人才队伍系列化和教育体系健全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