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盈余公告效应异象在各国资本市场普遍存在,行为金融理论中的投资者异质信念视角能较好地解释该异象。实证结果表明:投资者异质信念与盈余公告前后短期内累积超额收益率显著正相关,与盈余公告后长期累积超额收益率显著负相关;其中,低盈余质量强化了这种负向影响。投资者异质信念程度越大、盈余质量越低,长期累积超额收益率越小。  相似文献   

2.
盈余公告效应异象在各国资本市场普遍存在,行为金融理论中的投资者异质信念视角能较好地解释该异象。实证结果表明:投资者异质信念与盈余公告前后短期内累积超额收益率显著正相关,与盈余公告后长期累积超额收益率显著负相关;其中,低盈余质量强化了这种负向影响。投资者异质信念程度越大、盈余质量越低,长期累积超额收益率越小。  相似文献   

3.
证券发行的股价效应不仅取决于公告信息含量,而且还与投资者认知特征相关。结合中国市场卖空制度环境,构建企业证券发行模型,探讨投资者异质信念对企业证券发行股价效应的影响机理,进而利用2008—2011年发行证券的上市公司数据,考察异质信念与证券发行股价效应的关系。研究发现:股权发行股价效应为负,债券发行股价效应不明显;与此同时,股权发行股价效应大小与异质信念正相关,而债券发行股价效应与异质信念无关。研究结论表明:投资者异质信念与证券发行股价效应的关系受证券类型影响。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国内外频频发生金融危机,越来越多研究表明,投资者异质信念的持有造成了股价的异常波动,找到影响异质信念程度的因素可以更好地预防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并在全球经济体步入"后金融危机时代"背景下,建立更加完善的宏观审慎监管体制。本文以2007美国次贷危机前29家房地产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结合理论与实证分析方式,从宏观经济变量、公开信息披露和其他变量三方面分析了导致异质信念加强的原因。本文得出两个主要结论:第一,样本存在一定程度的"异象";第二,公开信息的披露强化了投资者异质信念的程度,原因主要在于非理性投资者和理性投资者的不同心理活动会在信息披露下进一步分化。本文的分析结论具有如下政策启示:监管者需要预防公开信息披露对异质信念分化的促进作用,需要制定措施切实提高投资者的理性决策能力,同时应开展投资者教育以建立更加完善的金融体系宏观审慎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5.
一般认为,风险资产价格的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效应产生的原因是经济基础的波动性或者由于投资者的有限理性,通过建立没有信息冲击的较为稳定的资产市场上投资者锚定分红的异质信念资产定价模型,发现投资者的信念更新可以解释ARCH效应的产生,而且仅在分红固定时才能使市场达到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6.
基于异质信念下证券定价模型的分析,用投资者的资金流向作为异质信念的代理指标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投资者的异质性信念是造成短期证券价格波动的重要原因,并且证券价格波动作为市场信息通过强化和更新投资者信念进行反馈。但是这种反馈机制对于不同的投资者的效果是不同的,普通散户反馈的效果明显,成熟的机构投资者基本不受影响。表现在证券市场上,创业板、中小盘和大盘证券价格波动会越来越小。  相似文献   

7.
基于异质信念资产定价模型,运用蒙特卡罗模拟的方法产生异质信念下资产均衡价格的时间序列数据,并对其非线性特征进行相关检验。研究发现,该时间序列具有尖峰肥尾特征、波动率聚类现象和自相似特征,但没能捕捉到长期记忆现象。说明投资者的异质信念是资产价格产生非线性特征的重要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8.
    
现有文献对不同体制环境下价值相关性的研究,大都认为其差异是由于准则以及政治体制本身所导致的,或者说是由外因导致的,而和投资者本身的信念差异无关。文章从异质信念视角,考察分割资本市场A股、H股会计信息以及公允价值信息价值相关性的差异问题。研究结论表明,影响价值相关性的主要原因是投资者异质信念,而并非体制或者准则本身。  相似文献   

9.
新兴资本市场投资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和异质分歧,传统行为金融理论并没有结合两者对IPO抑价进行深入研究。文章结合信息不对称和行为金融理论,构建投资者可观测性异质和私人信息结构下的IPO定价、抑价模型,分析了可观测性异质、私人信息结构与IPO抑价之间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投资者之间可观测性异质越大,IPO抑价越高;机构投资者私人信息对IPO定价产生较大的影响,而散户投资者是否拥有私人信息对IPO抑价影响不大,即机构投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程度越大,IPO抑价越低,散户投资者则无影响;此外,进一步研究发现,IPO抑价还与投资者风险规避系数、配售比例和发行规模正相关,与机构投资者数量负相关。因此,本文的研究不仅能解释中国IPO"异象",也能为中国证券市场下一步市场化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首先对企业横向兼并的福利效应的评价标准进行分析,提出应以消费者福利最大化为评价标准,主要衡量指标是产品价格,在不考虑消费者多样化需求的情况下,只要兼并前后产品价格不变,就可以认为消费者福利没有受损;然后吸取同质产品模型和选址模型的研究成果,把同质产品模型和异质产品模型结合起来,对异质产品企业横向兼并模型进行改进,论证了为了保证消费者福利不受损害,企业横向兼并必须保证的最低边际成本节约率k。与以往模型比较,改进后的模型更能准确反映企业横向兼并的福利效应;最后分别就需求弹性、企业数量和企业份额分布等主要变量对k值大小的影响进行模拟分析,得出这些变量对该边际成本节约率的影响方向和程度。  相似文献   

11.
股市板块结构研究对投资者认识板块特征、确定投资组合有重要影响。文章通过对中国A股农业板块中个股的价格和成交量两个波动率进行复杂网络建模研究发现:该板块拓扑结构呈现"小世界"和"无标度"性;在板块的信息传播中量、价两个网络存在同样的"桥梁"节点但其传播模式呈不同态势;在板块的社区结构中创业板股票、林业类股票和常规类股票为农业板块三个不同的组成区域;创业板个股在农业板块信息传播中存在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股指期货既可以实现投机或对冲的目的,又能低成本地改变风险敞口,在资本市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探讨现行交割制度的合理性和指导投资者行为的角度出发,股指期货交割日当天是否会对现货指数的交易量、波动率和价格等造成影响,值得关注。指数层面,沪深300指数在交割日当天11∶05-11∶10的交易量达到非交割日的135倍,波动率约为非交割日的15倍;个股层面,大市值成分股和小市值成分股在交割日当天11∶05-11∶10的交易量和波动率分别比非交割日高17%和10%以上,同时价格反转现象显著。其中,市值最大的股票波动贡献率最大。综合来看,中国股票市场存在较明显的交割日效应,且此效应对大市值成分股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解决非流通问题应坚持的原则是,非流通股可以流通,但不应降低沪深股市A股的股指。通过对交易制度的不同规定,将流通制度作为期货来出售。初始时建立起两个资金面与参与者都相对隔离的市场,使它们的交易制度随时间的推移分阶段并轨,逐步缩小准流通股与A股的交易制度基差,分10年时间由T+365与每手5000股的交易制度向T+1与每手100股的交易制度过渡,流通制度差异缩小导致价格差异缩小,10年后同价,两市自然并轨。本方案达到减持国有股与保持A股指数不降的并行不悖。  相似文献   

14.
理性是股市成熟度的重要标志。利用协整技术,通过对具体个股股价和公司经营业绩间关系的分析,从微观的角度探讨股市的理性问题。实证的结果表明,股价与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是脱钩的。从此意义上说,在中国证券市场,基础分析对证券分析没有作用,整个市场以投机行为为主,投资者的行为没有理性。  相似文献   

15.
房地产上市公司股票一直是各类投资基金重要的资产配置对象,因此,对其价格波动的定量特征进行精确的刻画和描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我国上市公司房地产行业指数和万科A股日收益数据为实证样本,运用重标极差法(R/S)探讨房地产上市公司股价波动的长记忆特征,结果表明: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股价波动存在显著的长记忆特征,且行业总体的长期记忆强度明显高于个股;与成熟资本市场相比,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股价波动的长记忆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16.
中国证券市场新股上市定价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中国证券市场新股发行的实际情况,用相关性分析方法,统计分析50只新股的上市首日价格(包括开盘价、收盘价和平均价),探讨影响新股上市首日价格的相关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股上市定价的回归预测模型,根据此模型可以对即将上市的新股作定价分析和预测,为管理层、券商和投资者在实际操作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机构投资者如何影响被投资企业的智力资本信息披露行为,是公司金融与智力资本领域间交叉研究新议题。以中国2010—2015年间A股高科技公司为样本,利用采集的智力资本信息披露大样本数据,实证检验机构投资者持股与智力资本信息披露水平间的关系以及这一关系在不同的内外部情境中异质性特征。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智力资本信息披露水平显著负相关; 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对智力资本信息披露的影响存在异质性,与交易型机构投资者相比,稳定型机构投资者对企业智力资本信息披露的抑制效应更显著; 较之处于较低不确定程度环境中的企业,机构投资者对高度不确定性环境中的企业智力资本信息披露的抑制效应更强。研究还发现,在成长期、成熟期企业中,机构投资者对智力资本信息披露的抑制效应较在衰退期企业中更显著; 与民营企业相比,机构投资者对国有控股企业的智力资本信息披露存在更强的抑制效应; 机构投资者对智力资本信息披露的抑制效应存在于产品市场竞争程度低环境中,但不存在于激烈竞争环境中。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快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引导、督促机构投资者发挥积极治理的负责任的大股东作用,上市公司也应注重资本市场的信息需求,积极主动地增加智力资本信息供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