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大学自诞生以来就作为人类的精神家园和文明的传承者而存在着,探求知识和培养人才是大学的根本使命。当前,随着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大和教育市场化的影响,我国大学正在背离基本使命,呈现出"办学目标就业化"、"培养方式工厂化"、"师生关系市场化"的异化趋势。我国大学要克服这一问题,就必须回归使命,确立全人发展的教育理念,建设自由包容的学术环境,塑造共同探索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2.
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5所大学办学模式说明,委员会的民主决策体制、“全人教育”的理念、合理分工和准确定位的大学使命、全球视野与国际化办学是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3.
立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背景,在深入研究现代高等教育规律、中国社会科学院办现代高等教育规律的基础上,本文围绕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办学定位、办学特色和办学方略作了系统思索和全面论证。作为办学定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流文科大学”既体现了党中央赋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职责和使命,也是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主管机构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三个定位”的自然延伸和必然展现。作为办学特色,“科教融合”既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与生俱来的深层底色,也是办好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必由之路。作为办学方略,“入主流、入体系、一体化、一盘棋”既是实现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办学定位、办学特色的具体路径和切实举措,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强优势、补短板”的战略性操作。围绕办学定位、办学特色、办学方略而凝聚共识、汇聚合力,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必须经历并完成的一道基础性工序。安下心来把基础性工作做好,把办学定位、办学特色、办学方略落实落地落细,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就能走出一条富有自身特色的一流大学办学之路。  相似文献   

4.
政府职能转变对高校办学体制、运行机制创新的促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我国在高等教育领域实施了市场、政府、社会和学校之间协调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提高了政府的有效性。政府高等教育管理职能的转变,促使高等教育办学体制、运行机制创新:从主导型到市场型定位——“高等教育市场化”;公共教育组织中的非政府参与——“政府办学与社会办学”;政府职能和大学职能的分离——“现代大学制度”;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股份制办学模式”;财政投入与资源配置并举——“经费来源多样化”。  相似文献   

5.
国际教育贸易是大学市场化的典型行为,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教育贸易“逆差”国。逐步开放国外学历教育将导致教育资源的重新配置,并因此对中国大学,尤其是知名大学产生较大影响。中国的大学应积极迎接挑战,借此机遇加快现代大学教育制度的建设,转变办学观念,实现海内外知名大学的“双赢”,提升中国大学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西安理工大学校长刘丁在2008年2月14日《光明日报》一篇题为“以科学发展观引领高校又好又快发展”的文章中指出,高校发展必须围绕“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对于我们办学来说,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培养优秀人才;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建设和谐校园。“以育人为本”,源于“大学之道在于育人,而非制器”。人才培养是大学最根本的使命,也是大学存在价值的集中体现,这是自大学诞生以来永恒的主题。尽管长期以来就如何培养人才有着不同的理念和众多的流派,但为社会发展、科学进步塑造精英却是大学长期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普遍建立了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由此产生的大学师生关系的变异扭曲,根源在于高等教育中极为浓烈的经济主义取向。为此,需要辩证看待学生的地位和角色,平衡其权利与义务;全面审视教师的身份和职责,明确其权威与责任;准确界定学校的性质和职能,确保其功能与使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复归大学师生关系的本原,重塑和谐而生态的新型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8.
大学文化有内层文化、幔层文化和表层文化。内层文化是大学的内核 ,是大学办学中所持有的理念、观念 ,包括大学的使命观、经营观、行为观等内容。办学理念是在教育规律和社会发展客观规律指导下对办学理想的追求 ,它是办学思想的长期积淀和哲学总结。“以人为本 ,注重内涵 ,强化特色 ,加快发展 ,创建一流”的办学理念 ,是在教育规律和社会发展客观规律指导下对我校办学理想、思路、目标的追求 ,也是我校创建研究型大学的无形资产与文化优势。  相似文献   

9.
对高等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及模式的再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及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关理论和实践进行研究,提出要科学全面地认识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探讨创新型人才的内涵和特征,讨论大学要坚持并完善培养人的基本使命,分析我国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从教育观念、师生关系、教学实践改革、产学研合作等方面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0.
北京联合大学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结出的硕果,自创办之日起就突破传统办学模式,进行大胆探索,走出了一条新型办学之路。进入21世纪,北京联合大学坚持“发展应用性教育,培养应用性人才,建设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宗旨,秉持“办学为民,应用为本”的办学理念,统筹学科、专业、课程,统筹结构、质量、规模,统筹人力、资金、物质资源,朝着建设一流应用型大学的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11.
青年教师是人才培养的中坚力量,是学生的引路人。中医专业基础课是中医学教育的根本基础,基础课类教师在中医学教育和人才培养中具有举足重轻的作用。近十余年来随着我校学生人数的激增和师资队伍的不断扩大,青年教师逐渐成为了教学骨干。青年教师的培养成为教师培养重要的议题,而青年教师培养的质量直接关系着中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影响着中医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围绕近年来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基础课类青年教师培养的实践和经验,就如何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进行总结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高校体育是我国高校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不仅担负着增强学生体质、传授体育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任务,还承担着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使命。通过对高校体育教学中实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因、高校体育教学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的分析,强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行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用教学内容恰到好处地培养学生、用教师的榜样感染学生、用引导和管理帮助学生,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熏陶学生。  相似文献   

13.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开启了中国教育发展的新阶段。以新工科建设为契机,北京科技大学开启了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新时代。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坚持立德树人,以全程化的教育引领进程为纲,构建立体化的人才培养结构。这既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深化本科人才改革的有力举措,也是高水平师资培育一流本科学生的重要探索和实践。文章通过梳理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内涵及育人成果与新工科背景下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关系,并基于用户满意理论的对其实际开展的情况进行了评价和分析,指出今后应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新工科人才培养、高校师生关系研究和完善配套制度方面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高等学校师生关系出现了一些问题,分析其原因主要包括:师生双方角色认知的差异;师生生活和生存压力增大;忽视新型师生关系的建设等方面。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要从教师做起,准确把握师生关系的内涵,努力调整自己的认知和教育方式,提高道德水平和业务水平;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重视师生关系,对学生进行尊师重教的教育和引导,要关心爱护教师。进而通过学校和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构建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5.
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家费希特在以"自我"为中心的知识学体系基础上,对大学的本质、学术自由及大学教师的使命等高等教育思想进行详细阐述。他认为,大学作为人类智慧不断延续下去而设置的机构,以"学术自由"为其存在的内在本质,以教师和学生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教师是神圣理念的传承者、学科知识的传播者和道德风向的引导者,这些高等教育理念一直成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6.
师生关系是高校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也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关系.随着“80后”青年教师成为教学第一线的生力军,以及“90后”学生时代的到来,深入研究两代人之间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显得越来越重要.阐述了“80后”青年教师的优势与不足,对“90后”大学生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从课堂、日常和网络三个方面对高校青年师生间和谐关系的构建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寓教于乐是情感教学原则中的一条核心原则,本文阐释英语学科教学中贯彻寓教于乐,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大学定位与大学特色—美国高等教育考察观感与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地考察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霍普金斯大学、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和马里兰大学这4所大学,它们在大学定位与大学特色方面给予我们颇多启示。就大学定位而言,第一,作为大学管理工作者,必须有清晰而强烈的大学使命和大学理想;第二,大学使命的两个维度"教育"与"学术"或"人才培养"与"知识贡献",通过"大学"这一特定的时空,成为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整体;第三,大学最重要、最根本的使命是教育,是人才培养。就大学特色而言,第一,大学的特色建设最重要的是专业特色、学科特色和课程特色,大学优势的形成,最重要的是以专业、学科和课程建设为核心的师资队伍的建设,大学内涵的提升最重要的是形成高水平的课程、学科和专业;第二,在强调综合性、多学科、课程门类齐全的基础上,要突出建设高水平的某一门或几门学科,以形成专业、学科、课程品牌优势和特色;第三,学科建设要形成特色,必须强调社会服务的价值取向和宗旨,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培养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适用性人才。  相似文献   

19.
基于高等师范教育应“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注重学术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 目标”的思想,探讨了高等师范吉他教育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四项内容: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改革体系以及取得的改 革成效。认为高等师范吉他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多种适应社会发展能力的吉他演奏者或教师;课程改革体系重点在 于构建高等师范创业体系、吉他人才的市场引领等方面;从目前改革成效来看,高等师范吉他应用型培养出的吉他人才符合培 养目标和预期效果,教育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