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周作人以其风格卓异的散文创作而堪称一代大家.他的散文批评理沦亦不遑其后,在现代批评史上也是需要涂上一笔重彩的.他提出“言志”这一传统审美批评范畴,用以衡量中国现代散文,以旧瓶装新酒,在传统意蕴的基础上,赋予其现代的内涵,成为我们今天研究周作人的散文审美批评理论的重要透入点.  相似文献   

2.
研究者普遍认为平和冲淡、闲适自然是周作人散文的风格,然而周作人自己却尤其看重散文的"苦涩"味。"苦"表现在思想内容上,"涩"则体现在语言表达上,"苦涩"结合而成为他20世纪30-40年代散文的一种独特风格,这与他的文学主张、个人气质及时代背景是密不可分的。另外,这种"苦涩"味也成为一种文学传统,对诸多作家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能够自成风格、独树一帜的散文作家寥寥无几 ,而周作人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早期散文的最大特点 ,可说是充分地体现了其相互矛盾的二重人格 :既是“叛徒” ,又是“隐士”。  相似文献   

4.
周作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能够独树一帜、自成风格的散文大家。以周作人二十年代小品散文为本 ,研析其学者式的知识园地、“逸趣”盎然的艺术品格、舒缓自在的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艺术特色 ,探讨周作人二十年代的小品散文的独特的精神内核及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周作人的小品文由前期浮躁凌厉之巅向平和冲淡之谷转变,追求一种闲适蕴藉、"自我表现"的趣味之风;但透过其柔和的笔调,却又可以发现其散文貌似平淡实质蕴含"苦"和"涩"之味。由此,构成了其小品散文存在平淡与苦涩矛盾对立纠缠的二元风格。具体言之,"平和冲淡"不是周作人散文的唯一风貌,"凌厉苦涩"也不是周作人散文的仅有格调。周作人的散文风格是既"平和冲淡"又"凌厉苦涩"的,是由辐射性与内敛性这二元相结合的统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既对立又纠缠。周作人小品散文纠缠于二元之间的复杂风格,既让我们看到了其散文丰富多彩的一面,也有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其颇受争议的一生。  相似文献   

6.
废名提出"重事实"的散文观念,发展了周作人的小品文观,产生以"隔"为特色的散文风格。辨析废名和周作人师生之间"隔"的异同,可窥其"重事实"散文观内质是重灵感、崇自然。废名从六朝文总结出"乱写"的技法,推崇无意为文,重内在灵感之线索。二者共同形成废名散文独特的"隔"之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7.
散文的周作人与周作人的散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作人深怀散文情结。"散文的周作人",意指周作人本身就是他所指认的言志的散文。他的哲学思想、人生态度、性情情趣等无不诠释着他所命名的散文小品。"周作人的散文",可表述为散文是周作人的一种语言物化,是周作人生命存在的另一种方式,是周作人精神私人化的一种表达。主体与文本这样地相生,在现代散文史上,周作人似是第一人。  相似文献   

8.
《乌篷船》是周作人尺牍体散文代表作之一。书信作为随笔的一种形式归之于现代散文,周作人大概是创始者。“尺牍”这一新体的创现,实质集中体现了周作人散文“随意抒写”、“自然流露”的风格,同时也反映了作者文学创作的人本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9.
周作人时事散文创作几乎涵盖了辛亥革命至抗战之前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留下了作者对中国现代历史近距离的观察与思考。在创作上,周作人大胆探索,其时事散文包含了杂文、随笔、书信、序、跋等多种形式,在风格上,含蓄、隐晦,但富有反语、嘲讽,具有很强的战斗力。  相似文献   

10.
黄裳对研究者将其创作归入"周作人传统"很不认同,但作为学者型的散文作家,他的很多作品在写作上正是延续了周作人散文的"苦茶庵法脉",其对创作的自我表述也和周作人如出一辙。而黄裳之所以否认自己与周作人的联系,一方面因为其创作并非全部属于"周作人传统"或"苦茶庵法脉"这一范围,另一方面也因为感情上对周作人的拒斥。  相似文献   

11.
以《影梅庵忆语》、《浮生六记》等为代表的“忆语”文是清代文人记录私人琐屑生活的回忆性文字,然其文体应归属于小说还是散文,学界仍颇有分歧。而文体分类的主要依据是艺术表现和内容特征。本文认为“忆语”文在内容上具有纪实性、生活化、文人性、私密性等特点,当属于回忆性言情散文。  相似文献   

12.
清代学者梁章钜晚年创作了<浪迹丛谈>、<浪迹续谈>、<浪迹三谈>笔记,其中的山水笔记内容注重实证考据,风格古朴平实,与张岱的山水小品呈现出不同的美学风貌,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由此可见乾嘉学风对梁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王春燕 《东方论坛》2005,1(2):58-63
梁实秋散文的幽默特色表现为一种学者加绅士的雅隽风格和高贵品位.这种高品位幽默是一种与"俗幽默"相对的"雅幽默",与"市民幽默"相对的"贵族幽默".其散文的"雅幽默"与西方超现实幽默均表现为一种主体性精神和超越性品格的高雅品位与高贵特质.  相似文献   

14.
徐鹏绪  周逢琴 《东方论坛》2006,3(4):31-36,57
现代“白话文学”为建成具有审美品质的文学语言,在多种语体的夹缝中突围,自觉地选择了“欧化”方向。“欧化”不仅带来文学语言表层上的改变,而且对文学文体也有潜在的影响。现代散文卓有成就,源于欧化带来的文体的新变。与传统散文相比,欧化的散文文体亲切自然而富于理性,与旧白话文相比,欧化的散文文体具有现代意义上的诗性。  相似文献   

15.
从关学追求、选材、艺术手法等方面论述了梁实秋的《雅舍小品》对晚明性灵小品的继承和超越。梁实秋在美学追求上讲究闲适和情趣,但他能保持学者本色;在选材上讲究“小”和“近”,但更注意表现普遍的人性;他行文简洁,却又借鉴了西方随笔写法。  相似文献   

16.
苏轼小品兼有魏晋之洒脱和六朝之隽永,而自成一家。这些优秀的作品,为晚明小品文创作提供了艺术上的借鉴,晚明小品文作家在其中吸收大量的精华。苏轼小品文在题材的生活化、语言的简练畅达、幽默与讽刺、自然成文不拘格套等方面对晚明小品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7.
论语派小品文的闲适笔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语派的小品文以其自然亲切的闲谈语气、平和舒徐的叙述节奏、清顺自然的口语化句法,构成了小品文娓语闲谈式的闲适笔调,使其具有与说理文匕首投枪式的笔调迥然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小品文的写作始于二十年代,其时人们对小品文的认识存在许多模糊不清之处,小品文文体尚未成熟。论语派出现后,小品文理论贫弱的问题得到极大改观。论文认为,林语堂等论语派作家十分重视小品文文体建设工作,在辨明概念、多方借鉴的基础上建构起一套自成体系的文体规范,表现个性、广泛取材、采取闲谈体式、个人笔调、杂糅语言,就是这些规范的主要内容。在其指引下,小品文独特的审美品格和独立的文体地位得以确立。  相似文献   

19.
中国 2 0世纪 3 0年代小品文的兴盛是汲取了古今中外小品文滋养后的必然结果。现代小品文对晚明小品顺势承传的同时 ,也接受了来自异域散文的影响。英国随笔的注重个性、幽默味以及闲话风格调 ,对 3 0年代小品文具有直接的借鉴意义 ,而共同的文学渊源又给日本写生文对中国现代小品文发生渗透提供了文化前提。 2 0年代小品文理论倡导的深入、出版物的盛行、报业的发达 ,又为小品文的繁荣发展提供了理论和物质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