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是我国脱贫攻坚战的主要区域,贫困问题与历史条件、资源禀赋、石漠化问题、区域发展问题相互交织的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其特殊性造成了贫困问题的复杂性,迫切需要探索出以精准脱贫为目标的精准扶贫绩效提升政策体系。结合十八届五中全会的会议精神与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开发实践进程,笔者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探讨发展理念与扶贫实践的契合路径,认为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政策在执行实践时需要五大发展理念作为价值导向,具体体现为创新扶贫制度、协调扶贫资源、推崇绿色观念、建构开放扶贫格局、共享脱贫成果,从而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精准脱贫,使其与国内其他地区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2.
新发展理念是重要的思想指导,新时代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精准扶贫需注重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协调发展的科学诉求、绿色发展的品质要求、开放发展的有利条件、共享发展的价值旨归,更需在明确新时代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精准扶贫的存在困境的基础上,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与引领精准有效识别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致贫原因、合理转变少数民族群众思想价值观念、积极打造少数民族地区绿色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科学培育少数民族地区新型文化传承人才队伍、建立健全文化精准扶贫体制机制等多元融合的方式方法,助推新时代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精准扶贫实践发展,以期切实提升新时代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精准扶贫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地区农民家庭因其落后的家计模式导致深度贫困,而消费的现代化滋生家庭信贷需求。信用社的信贷扶贫政策创新为农民贷款提供了便利,然而,贫困户因其实物经济的生产方式与信贷经济货币化特点不适配、不固定收入与信贷固定支出不适配、农民家庭低积累和信贷高额本息的体量不适配,导致部分贫困家庭因无法按期偿还本金,通过“利息养本金”的方式不断追加债务,陷入新贫困陷阱。对此,少数民族地区的反贫困工作应该通过激发家庭发展能力、教育农民观念而实现家庭积累;同时完善信用社贷款政策,控制农民因信贷致贫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原有的生态治理思维、方法、制度已不适应当前生态治理的需要,治理的深层次矛盾凸显。因此,必须改变原有的治理模式,从思维、方法、制度出发构建生态系统治理的四梁八柱。在治理思维上,以整体思维、协同思维及底线思维为依托树立系统思维;在治理方法上,以统筹全局、对立统一及发展眼光为抓手学会系统方法;在治理制度上,以生态边界划定制度、经济生态转化制度及长效监管制度为着力点创建系统制度,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迈入新台阶。   相似文献   

5.
6.
我国进入“后脱贫时期”这个贫困治理的新阶段,由于贫困的韧性和动态性,贫困治理将呈现治理主体由政府单一主导转向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客体由绝对贫困转向相对贫困、治理视域由农村贫困转向城乡贫困、治理模式由攻坚扶贫转向预防返贫等一系列新特征。基于此,“后脱贫时期”的贫困治理需要提出新的应对路径,通过整合社会扶贫资源、发挥多元主体协同参与治理的叠加效应,综合治理相对贫困、探索建立长效机制,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建立城乡融合的贫困治理体系,防范化解返贫风险、构建防返贫机制,实现“后脱贫时期”贫困治理体系的重塑与转型。  相似文献   

7.
恩格斯通过阐明资本主义大工业城市中贫困的时代根源、动态特性、典型难题,不仅揭露了城市绝对贫困现象,而且指出了城市社会凸显的相对贫困问题,并指明了城市反贫困的社会主义制度基础和制度要求。探索我国新发展阶段城市相对贫困治理的路径,要基于坚持恩格斯城市反贫困思想所富含的深邃的历史眼光、宽广的时代视野、科学的思维方式、深厚的人民向度、坚定的社会主义原则,将恩格斯所揭示的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来实现反贫困的路径中国化、时代化。新发展阶段城市贫困治理要以统筹兼顾城镇化发展阶段与民生福祉增进、统筹推进脱新贫与防返贫、统筹协调城市建设与生态涵养为基本思路,把健全以公有制推动城市居民共同富裕的机制、建立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助力增强城市宜居宜业功能的机制、构建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全面融入城市的机制作为实践方略。  相似文献   

8.
9.
区域特征、民族传统和低收入纠结在一起,使少数民族的减贫问题成为典型的外部干预下的发展问题。贫困问题浮现表明传统的文化和生计方式已经不足以社会变化,但是外部推动的发展带来了许多问题。发展是一个过程,在发展过程中,少数民族不断重新认识自己的传统和发展,不断调整外来干预与社区的适应策略,这构成了反思的发展过程。反思的发展是一个行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国家、市场和社区通过不断调整,从而使发展得以持续。  相似文献   

10.
贫困治理现代化的实质是现代化的治理理念和组织机制在减贫发展领域的应用,是包含治理主体、治理目标、治理内容和治理方式的有机统一体。它既致力于建构援助者和服务对象“内外结合”,政府、市场与社会之间“协同互动”的结构体系,也是兼顾传统发展智慧和现代治理技术,积极推动居民认同及参与,不断提高贫困治理系统性的过程。未来,推进贫困治理现代化,还需要以农村社区的本土发展资源和贫困人口的发展需求为基础,充分挖掘乡村留守群体和青年群体的优势能力,并从制度治理、技术治理和人文治理三个维度,优化贫困治理结构与秩序,推演出更加多元和符合地方特色的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