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建立了随机访问多码CDMA(RAMCCDMA)蜂房移动通信系统模型。RAMCCDMA采用多个并行码传送一个用户信息以提高信息传送速率,为了不使系统容量下降,文中采用动态调节每个用户的并发码数和子码生成技术。分析表明在动态码数分配及采用子码生成的条件下,该系统容量性能相对于普通CDMA蜂房移动通信系统没有明显下降,而它却能为用户提供高峰值传送速率服务。  相似文献   

2.
将高效网格编码调制(TCM)应用于室内慢衰落信道下的直接序列扩频多址(DS/SSMA)系统中,提出了一种分析TCMDS/SSMA系统性能的方法。理论分析和模拟表明,在系统用户数、用户信源比特速率和伪码周期相同的前提下,通过消除并行路径和增大最短错误分支长度等适当编码方法,采用低码率TCM的DS/SSMA系统较与Ungerboeck型TCM相结合的DS/SSMA系统具有更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3.
设计了一种能在射频带宽受限的情况下提供高峰值速率传送,适用于无线环境多业务网(无线ATM网)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按需分配多码CDMA(MC-CDMA)。描述了该协议的信号调制、解调及并发码数分配方案。建立了采用按需分配MC-CDMA的单小区无线通信网的系统模型,定义了系统吞吐量,并在单小区无线通信网中分析了按需分配MC-CDMA的吞吐量性能,给出了吞吐量与接收要求的比特能量噪声密度比、并发码数、处理增益及扇区数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是70年代初国外发展起来的一种制造系统的新模式.本文将系统工程的思想和方法应用于CIMS开发过程,提出了一套由CIMS开发指导思想、CIMS可行性研究、CIMS总体设计、CIMS方案实施及CIMS开发项目管理等组成的完整的CIMS开发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5.
MCS—8098单片机控制的交流电机调速控制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一种变频变压(VVVF)、脉宽调制(PWM)的交流(AC)电动机转达调节控制系统,该系统采用MCS-8098单片机作为控制部件。文中给出了产生正弦脉宽调制(SPWM)序列的算法,及该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硬件和软件框图。  相似文献   

6.
CCITT G.722建议书描述的是一种50-7000Hz音频信号的压缩编码系统,码率为64Kbit/s。该系统采用了子带自适应带分脉冲编码技术(SB-ADPCM),具有FM广播的音质。本文简介了G.722压缩编码系统,介绍了运用TMS320C25定点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器实时实现编,解码算法的方法,分析了编,解码器的工程实现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钣金数控加工CAM系统是以软件工程、知识工程、优化方法为基础,深入结合饭金数控加工工艺,研制开发的CAPP和NC编程功能为一体的CAM系统。 该系统运行于IBM-PC系列微机上,具有加工仿真、自动编程、语法、交互编程、交互排料、数据通信等功能。系统采用了模式识别技术用于识别基孔的类型与排列模式:研究了提取基孔形状参数、位置参数及排列参数的算法;提出了模具选取、加工路径选择的综合优化处理方法;提出了特殊形状零件加工工艺的智能规划与综合处理方法;采用了知识工程方法,将人工编程的技巧、经验作为知识组成…  相似文献   

8.
本文给出了一种MCS—51多机系统的拓朴逻辑结构及实现方法.该系统的联接仅用一对双绞线,通讯口利用8031串行口加上MC1488、MC1489构成,故使于实现或时原有单机系统的扩展.文章分析了系统的拓朴结构和通讯协议.为证实文中提出的方法,介绍了实例“自动寄包柜系统”.  相似文献   

9.
讨论了移动通信的主要性能要求及满足这些要求的多址技术,并比较了FH-CDMA和DS-CDMA的特点及应用场合。在分析DS-CDMA实现要素的基础上,给出了DS-CDMA系统的容量公式。分析说明,DS-CDMA优异性能的根源在于信号的宽带特性和抗干扰性能。  相似文献   

10.
以计算机集成制造(CIM)为主题,介绍了CIM技术的思想、概念和工程意义。对国外CIM的研究现状及实施情况进行了系统入的分析,并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中国制造工业中的CIM工程的发展目标和发展策略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几点考虑。  相似文献   

11.
道德法律化和法律道德化是法治与德治正确结合的重要途径通过立法或其他方法,实现法律与道德的直接、间接和弹性结合,为法治与德治的结合提供法律依据和保障;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尤其是切实加强和完善德育、法制教育等,加速法律的道德化,从而使反映德治要求的法治与法治严格制约下的德治彼此渗透,相互结合.  相似文献   

12.
从儒法治国方略看中国古代政治的人治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儒家的德治与法家的法治是两种不同的治国方略。“德治”笃信“为政在人”重在人之“德”上,其本质是人治。法家“法治”名为法治但仅限于“君下法治”,法对民不对君,君主脱离在法治范围之外,其本质还是人治。儒、法人治方略虽在人性前提(儒家倾向善,法家倾向恶)、哲学依据(儒家找内因,法家找外因)、理论基础(儒家笃信“为政在人”重在人之“德”上,法家笃信“为政在法”重在法、势、术相结合上)、对象考量(儒家针对所有人,尤其是君主;法家针对君下人,排除君主)等方面存在着倾向上的差异和对立,但是二者之间并没有一方消除或代替另一方,而是成为君主专制系统中互补的两翼,这说明中国传统国家权力理论的逻辑出发点是君权,而不是民权。这种只见君权不见民权的传统政治思想正在为近代和现代中国的社会实践所颠覆,追求民权成为中国政治现代化的主流。  相似文献   

13.
关于依法治国几个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治和民主总是联为一体的,就如专制与人治不可分割一样。我们实行依法治国,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保障人民民主,更好地实现“民治”。依法治国,即是变人治为法治,必须重在管权、重在治官。实行依法治国,关键在于执政党建设。党的领导是不能动摇的,但党要善于领导,党的执政方式要适时转变。党的执政方式的转变过程,即是由人治向法治转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德法并举的治国理念,借鉴和吸收了古今中外“法治”和“德治”中的有益成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之间存在着互相依存、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要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  相似文献   

15.
《孟子》虽是重要的早期儒家著作,但仍存在许多意义理解上的分歧。参照赵岐《孟子章句》、朱熹《孟子集注》、焦循《孟子正义》及杨伯峻先生的《孟子译注》,或加取舍,或出己义,力求得出合乎《孟子》文本与孟子初衷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清代品体文学之论的承传主要体现在三个维面:一是在诗学领域,其体现在袁枚的《续诗品》、顾翰的《补诗品》、曾纪泽的《演司空表圣(诗品)二十四首》及蒋斗南的《诗品目录绝句六章》中;二是在词学领域,其体现在郭摩的《词品》、杨夔生的《续词品》、姚燮的《鸥波词序》及江顺诒的《词品》中;三是在文章学领域,其体现在马荣祖的《文颂》、许奉恩的《文品》及魏谦升的《二十四赋品》中。上述三个维面,从不同的论说视域将传统品体文学之论予以了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7.
追求跨越式发展态势是"后发现代化"国家和地区的共同目标之一.但是,区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并非由主观预期决定,而是取决于跨越式发展的机制形成.跨越发展态势来源跨越式发展机制,跨越发展机制的构建前提是破解跨越式发展机理.迄今为止,研究跨越式发展机理的成果较少.文章根据重庆市长寿区2002年以来的实际经验说明,跨越式发展机理是由发展战略思路、发展平台、创新中形成的可持续发展体制三个方面的合力构成.  相似文献   

18.
不同模式农民合作社绩效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所依托的部门,将农民合作社划分为农村能人主导型、政府管理部门引导型、农民自组织型以及企业组织主导型等4种不同的模式,并基于广东、安徽148家农民合作社的调查数据,衡量出不同模式的农民合作社的绩效,进而以农民合作社的绩效作为观测变量,以农民合作社的不同模式作为控制变量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4种不同模式的农民合作社的绩效存在一些差异,其中,农村能人主导型、政府管理部门引导型以及农民自组织型的农民合作社的绩效显著地高于企业组织主导型,其余各模式之间的差异并未达到统计显著的程度。  相似文献   

19.
新世纪 ,东北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面临着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所带来的一系列变化引发的契机 ,其中包括国家振兴东北的政策为东北地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的历史契机 ,国企深入改革和地区社会转型给东北地区职业教育发展带来的契机 ;国家就业政策的改变和政府对人才结构调整的重视给职业教育发展带来的契机 ;观念转变对职业教育功能重新审视的契机 ;“入世”的宏观环境变化引发了对东北地区职业教育巨大需求的契机 ;高等教育大众化内在地要求人才多样化的契机  相似文献   

20.
从法治的角度看 ,由于调解不仅依据法定的授权进行 ,而且按照法律的规定  袁翔珠     开展工作 ,因而它完全符合法治的精神 ;从德治的角度看 ,调解充分体现了道德的感召作用 调 解 的 法 治 与 德 治和劝导作用 ,所以调解是法治与德治的经典结合。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是一个紧密结合的整体 ,正确适用调解、充分发挥调解的作用就要找准“法”与“德”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