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随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战略的实施,城乡师资队伍的差距成为影响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分析江苏B县教师队伍流动现状,找寻城乡中小学教师不对称性流动的原因,提出促进城乡中小学教师合理流动策略:正确认识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动现象,建立有利于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教师流动政策导向,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的保障政策与机制,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地区从教。  相似文献   

2.
湖南农村学校体育教师专业化的现实困境表现在:社会、学校对体育的偏见;缺少专业化氛围;体育教师的待遇偏低;体育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意识薄弱;政策上有失公允几个方面。重构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路径在于:从现实出发,寻求适合农村学校的新型的校本教研模式;增强专业自主意识,走自主专业发展之路;夯实文化底蕴,力求社会各种支持。  相似文献   

3.
农村中小学校体育教育是我国体育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中小学校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对实施全民健康教育,提高农村中小学生身体健康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文献资料、访问调查和理论分析等方法对河南省农村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旨在为今后探索河南省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促进农村学校体育的健康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采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对255名河南省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在个别条目上与理论分差值较大,存在一定的健康问题.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与一般人群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和健康总分方面都存在显著性差异.在人口统计学变量方面,不同性别体育骨干教师在正向情绪、认知功能、社会健康及健康总分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年龄体育骨干教师在正向情绪、身体健康和健康总分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建议关注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健康状况,尤其是中青年体育教师和女性体育教师,提高与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与待遇,积极开展促进体育教师健康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农村小学体育教学质量和农村小学生体质健康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现状进行抽样调查,发现农村体育教学存在领导不重视、教师素质整体水平低、体育器材短缺等问题,因而提出一些改进措施:领导应高度重视,加大对农村体育教学经费投入;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充实体育师资队伍,提高教师综合素质;调动体育教师上课的积极性,增强教师的责任心。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存在着数量不足、素质不高、资源配置不均衡、结构性矛盾突出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为此,政府要切实承担起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和优先发展的责任;加大工作力度,采取切实可行的综合措施;加强教师教育,提高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经济待遇,改善其工作、生活条件。  相似文献   

7.
师资水平是影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质量的关键因素。本研究以山东省17地市1467名农村幼儿教师为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分析了学前师资队伍的结构、待遇、资质、专业发展、外在支持、工作满意度等现状,提出了加强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针对性建议:完善政策,提高农村幼师的待遇和资质;多渠道补充师资,构建合理的师幼比;加大培训力度,构建支持系统;强化内功,提升农村幼师专业水平等。  相似文献   

8.
农村中小学教师是农村教育的施教者和乡风文明的传承者.市场导向的城镇化挤压了农村公共空间,引发了其自我身份的集体焦虑.化解思路在于农村中小学教师社会角色本分的适时归位,即摒弃城乡二元对立的教育理念,回归农村教育的育人本真;施行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无校籍管理,增强其公共资源的流动性;给予乡土课程的合法性,弱化农村中小学教师评价制度的"城本"倾向;并依法依规保障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待遇.  相似文献   

9.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法,综合分析当今中国城市和农村体育发展现状及统筹城乡体育科学发展的意义.在此意义上,未来如何统筹中国城乡体育的科学发展?通过城乡两手抓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加强政府对农村体育的引导和投入;加强农村基层体育组织的建设等六点策略,促进和丰富城乡体育活动和社会文化生活,对构建和谐小康社会发挥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从目前学校体育现状出发,分析了我国学校体育教学中长期的法制化的缺失,认为这种缺失直接影响了学校体育的健康发展,表现为学校领导的不重视、学生体质不断下降、体育教师的地位和价值被贬低,教师心灰意冷,失去了原有的教学热情和积极性;以及学生伤害事故的认定及赔偿和教师授课时数的不公等问题为例,论述了加强学校体育法制建设的重要性,强调了依法治"体"才是学校体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并对我国学校体育开展的各项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提高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等进行了简要的研究和分析,提出了加强学校法制建设,提高师生的法制意识,尽快完善学校体育的各项立法工作,打破传统的观念,从人管到法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乡村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不仅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有重要影响,也对乡村中小学教育质量的提升有决定意义。采用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调查问卷,对贵州省X县的370名乡村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贵州省X县乡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总体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教师性别及任教学校建设水平对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有一定影响;教师的月收入水平及任教学科对教师职业幸福感有显著影响。基于实证数据,提出了提升乡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相应对策,为实现我国建设"美丽乡村"的宏伟目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以湖北省恩施州农村地区30所初级中学的81名体育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相关学校的体育教师数量、男女比例、职称、学历、年龄构成、教学工作开展情况、工作环境、对工作及收入的满意度等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湖北省恩施州农村地区初级中学体育教师数量配备不足、教学工作量较大、工作环境艰苦、器材设备不足、大部分体育教师对工作及收入状况表示不满意态度,影响着体育教师结构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以及统计分析法对鞍山市农村初级中学体育教师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发现鞍山市农村初级中学体育教师资源在数量上严重不足;在质量上,体育教师资源的年龄结构、身份结构、学历结构不合理或不是理想状态;教师的教学理念、专业知识更新缓慢;队伍不稳定,工作量过大,工资待遇低于其他学科教师等现象。  相似文献   

14.
提升中小学教师队伍质量,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我国当前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运用SWOT模型对我国现行的中小学教师职业准入制度进行分析,旨在充分发挥各种优势,消除弊端,完善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准入制度。通过分析探讨,一方面明确教师职业准入制度在筛选与规范方面的优势,另一方面了解其“弱实践性”与“宽松性”劣势。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准入制度的设想。在党中央和各级政府的领导和高度重视下,要把握新时代教育发展机遇和教师专业化发展趋势,避免走捷径钻空子。通过立法强化制度的保障作用,重视行业协会的协助管理作用,建立健全中小学教师职业准入制度。  相似文献   

15.
在国家教师政策红利的推动下,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师资力量有所加强,教师待遇也有所改善,但教师发展存在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通过对云南省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中小学教师的深入调研发现,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教师发展意识和动力不强,教师专业发展能力偏弱和后劲不足,教师发展激励机制不健全,尊师重教氛围较为淡薄。为促进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发展,需要重建教师职业信念,激发教师专业发展内生动力;需要重构教师学习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持续提升;需要不断完善教师管理机制,引导教师有序发展;需要加强育人文化建设,营造尊师重教、潜心育人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6.
教师性别是审视教育活动的重要视角。教师育人素养和育人效果伴随着教师性别比例失衡的加剧而日益受到社会关注。采用自编的"中小学教师育人素养调查表"中小学教师育人效果调查表"以及Paulhus编制的"操纵印象量表",对来自重庆市30所中小学校182个班级的522名教师以及3 852名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中小学男女教师的育人素养状况总体趋同且成分趋近;育人素养的性别差异存在稳定性和可变性;在具体体现育人素养的一些项目上男女教师表现出各自的性别优势;语文学科教师性别差异对学生成绩有显著影响,语数外学科均不存在同性教育效应;女班主任有比男班主任更好的育人效果及性别平等意识,但男女班主任都存在城乡偏好;班级教师性别比例均衡对学生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教师性别比例失衡减弱了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但没有带来明显不利的影响。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优化教师性别结构、重塑教师性别角色期待以及在关注整体女性化失衡的同时警惕局部男性化失衡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新生代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的新生力量和未来的中流砥柱,他们能否安心留在乡村学校从教,关系着乡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为解决乡村教师"留不住"的问题,国务院办公厅于2015年6月发布《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从经济待遇、社会地位、专业发展等方面着手,提出了具体措施。但是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当前新生代乡村教师的离职意向仍然普遍存在,尤其是其中的男教师和工作在乡村小学的教师;新时代乡村教师的离职意向,受经济待遇、社会地位、专业发展、个人偏好、乡村文化适应性、家庭和学校支持度、教师教育满意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个人偏好和乡村文化适应性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因此,为了更好地留住新生代乡村教师,仍需在"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现有政策支持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和完善相关的政策措施:(1)重视乡村教师招聘和管理过程中对个人偏好的考察与培育;(2)积极帮助新生代乡村教师适应乡村文化;(3)关心新生代乡村教师的家庭问题,提供帮助和支持;(4)重视乡村学校建设,给予新生代乡村教师更多的组织关怀;(5)出台针对乡村教师的教师教育标准。  相似文献   

18.
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意识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至关重要,采用《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意识问卷》对西北连片特困地区1000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1)随着教龄和职称的提升,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意识也在不断提高;(2)大专学历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意识最高,中专其次,本科最低;(3)女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意识略高于男教师;(4)主课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意识高于非主课教师;(5)建校历史越长,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意识越高;(6)13-24个班级规模学校的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意识最高;(7)城市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意识明显高于乡镇教师。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村经历了历史上力度最大的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和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农村的村庄学校消失,村庄幼儿园兴起,农村幼儿园成了农村社会的文化高地。当前,农村学前教育治理存在治理主体“靠政府”,治理取向“唯城”“唯农”,治理目标“扶贫不扶志”,治理过程“治标不治本”等困境。农村学前教育治理的任务是推进农村学前教育均衡,改善农村学前教育公平,提高农村学前教育质量。农村学前教育治理的路径在于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治理主体;建构供给时代发展和符合农村人文的治理取向;心系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治理目标;探索“标本兼治”的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