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3 毫秒
1.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就其内部来说,是个体心理机能失衡;就其外部来说,是个体社会性发展不良。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其社会性成正相关关系,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大学生的社会性可以分为社会交往、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适应四个维度,涉及大学生对社会文化的接受、认同、践行和对社会角色的认知、体验、适应。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往往与他们的社会交往缺乏、社会认知有偏差、社会情感缺失和社会适应不良有关。笔者基于社会性发展的视角,探讨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采取“应对方式问卷”对710名地方在校大学生的应对方式进行测查,并对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发现所调查的大学生在认知、情感、行为三个维度方面所表现的积极和消极的应对方式存在着专业、性别、来源方面的差异;在应对方式及倾向上尤其是认知应对上以积极的为主,而积极的情感应对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3.
710名大学生应对方式与其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讨大学生对主要社会生活事件在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应对方式与其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采用“应对方式问卷”和“SCL-90”自评量表同时对710名地方在校大学生的学习、交往等主要社会生活事件在认知、情感、行为方面的应对方式与其心理健康进行测评,并对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发现被测查的大学生所表现的积极与消极的应对方式与其反映心理健康中的各因子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的认知、情感、行为三维度方面的积极和消极应对与其反映心理健康中的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等部分因子呈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4.
领悟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研究少数民族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以及相互关系有助于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行为方式、行为习惯及行为心理。使用领悟社会支持评价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状况,提出建立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支持网络,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积极应对方式教育等对策。  相似文献   

5.
针对大学生网络依赖行为问题进行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随机分层抽样501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和分析了大学生网络依赖行为的心理及影响因素;通过建立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缩写为SEM),研究人格、父母教养方式、应对方式、心理健康与大学生网络依赖行为的相关影响.提出大学生对网络依赖行为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心理健康因素、心理应对方式,其次为父母教养方式的间接影响;人格因素也对网络依赖行为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6.
通过运用社会支持问卷、状态一特质焦虑问卷、就业认知问卷对35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男女学生在积极评价、中性评价和特质焦虑上有显著差异;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就业认知评价和状态焦虑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生源地的学生在中性评价、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和对支持的利用度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社会支持和就业认知评价都与就业压力之间存在着显著相关;就业认知对焦虑有很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277名在校大学生的调查数据,考察大学生应对效能与学业行为的现状及两者之间的影响关系。研究发现:大学生的应对效能和学业行为在性别、是否学生干部两个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的应对效能及学习策略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学生干部的应对效能及学业行为得分显著高于非学生干部;应对效能各维度与学业行为各维度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应对效能的三个维度胜任力、自信程度、认知水平均能够显著预测大学生学业行为。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网络游戏提供的亲社会行为有虚拟的物质资源、"任务"帮助、游戏经验分享、免费游戏资源共享、精神情感支持、网络游戏管理义务服务等;影响网络游戏中亲社会行为实施的主要因素有泛亲缘选择、虚拟角色的职业责任、零旁观者效应、游戏角色互换、生命无限、榜样示范等。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和社交网络的发展,人们通过社交网站更方便地调整朋友圈界限,选择接受或拒绝加入好友,虽然在一念之间,但实际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以问卷方式进行实证研究,探讨关系品质认知、知觉风险与人际界限认知等因素对社交网站中交友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认为关系品质认知、知觉风险、人际界限认知均对交友意图有显著的影响,但构面内的相互承诺、社会风险、领域性和私密性却不显著,此点可为社交平台网络商借鉴。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求应对方式与大学生的焦虑、抑郁的关系,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整群分层抽取了1—4年级大学生341名,使用状态焦虑问卷(简称STAI)、抑郁白评量表(简称SDS)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简称SCSQ)对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发现,不同年级大学生的抑郁程度没有显著性差异,而焦虑有显著差异。积极应对方式与大学生的焦虑、抑郁有显著负相关,消极应对方式与大学生的焦虑、抑郁有显著正相关。因此,应对方式与大学生的焦虑、抑郁有显著相关,指导大学生采取积极应对方式会有助于大学生的焦虑、抑郁情绪的减少,促进其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社交焦虑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高校318名学生为研究对象,以《交往焦虑量表》(IAS)为研究工具,运用SPSS统计软件,调查分析了大学生社交焦虑的主要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大学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社交焦虑,并且社交焦虑的程度与以往的大学生相比较为严重;是否担任学生干部以及学生自己感到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如何,对大学生的社交焦虑有影响。但是,性别、专业、是否独生子女和学生的来源则对大学生的社交焦虑无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尤其是大学生心理危机已成为影响大学生个体发展和校园稳定的重要因素。如何应对大学生心理危机是高等教育工作者无法回避的紧迫问题。文章通过对当前大学生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积极探索有效的大学生危机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大学生消费为切入点考察物质主义价值观、社会支持和强迫性消费倾向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物质主义价值观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和强迫性消费倾向量表对370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1)高物质主义价值观与大学生强迫性消费倾向显著正相关(r=1.003),高社会支持与强迫性消费倾向显著负相关(r=-0.167)。(2)物质主义价值观、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强迫性消费倾向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3)社会支持在物质主义价值观和强迫性消费倾向之间的调节作用显著;对于高社会支持者,物质主义价值观对强迫性消费倾向预测作用不显著;而对于低社会支持者,物质主义价值观预测作用显著。结论:社会支持能够减缓个体的强迫性消费倾向,强迫性消费倾向是社会支持缺乏的心理补偿。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潜道德是隐藏在大学生正式道德之下,却在实际上支配着当代大学生日常生活的行为规范。它的产生,既有大学生从众心理、侥幸心理、利益心理和认知偏差等主观心理因素的影响,也与社会不良风气、学校道德教育缺陷、家庭教育出现偏差和大学生对自身要求降低等客观因素有紧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社会思潮是反映大学生思想特征的一面镜子,能反映出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理论及实践问题。本文在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社会思潮发展演变轨迹的基础上,分析了其演变的特征,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作了预测。本文认为虽然社会政治经济变迁对大学生社会思潮有着根本性的影响,但改革开放以来当代大学生一直通过不同的方式表达着自己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愿望与诉求,其反哺社会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把握好未来大学生社会思潮的发展趋势,才能采取有力的措施,引导和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从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中国正处于全方位的社会转型期,关心和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尤为必要。影响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是心理失衡、信仰缺失、就业焦虑、网络依恋、心理脆弱。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的困境是工作整体上开展不平衡、课程开设和教育活动不规范、教师队伍不能满足工作需要、理论研究工作相对滞后、心理教育整体合力不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适应时代发展、社会进步和大学生群体变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的社交焦虑及其与自我和谐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交往焦虑量表(Interaction Anxiousness Scale,IAS)和自我和谐量表(Self Consistency and Congruence Scale.SCCS)对318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大学生社交焦虑的程度高于常模;在性别、专业、是否独生子女以及学生来源等维度大学生社交焦虑状况均不存在差异。但是。担任学生干部的大学生的社交焦虑程度明显低于没有担任学生干部的大学生;大学生社交焦虑与自我和谐的总分、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之间均存在极其显著的相关。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的失范行为来自对周围客观世界的消极认知和情绪体验,其个体心理表现为消极自我认知、消极情绪反应和消极心理应对。对大学生失范行为的干预要从个体和团体两个层面进行。个体层面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个体心理教育;团体层面包括课堂教育、大学生思政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9.
作者通过对9名初中、高中和大学社交焦虑青少年的深度访谈,从个体生活经历和心理发展变化的角度研究社交焦虑及其重要影响因素间的关系。通过访谈发现羞耻感、父母消极教养方式、低自尊水平、朋辈关系、人格中的内向和神经质因素对社交焦虑有重要影响作用。本研究对青少年社交焦虑的认识从个体化的角度进行了探讨,为研究羞耻感、父母教养方式等因素对社交焦虑产生、发展和维持的重要影响作用提供了更加充分的证据。  相似文献   

20.
培育和强化大学生价值自信,能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重要的心理基础、必要的情感体验、有力的价值支撑和有效的评估标准。通过对563名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分析了当代大学生价值自信的现状特点,并提出通过培育强化"五大自信"——理论自信、实践自信、能力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使大学生具有高度的价值自信,自觉抵制社会多元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