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汉代画像石墓葬中,祠堂与墓室均发现饮食的画像,分别为祠堂和墓室的"祭案"、"庖厨"图。从丧俗研究出发,祠堂是祠祭死者的重要场所,墓室是墓主灵魂的安乐处;人们认为人死之后,灵魂不灭,还会在另一世界继续生活,其饮食起居一如阳世,而墓葬就是死者灵魂的住所;汉人则通过祠祭与墓葬希望死者之魂尽快归来,无妄行,在自己的墓室——"幸福家园"中安心生活。本文试从墓上到墓下的转变,意在揭示汉人对生死的理解和早期道教《太平经》对这一时期观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城南旧事>虽系小说,但却出之以散文笔法,有着强烈的纪实性特征,本文从纪实视野--缅怀童年、纪实心态--童真体验及纪实笔法--淡笔描摹三个方面来把握<城南旧事>的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3.
冠子,战国末期道家学者,隐居不仕,著有<冠子>一书.<汉志>及历代学者都说他是楚人.当代学者还从<冠子>与<黄帝四经>文字的比较证明他是楚人.本文进一步从<冠子>与<庄子>的比较,冠子与弟子庞的关系、冠子的鸟、鸠图腾意识论证冠子是西楚淮南人.  相似文献   

4.
<尚书>是我国古代重要经典.为弄清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发展的渊源与承继关系,不研究<尚书>是不行的.<说命>是古文<尚书>中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篇章.<学记>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如"教学为先"、"学学半"、"循序渐进"等,皆引自<说命>.可见其对后世影响之大.本文对<说命>之真伪、价值阐述了作者的意见,并对其教育思想进行了剖析.这在教育史界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5.
看来岂是寻常色——邢岫烟形象审美作用散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岫烟形象对于<红楼梦>的情节结构安排、细节描写渲染、烘托主要典型形象等方面起到了多种的审美作用,其突出表现在,一、金线贯串珠玑:映衬主线;钩玄拘影;抽丝牵藤.二、间色图案缀锦:浓淡冷暖相间;明晦疏密相映.三、云烟拥绕峰峦:使全书所反映的故事情节生动性和人物生活环境真实性进一步增强;使全书所反映的故事情节的延展性和人物社会生活的广泛性进一步扩大;使全书所反映的典型形象的立体性和多面性进一步显豁.由邢岫烟形象可窥见次要人物在<红楼梦>巨著中具有不可或缺的过渡、映照等妙处.  相似文献   

6.
施蛰存的<阿褴公主>与郭沫若的<孔雀胆>题材相同而大异其趣:<阿褴公主>注重市民趣味,把英雄传奇解构为世俗人生;<孔雀胆>强调政治功利,把爱情悲剧升华为"献给现实的蟠桃".二者的差异表现了现代文学的两种不同倾向:体闲与功利.  相似文献   

7.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篇现代启蒙小说.它既是对"五四"时期个性主义与人类主义思潮的回应,也是对鲁迅自身早期思想的一种创造性承续与发展.<狂人日记>更是一篇寓言性很强的小说,它对现代中国启蒙主义必然失败的命运作了清醒预言,并对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健全人格塑造提供了富有启示性的思考,因而它又是一篇引人深思的启示录.  相似文献   

8.
<魔戒>是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个人的神话体系,本文对其进行美学意义上的澄清,认为托尔金基于中古语言文字的创造赋予了作品独特的盎格鲁·撒克逊美学底蕴,并通过讨论作品和古英语诗歌<贝奥武夫>契合,阐释<魔戒>和<贝奥武夫>一样是抒情的而不仅仅是叙事的.它从主题上表达了盎格鲁·撒克逊世界观,并继承了盎格鲁·撒克逊文学哀婉的风格,从而证明<魔戒>是作者为其祖国和现代盎格鲁·撒克逊族群创造的另类的历史和神话.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区域文学的崛起已成一种蓬勃之势.重庆本土作家莫怀戚的长篇小说<经典关系>为此提供了一个新的例证.<经典关系>的重庆文化特色既表现在对题材的选择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也表现在小说的艺术创造等方面,为小说中区域文化的构成及其表现带来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0.
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彭德尔顿法>,在借鉴英国文官制度的基础上,第一次确立了联邦政府人事管理的三项原则:竞争考试、职务常任和政治中立,并将上述三项原则法制化与制度化,成为美国文官制度的基本原则.这既反映出美国文官制度与英国文官制度的传承性,同时也揭示出美国文官制度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