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读图时代的来临并非偶然。图片之所以成为媒体越来越重要的表现形式,是因为其直接作用于受众感官,具有比语言和文字更为直观的传递信息的效果。一张好的图片几乎可以在一瞬间传达一个事件或者一个观点的大部分信息,这是文字和声音传播所不能比拟的。图片可以吸引更多的受众并引  相似文献   

2.
民族文化观念表达的是那些精神的、情感的、具有民族特点的东西,存在于一个民族的集体意识中,可以借助语言手段表达出来。它可以用各种语言单位表达,其中成语能最大程度地揭示民族观念的内容,因为成语是从大量的社会生活语言中长期提炼、加工而成的语言精华,是一个民族生活智慧的结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在此以俄罗斯民族文化中几个较为重要的民族观念为例,分析成语作为民族文化观念的语言表达手段所折射的民族性。成语可以传达普通词汇所无法传达的民族文化信息,成语内部形式的生动性使它除可以表达观念的核心内容外,还可以生动地传达出民族观念所蕴含的形象性、情感性以及民族特性。这就使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成语成为了民族文化观念最直接、最富表达力的语言载体。  相似文献   

3.
人类已经进入了一个精神“文化”的时代。一个有精神“文化”追求的民族,一定是一个很优秀的民族。一所有精神“文化”追求的学校,一定能成为一所优秀的学校。不少教育专家深有感触地说“办学校办的就是一种氛围”,  相似文献   

4.
死亡用词的文化考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死亡是生命的规律 ,当这个规律降临时 ,人大都有些畏惧。“死之将至”的人如此 ,那些健康的、跟死亡还沾不上边的人对“死亡”也心存畏惧。因而从古至今 ,人们对“死亡”这一词语总想方设法加以避讳 ,从而出现了一系列五花八门的死亡避讳用词。这些词语加强了人们在陈述死亡时的表达效果———含蓄性 ,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我国本已宏富的语言宝库。如果从文化的视角对这一系列词语加以考察 ,可以发现死亡用词还具有特色各异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共时态地看,经典文化是一定历史时期最高文明成果组建的精神平台,构成一个时代文化的标高;历史态地看,经典文化是几千年文化精粹连缀成的等高线,是民族的精神原典,其生成和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并能在许多层面上惠泽后人。认为在改编经典文艺作品时应从表现风格和价值坐标来把握,半个世纪来,“左潮”、“西潮”、“商潮”、“网潮”对先进文化有不同程度的冲击,这为保持经典文化提出了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当世界正在大踏步地迈向二十一世纪之时,电子文化时代洪钟般的步履已经向我们走来。伴随这一新的文化时代的到来,一个新生代“@一代”也悄悄出现,那么“@一代”是一个什么样的群体,它和电子文化时代有什么关系,电子文化时代又会给“@一代”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这些问题便成为当前人们十分关心的问题。“@一代”是当前社会上出现的一个新名词,“@”这一符号是出现在电子邮件中的地址,“@一代”是指今天年龄在14—29岁之间、与电视、电脑、互联网等电子媒体一起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伴随着电子文化的出现而出生,生活在电视、多媒…  相似文献   

7.
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载体,在受到文化影响的同时又注定会反映和传达出特定的文化内涵。基本颜色词在这一点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作为文化负载词家族中的重要一员,基本颜色词反映着社会习俗、宗教、价值体系等众多文化因素的不同。本文尝试以英语中的“Black”和汉语中的“黑”这一组基本颜色词为例,对英汉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内涵进行简要的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8.
文学是语言艺术各类别的统称,按照文学体裁“四分法”的分类方式,诗是与小说、散文和戏剧文学并列的一种文体,然而这一“并列”并非是平等的,诗的性质可以说是一切文学乃至艺术的精神蕴含.文学的诗性在于它是对语言实用目的的超越,是审美的超越而非本体性的超越.中国文论中的意境与西方文论中的典型都鲜明地体现了文学诗性的特征.除此,由于“语言转向”和“读”的文化向“看”的文化的更高层次的回归,设定与参与也就成为审美超越的新形态.  相似文献   

9.
征婚广告可以集中地体现一个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念和时代风尚。它也可以折射出一种文化和一个社会的丰富内涵和信息。而文化语境恰好是语用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征婚广告中语言中体现的意识动机以及语言策略的使用也可反映出文化干涉及智力干涉对于语言选择的影响。对比分析不同国家的征婚广告可以发现不同文化之间的某些异同点,以便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0.
一、审美文化中当代情结的提出与表现审美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大系统中的一个子项。当前社会正面临着一个文化转型,如果从文化转型的过程来看审美文化这一子项,那么它不过是转型过程的一个方面,然而当我们从具体的文艺创作和接受等状况来审视,则当前审美文化的转型就不只是以一种变化可以说明的,在某种意义上它经历了一次革命,以至于当人们要言说它时,已不能简单地以审美文化中的当代状况来描述,而必须称之为当代审美文化了。在启用“当代”这一术语时,它的涵义是指当前的时代,当下的、现时的状况之义,那么,审美文化必冠以“当代…  相似文献   

11.
从跨文化角度看习语翻译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习语是语言中的核心和精华,具有强烈的文化特征。习语翻译要同时处理语言和文化的矛盾。为了再现原语风貌,准确传达原语的文化内涵,可以把“忠实”和“功能对等”作为习语翻译的基本原则,采用直译、意译或直译加注等方法进行翻译,确保原语习语文化信息的传递。文化信息传递的信息量和有效性是习语翻译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在禅宗修辞活动中,非语言方式被广泛运用,它们不仅可以补充言语信息、替代言语信息、强调言语信息,还可以传达悟性信息、灵感信息,这与禅宗修辞以“利于开悟”为中心原则是相统一的。禅宗非语言方式的修辞手段主要包括“喝”、沉默、动作语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3.
隐喻的文化认知及英汉表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为相同的文化认知方式,英汉两种语言会有相同的隐喻概念;但因为英汉同时也有不同的文化认知方式,所以这两种语言之间也会有不同的隐喻概念。在翻译时如文化认知不同时,可用目标语的隐喻形象来替换原文中的隐喻形象,如文化认知相同时,可重视原文的隐喻形象又传达原文表达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是大从传媒的时代。如果对21世纪做一个大胆预测的活,可以断言:大众传媒的时代将会终结。众所周知,20世纪的大众传媒,在政治上属于“媒介政治”。它是联结政治家和民众的纽带,时而成为当权者的喉舌,时而也会与之对抗。在经济上,它是“媒体产业”(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众传媒通过广告大力支持的媒体的生产制作,成功地满足了人们这一方面的需求。总之,大众传媒有效地促进了公  相似文献   

15.
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学是多元化时代民族文化的重要一翼。本文从汉语言形式与母语文化精神、语言与存在的矛盾,以及文化潜对话所揭示的语言压力等几个方面,分析以彝族诗人罗庆春的《阿库乌雾诗歌选》为代表的汉语诗创作所传达出的文化诉求,提示人们注意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化的保护与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6.
远离与回归──简论湘西当代作家对本土语言的探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在文学领域里,既是形式问题,也是内容问题。对一个成熟的作家来说,语言,也即风格。这风格的形成,直接受作者所处的特定的民族,以及民族所处的特定时代,特定社会、地理环境影响。别林斯基说过:“每一个(人物)都必须属于一定的民族和一定的时代,因为若超乎民族性之上,就不是现实的生物,而是抽象的概念。”[1]因而,对一名优秀的民族作家来说,他所运用的语言,必定是一种由民族特殊的历史文化所铸成的,高度民族化的语言。这语言中必然饱含着那个民族独有的思维方式和审美理想。作为民族心理和精神气质的一种投射形式的民…  相似文献   

17.
从原语言翻译到目的语的过程中,由于文化差异往往会影响信息的获得,会产生信息的误导和交际的障碍,产生偏差。文学翻译究竟能不能做到等效,本文试着从语言、文化、读者接受三者的各自特点和互动关系加以考察,最终得出结论,从各个方面看,“等效”事实上是很难做到的。但是我们也可以确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尽量达到“等效”和“神似”。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与文化之间形成了一种密切的关系。语言符号成为了文化符号的一部分,同时新的语言词汇的出现以及被社会的认可,也总是在一定的文化传承中完成的,每一个时代语言符号都标识着一个时代的文化。本文主要从文化与语言之间的关系入手,探讨作为文化符号的语言符号。  相似文献   

19.
海子诗中大量的田园意象,代表了古典精神与现代精神、乡土中国与都市文明、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的结合。海子是80年代先锋诗歌的代表人物,从1984到1989年的5年时间里,海子创作了数量惊人的作品,其中尤以抒情短诗著名,他的抒情短诗大量运用“田园”这一意象,它传达与昭示了多种文化的结合,完成了当代中国最具价值的精神与文化追求,使理想主义不会因为人类对物质金钱的狂热追求而土崩瓦解,作为一种信仰,一种精神信仰,必将成为现实以及未来的一个永恒的生存与文化话题而存在下去。为此,海子以惊人的才华,将古代精神与现代精神、乡土中国与都市文明、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成功地结合在一起,在精神与文本上为我们留下了难以估量的文化财富。  相似文献   

20.
文化语境:广告语言的栖息地任何语言都是在一定语境下的产物,它所采用的独特的表意方式,“总是在特定的文化语境的压力下创造出来的,其目的是回头在这种文化语境中造成实际的符号感染效果”。当文化“成为围绕话语、影响话语又受话语影响的语言性环境时”,文化环境就形成了。广告语言也是在特定语境中生存和发展的,它契合受众的心理需求,反过头来就是要最大限度的感染受众,尽量作到使自己的蕴涵一览无余,以求最为有效地传递商品信息。广告语言的文化语境主要涉及隐性层次上的价值观念、“文化压力”、“审美惯例”、“文化策略”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