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跨国直接投资的研究中,对外投资的动因是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研究的重点。而东道国的外资政策则是根据学者关于国际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作用与影响的研究结论而发展变化的。东道国外资政策演进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激励性的优惠外资政策;投资促进性政策;强调产业关联性政策。研究显示,执行与出口促进贸易政策相一致的FDI输入政策的东道国在利用外资方面比较成功,而执行与进口替代相一致的FDI战略经济体则没有从FDI获取太多利益。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和欧美国家之间的汽车贸易政策纠纷中,欧美国家指控我国的相关法规违反了<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定>第2条等的规定.本文结合我国的相关法规和WTO相关协定的相关规定,分析投资措施等概念,探讨我国相关法规是否属于<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定>的调整范围,论证我国相关法规与<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定>第2条等相关条款之间的关系,最后得出我国的法规并不违反<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定>规定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在跨国公司FDI的决定因素中,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属跨国公司所有,而区位优势则属东道国所有,这就使东道国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中具有一定的能动性.在全球竞争日趋激励的环境下,各国竞相通过投资促进政策来吸引FDI,以推动本国的经济发展.目前的投资促进政策主要是促进东道国企业与跨国公司之间的商业关联.  相似文献   

4.
《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定》(TRIMs协定)内容完整,具有独立性,但在WTO的争端解决过程中,TRIMs协定既可独立适用,也可与其他规定同时适用,因此不应仅根据TRIMs协定的具体规定来审查和判断我国现有的或将来的投资措施.该协定禁止采取影响企业(不限于外国投资企业)投资决策的对贸易产生扭曲效应的措施,我国立法和政策的调整就不应局限在外资立法和政策上,还应涉及产业政策;在经济管理权限的合理分配问题上,我国现行的贸易和投资管理制度相互混淆的状况要进一步厘清;积极参加有关TRIMs的讨论以及游戏规则的制定,充分利用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地位所享受的优惠待遇.最根本的措施应该是使政府行为科学化和合理化,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培育国内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乌拉圭回合达成的《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以下简称TRIMs协议)是国际投资法的重大发展,是历史上首次将投资问题纳入多边贸易体制进行调节。从此,归属于资本输入国国内法管辖的部分事项,开始受到多边约束。一方面,国际投资者所受保护进一步加强,他们将在更多领域自由投资,在更大程度上自由竞争,另一方面。TRIMs协议也意味着东道国外资立法的主权受到挑战和削弱,不得不做出重大调整。  相似文献   

6.
第五次并购浪潮的最大特点就是跨国并购逐步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流投资模式,而跨国并购行为在很大程度上还受经济和管制环境变化的影响.不同的国家对跨国并购进行规制的政策并不相同,跨国并购的规制政策以及国际间的并购政策协调对于东道国具有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作为“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一揽子成果中的重要协议之一,以及迄今为止国际社会制定和实施的第一个具有全球性的关于国际直接投资措施方面的协议,TRIMs协议首次将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纳入WTO体制下的多边贸易体制框架下来调整。随着中国加入WTO,TRIMs协议必将对中国日渐繁荣的国际投资和贸易活动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加强对TRIMs协议的深入研究,有利于中国有关投资法及政策与国际接轨,有利于进一步完善中国利用外资的法律环境。  相似文献   

8.
中国国际投资发展阶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宁的国际投资发展阶段理论主要探讨一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流人和流出状况同本国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根据1979-2007的数据所进行的研究表明,中国国际投资发展阶段住整体上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其原因主要在于:全球化的影响、体制和政策的问题、巨大的国内市场、企业自身的问题、贸易对投资的替代以及东道国的因素等.中国进入投资发展路径第三阶段之后,吸引外资和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特征将发生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9.
分析《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的关键条款,考察其在WTO下的运作情形,进而探讨它将对我国外资法律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认为FDI有着和内资相区别的某种技术优势,并由此可以为东道国带来技术的溢出效应,为东道国的技术发展和产业升级带来积极的作用。而跨国公司为了避免培育竞争对手,在自由市场竞争状态,并不总是愿意向东道国输出东道国可以采纳的合意技术水平。因此,东道国政府必须用政策激励来引导跨国公司采取对东道国更为先进和有效的投资技术,促使不同的跨国公司之间相互竞争,从而达到市场不能有效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贸易自由化过程,同时也是选择不同的贸易自由化程度和贸易政策参与国际贸易博弈的过程,由于国家间的利益冲突、政府贸易政策的偏差和国际协调机制的乏力等原因,完全的自由贸易还很难实现。贸易自由化程度是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逐渐降低的,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在推进贸易自由化的过程中,要选择一个合适的贸易自由化程度,适度的贸易保护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韩国"入关"前后产业、贸易政策调整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国"入关"前后产业贸易政策的调整,使韩国由落后的农业国成长为产业结构体系完善、对外贸易发展迅速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其经济发展模式对于发展中国家有极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从政府职能、引进外资和技术、发挥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以及贸易保护政策等方面论述了"韩国模式"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WTO成立后 ,为了适应世界贸易自由化的趋势 ,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对其农业保护政策进行了成功的改革 ,使其农业保护政策在WTO框架下得以继续实施。我国在加入WTO后可以借鉴这一成功经验 ,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我国的农业进行必要的支持与保护  相似文献   

14.
古典经济学认为,自由贸易能促进一国经济的发展。发展中国家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放弃了以前的保护性贸易政策,提高对外开放程度,向自由贸易发展。但在发达国家所谓的“自由贸易”下,发展中国家在和发达国家间的贸易收益中获利很少。发展中国家在自由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的原因,既有不公平的外部不利因素,也有发展中国家内生优势不明显的内部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15.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导致世界经济遭遇严重打击,随后的欧债危机更是对欧盟造成了巨大冲击;个别国家面对国内外经济的不利形势,逐渐开始质疑自由贸易政策对本国经济的积极作用,有的甚至将经济增速的下滑归因于贸易因素,转而开始寻求贸易保护或中断贸易协议等逆全球化措施试图刺激本国经济增长。以典型的中美贸易摩擦和英国“脱欧”事件为核心,对逆全球化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研究认为,虽然以往文献指出了特定情况下一国推行关税壁垒的合理性,以及实行反倾销措施对本国经济的积极作用,但是近期针对中美贸易摩擦和英国“脱欧”事件的主要研究都指出了逆全球化措施对本国经济和全球经济的消极影响,包括其对价格水平、社会福利、经济增长、微观企业和就业等方面的负面冲击,只有少量研究认为中美贸易摩擦和英国“脱欧”会对发起国经济有正面影响。研究结论和政府行为间的不自洽说明现有国际贸易理论很难解释本轮逆全球化浪潮的产生原因和动机,但随着后续研究的推进,预计将为从国际贸易角度理解本轮逆全球浪潮提供更多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6.
运用非合作博弈模型讨论了贸易壁垒政策的国家间博奕问题,论述了单个和多个国家贸易政策的决定,探讨了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两种贸易壁垒政策,认为关税壁垒政策的国家间博弈以名义关税税率的变动值作为博弈时彼此的支付,其支付值的大小取决于产业发展的具体情况,指出在非关税壁垒政策的国家间博弈主动掌握在技术领先一方的情况下,贸易壁垒为一个变动的概念。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在国际经济领域,中国对外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遭受反倾销诉讼有增无减,呈上升势头.一个重要原因是西方发达国家将中国认定为"非市场经济体"国家,随意使用"替代国制度",频频发起对中国的反倾销,使中国企业蒙受重大损失.西方国家针对"非市场经济体"的出口商品计价实行的所谓替代国计价法,往往在替代国的选择上随意或恶意选择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市场经济国家,甚至用发达国家来做所谓的"替代国",将中国具有比较优势产品的真实低成本人为认定为虚拟的高成本,从而将反倾销设定到出口企业无法承担的程度,使中国企业失去正常的国际市场机会.  相似文献   

18.
经济全球化一体化使得一国的经济增长越来越离不开国际环境的支持,各国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外商直接投资(FD I)成为一国国内投资的重要来源,对外贸易也成为影响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的国家或地区通常经济发展也较快。充分考虑二者之间的关系,正确的引资和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经济将会有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反倾销是世界贸易组织赋予缔约国抵制不公平贸易行为的主要措施之一,是进口国可以采取的保护本国工业免受进口产品冲击,实现对本国贸易保护的合法手段.随着国际贸易自由化进程的推进,世贸组织允许单边使用的控制进口措施已寥寥无几,而反倾销措施却越来越成为各国极力寻求使用的贸易保护武器.国外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案件数量逐年上升,涉及金额也不断增加.对我国政府和企业来说,加强应诉工作,争取胜诉,是十分现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球贸易自由化步伐的加快,国际贸易协议对补贴作出了较为严格的限制,但在现实经济中政府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对企业的干预,特别是研发投资补贴的使用。将反补贴协议约束纳入到不完全竞争模型下,均衡结果表明,反补贴协议能够有效降低政府干预市场的动机,但并不一定能完全消除政府的补贴。政府的最优策略取决于WTO反补贴裁决效率,当效率低于临界区间下限时,两国政府将陷入研发投资补贴战;当效率高于临界区间上限时,两国政府均不干预市场;而当裁决效率处于临界区间,本国政府既可以通过研发投资补贴进行水平利润转移,同时还能避免补贴战的发生。在现实经济中充分利用这一区间能够在不违反国际贸易协议的情况下加快本国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