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印度在1998年进行了核武器实验,并在此后走上了制定和发展公开核威慑战略之路.中国是印度核战略的主要威慑对象,印度核战略的推行必然会影响到中印安全关系.文章就是要着手分析印度核战略对中国战略环境的影响,并在这种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国南亚政策做出了思考,指出中国应超越传统的睦邻观念,从战略的高度来看待与处理中印关系.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提出之初,印度就对其形成了基本认知,即在客观上承认“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贸和人文属性的同时,担忧其对印度周边安全环境构成冲击并对印度未来地区影响力的拓展造成阻碍。随着美国“印太战略”的出台与持续推进,印度试图抓住美国“拉印制华”的契机以争取改变中印之间力量不对称的现状。于是,在应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时,印度采取了更为强硬的举措,包括与美国加强战略与安全协作、与日本在战略经济方面携手共建、持续深化与东盟的全方位合作、争取印度洋地区的主导地位等。印度的系列举措将不可避免地产生冲击和影响,如阻滞中国在南亚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进度、对中印脆弱的战略互信基础造成伤害、恶化中国周边地区的安全环境等。如何应对这一态势并改善中印关系是中国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的周边安全战略中 ,印度的地位十分特殊。中印关系的发展是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的重要因素。妥善处理两国关系中的利益与矛盾、分歧与共识、竞争与合作等问题 ,使中印关系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对于未来亚洲乃至世界的稳定都有重要意义。基本上 ,中印关系的发展将受到多极框架、利益驱动、崛起前景和信任建构四大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印关系应是中国外交的支点之一 ,但印度在中国外交框架体系中的实际地位与应然地位相去甚远。中印关系存在着诸多障碍 ,包括地理环境、边境冲突、西藏问题、印度内政、印度安全战略、印度核问题、中印经贸科技交往、中巴关系、印美关系、印度与其他西方国家的关系等十个方面。产生这些障碍的深层次原因不外乎四点 :自然条件 ,历史原因 ,国家战略和国际环境。中印关系障碍之消除是个长期过程。  相似文献   

5.
随新民 《南都学坛》2000,20(2):19-22
中印边界问题由来已久。出于地缘政治和安全战略考虑 ,独立后的印度继承了英印殖民主义者的做法 ,推行所谓的“前进政策” ,谋求把中国的西藏变成“缓冲国”。印方传统的战略思维模式和强加于人的做法致使中印边界问题长期无法得到妥善解决 ,并成为制约两国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国际形势的变化促使印度重新评估其安全战略 ,但从实践来看 ,其安全战略和军事战略并未从根本上摆脱传统思维模式的羁绊  相似文献   

6.
中国和印度,交通自古,文缘恒久。一部中印文化交流史,堪称人类跨文化交流的典范。进入现代,中印文化交流愈发交光互影,迈进全新里程;两国关系,虽然发生过不愉快,而且其影响至今仍未彻底消弥,但也只属于“百分之一”。进入新世纪,特别是温家宝总理、胡锦涛主席先后于2005年、2006年成功访印,建立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两国关系进入了历史上的最佳时期。其中,一件标志性的事情,是印度经济学家、商务部长兰密施于2005年出版的Making Sense of Chindia:re-flections on China and India一书,随即在印度及国际社会和中国引起巨大反响,Chindia一词成了热点关键词。今年四月下旬,为落实巩固胡主席访印成果,推动中印关系新发展,深圳大学和中国南亚学会联合召开“中国印度关系国际研讨会”与“2007中国南亚学会年会”。来自印度、美国、中国大陆和台湾的一百多位专家学者欢聚深圳,围绕“胡锦涛主席访印后的中印关系”、“CHINDIA的内涵及反响”、“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这是一次中印关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学术盛会。在此,我们特向广大读者推荐三篇文章:印度驻华大使拉奥琦的《21世纪的印度与中国》(Indiaand China in the 21st Century)、著名美籍华裔印度学家谭中的《“CHINDIA/中印大同”理想与实现》和北京大学教授尚会鹏的《文明整合与CHINDIA》。《21世纪的印度与中国》一文,表达了一位印度资深高级外交官对当下中印关系的积极评价和未来前景的乐观展望,充满睿智、殷切和对中印两国人民深深的爱。谭中的文章,凝聚着他和他的父亲——被誉为“现代玄奘”的谭云山先生两代人的中印情结,浓烈而深沉。尚会鹏教授则用CHINDIA/中印大同分层次的观点来阐述其阶段性,同时对中印文明整合催生世界新文明给予了肯定的判断和热切的期盼。  相似文献   

7.
"CHINDIA/中印大同"理想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和印度,交通自古,文缘恒久。一部中印文化交流史,堪称人类跨文化交流的典范。进入现代,中印文化交流愈发交光互影,迈进全新里程;两国关系,虽然发生过不愉快,而且其影响至今仍未彻底消弥,但也只属于“百分之一”。进入新世纪,特别是温家宝总理、胡锦涛主席先后于2005年、2006年成功访印,建立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两国关系进入了历史上的最佳时期。其中,一件标志性的事情,是印度经济学家、商务部长兰密施于2005年出版的Making Sense of Chindia:re-flections on China and India一书,随即在印度及国际社会和中国引起巨大反响,Chindia一词成了热点关键词。今年四月下旬,为落实巩固胡主席访印成果,推动中印关系新发展,深圳大学和中国南亚学会联合召开“中国印度关系国际研讨会”与“2007中国南亚学会年会”。来自印度、美国、中国大陆和台湾的一百多位专家学者欢聚深圳,围绕“胡锦涛主席访印后的中印关系”、“CHINDIA的内涵及反响”、“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这是一次中印关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学术盛会。在此,我们特向广大读者推荐三篇文章:印度驻华大使拉奥琦的《21世纪的印度与中国》(Indiaand China in the 21st Century)、著名美籍华裔印度学家谭中的《“CHINDIA/中印大同”理想与实现》和北京大学教授尚会鹏的《文明整合与CHINDIA》。《21世纪的印度与中国》一文,表达了一位印度资深高级外交官对当下中印关系的积极评价和未来前景的乐观展望,充满睿智、殷切和对中印两国人民深深的爱。谭中的文章,凝聚着他和他的父亲——被誉为“现代玄奘”的谭云山先生两代人的中印情结,浓烈而深沉。尚会鹏教授则用CHINDIA/中印大同分层次的观点来阐述其阶段性,同时对中印文明整合催生世界新文明给予了肯定的判断和热切的期盼。  相似文献   

8.
21世纪的印度与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和印度,交通自古,文缘恒久。一部中印文化交流史,堪称人类跨文化交流的典范。进入现代,中印文化交流愈发交光互影,迈进全新里程;两国关系,虽然发生过不愉快,而且其影响至今仍未彻底消弥,但也只属于“百分之一”。进入新世纪,特别是温家宝总理、胡锦涛主席先后于2005年、2006年成功访印,建立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两国关系进入了历史上的最佳时期。其中,一件标志性的事情,是印度经济学家、商务部长兰密施于2005年出版的Making Sense of Chindia:re-flections on China and India一书,随即在印度及国际社会和中国引起巨大反响,Chindia一词成了热点关键词。今年四月下旬,为落实巩固胡主席访印成果,推动中印关系新发展,深圳大学和中国南亚学会联合召开“中国印度关系国际研讨会”与“2007中国南亚学会年会”。来自印度、美国、中国大陆和台湾的一百多位专家学者欢聚深圳,围绕“胡锦涛主席访印后的中印关系”、“CHINDIA的内涵及反响”、“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这是一次中印关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学术盛会。在此,我们特向广大读者推荐三篇文章:印度驻华大使拉奥琦的《21世纪的印度与中国》(Indiaand China in the 21st Century)、著名美籍华裔印度学家谭中的《“CHINDIA/中印大同”理想与实现》和北京大学教授尚会鹏的《文明整合与CHINDIA》。《21世纪的印度与中国》一文,表达了一位印度资深高级外交官对当下中印关系的积极评价和未来前景的乐观展望,充满睿智、殷切和对中印两国人民深深的爱。谭中的文章,凝聚着他和他的父亲——被誉为“现代玄奘”的谭云山先生两代人的中印情结,浓烈而深沉。尚会鹏教授则用CHINDIA/中印大同分层次的观点来阐述其阶段性,同时对中印文明整合催生世界新文明给予了肯定的判断和热切的期盼。  相似文献   

9.
2018年4月中印领导人的武汉非正式会晤推动了中印关系的回暖,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印度靠近“印太战略”的步伐,也为中印海洋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基础。中国和印度的海洋地缘态势与海洋地缘认知为中印两国的海洋合作实践提供支撑。当前,中印两国相似的发展定位、实现海洋政治目标的“借力”诉求以及应对海洋非传统安全问题的需要为双方海洋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不过,中印双方脆弱的政治关系、海洋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威胁以及美国和其主导的“印太战略”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中印海洋合作。未来,中印海洋合作将呈现出持续深化并逐渐丰富合作层次的发展趋势,同时也会产生一系列影响。一方面印太地区将成为全球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的下一个中心地带,中印海洋合作的开展会使印太地区态势更为复杂;但另一方面中国未来的发展将面临有利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印新兴经济体崛起、世界经济重心东移,印太地区日益成为世界地缘政治的中心。为了主导印太地区事务、遏制中国和平崛起,美国继日本、澳大利亚等国之后提出了“自由、开放的印太”战略。拜登总统上台后,延续了特朗普政府对华竞争的思维,将中国视为美国在印太地区的首要战略挑战。考虑到印度是“四方安全对话”机制中的薄弱环节且中印两国在许多问题上存在分歧,拜登政府将印度视为推进“印太战略”的关键,加强同印度在政治、经贸和安全领域的合作,试图拉拢印度加入制衡中国的阵营。在此背景下,中印关系面临严峻的挑战,包括经贸合作受阻、边境问题突出和印度洋矛盾凸显等。对此,中国应积极应对美国地缘战略挑战,推动中印关系向好发展。  相似文献   

11.
印度安全战略的目标是称霸南亚,控制印度洋,向世界大国迈进。这一目标从印度独立至今未发生变化。尽管冷战以后印度对其安全战略有所调整,但印度对其安全战略的考虑仍然集中在外部安全上。对此,地缘政治因素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地缘政治是地理和政治的连接,它表达的是政治活动和该活动赖以发生的地理环境的特殊关系。本文就是通过对地理要素的分析来了解印度的安全环境、与安全环境相对应的安全战略及其发展态势,籍此揭示印度地缘政治因素在印度的安全战略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我国在中印边界谈判中加强法律应对,有利于实现我国的谈判策略。在中印边界谈判中,我国可以利用国际法驳斥印度提出的划界主张,论证“麦克马洪线”是非法的,以及中印争议地区的领土主权属于我国。此外,我国还有必要依据衡平原则对中印传统习惯线进行合理调整,以求中印两国在互谅互让的基础上“一揽子”解决中印边界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在中亚地区的利益与在该地区的力量和影响严重失衡。基于中国、美国、中亚地区政治、经济和安全利益的需要,我国应当通过加强与中亚国家的政治、经贸和安全关系,开展多边安全合作,增强自身实力和影响以抵御美国对中亚周边国家的渗透形成对我国的遏制,构建地区和谐和稳定的安全关系。  相似文献   

14.
我国社保基金的监管存在现实困境,屡屡出现社保基金运行安全和保值增值的问题和案件。这与相关法律制度的缺陷直接关联。因此,应该尽快出台《社保基金监管条例》,把《社会保险法》中有关社保基金监管的内容细化。要使其具有法规的权威性,从而显著提高社保基金监管的法律效力和效率。  相似文献   

15.
提高农民种粮经济收益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农民种粮经济收益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粮食的自然、社会与经济特性决定了农民种粮经济收益偏低;较低的种粮经济收益驱使农民的主体行为选择不利于国家粮食安全;同时,发达国家粮食生产经验也表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必须提高农民种粮经济收益,增强其种粮积极性.我国粮食总产量与粮食人均占有量均呈"N"形波动,呈现非稳定状态,表明我国粮食安全存在问题,其根本原因是我国种粮经济收益低且呈明显下降趋势.为缓解这一趋势,切实提高种粮经济效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就需创建以控制种粮成本、降低种粮风险、提高粮食产品价值为核心的三维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目前国际上几种其型的社会保障立法模式的分析比较,得出结论,国情的不同是导致各国社会保障立法模式存在差异的原因。针对我国社会保障立法模式存在的不足,指出,为了减少改革成本,我国应从四个方面借鉴各国在社会保障立法上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7.
转型期我国社保基金的增值机制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转型期我国社保基金的运行状况不容乐观,必须遵循渐进和配套完善的原则进行改革.加拿大CPPIB的运作模式因其优良的效果和完善的机制不失为我国社保基金运作的一条改革路径.据此,笔者认为,根据国际经验以及我国的实践,我国社保基金投资宜选择投资指数基金.原因在于,一方面可以有效降低运行成本,另一方面有利于管理层的监督,从而确保社保基金对安全性和盈利性的双重要求.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江苏省2002—2011年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分析,指出江苏省社会保障投入力度逐年增加。但与其他省份及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财政投入力度不大、增长弹性系数较小、区域差距和城乡差距虽然呈缩小趋势,绝对值仍然较大的问题。政府应加大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尤其要加强对经济落后地区和农村地区社会保障的投入,实现全省统筹,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对影响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的因素进行了系统地分析 ,认为 :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起始条件是决定其经济安全的内在因素 ;发达国家推行经济全球化的战略意图和政策举措是影响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的深层次因素 ;经济全球化是影响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的环境因素。文章在此基础上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的内涵进行了较为深入地探讨  相似文献   

20.
关于建立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监管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法律监管和组织监管角度探讨证券投资基金监管的国际经验,认为我国应着眼于建立证券投资基金监管的法律体系和组织体系,完善公司法、证券法、信托法等相关法律,合理分配监管责任,从而促进整个基金业的规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