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了不完全信息下商业银行信贷投资决策模型,简要分析了如果一个信贷投资者对于自己的投资决策没有把握时,那么明智的做法是与其他信贷投资者保持一致,且其结果将导致商业银行信贷市场羊群行为不可避免的形成;并结合我国高校信贷实际情况,说明忽视私有信息的从众贷款行为,是单个银行信贷投资者短期内“有效”的最优决策,但从长远角度来看,无论对整个商业银行信贷市场还是对单个银行的信贷配置,均是“无效”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羊群行为”是指大量投资者在某段时间内集中买入或卖出相同或相似股票的一种模仿行为。非理性的羊群行为会导致市场不稳定,而基于理性分析的羊群行为有稳定金融市场价格的作用?我国股票市场体现着明显的羊群行为特征。我们应大力发展以开放式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强化提高机构投资者的素质和投资能力,加强对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监管,加强资本市场深层次的制度改革,提高信息透明度,同时提高对中小投资者的教育。  相似文献   

3.
贫困地区农户信贷市场参与行为是影响信贷扶贫效果的重要因素。基于地方性知识理论,从借贷观念、财富认知和生活逻辑三个层次构建了贫困地区农户信贷市场参与行为分析框架,并以内蒙古、山东两省的经验数据进行佐证。研究表明:借贷地方性知识作为影响农户生产生活的金融文化背景因素,对贫困地区农户的信贷市场参与行为具有潜在的规约和引导作用;农户的信贷市场参与行为在同一地区呈现外部一致性,在不同地区间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在强调帮扶到村到户的精准扶贫政策背景下,应重视贫困地区农户信贷需求的群体性和区域性特征,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地进行信贷扶贫工具创新。  相似文献   

4.
羊群行为一直是行为金融学中的重要话题,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股票市场,对于回答羊群行为的存在性以及背后驱动机制方面还存在不少缺陷。本研究借助"人人贷"网络借贷平台的数据,基于一个投资者微观个体选择需求加总的市场份额模型,检验了我国P2P网络借贷市场中羊群效应的存在性及其特点。实证结果表明,我国P2P市场中的投资者在投资时存在羊群行为,表现为:总体来看,订单的完成进度越高,越能吸引投资者参与;订单完成进度所引发的羊群行为呈现边际递减趋势;细分样本的研究发现,信息不对称程度更强的订单其初期羊群行为更明显,但是羊群行为的持续性更短。该结果说明我国P2P投资中这种羊群行为背后更有可能是基于信息发现的机制,而且这种信息发现机制所驱动的羊群行为并非一直存在的,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投资者将不能继续从其他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中获取更多信息,因此羊群现象逐步消失。该结果对于理解P2P平台的风险累积以及平台的建设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信号博弈的角度解释经济转轨时期商业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贷行为,分析了转轨时期我为商业银行大量不良债权形成的微观机理;指出转轨时期的一些特殊因素使得信贷抵钾、担保等都难以成为企业对银行发出的有信息价值的信号,制度上的规定也使得信贷利率失去信号的作用。企业的信贷参与约束条件很容易得到满足,从而信贷博弈难以达成银行所期望的分离均衡。转轨时期银行的信贷参与约束条件也较容易达成,而后期较大的清算交易费用使得大量的不良债权滞留下来。  相似文献   

6.
论信贷市场上商业银行与企业的信息非对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息非对称是信贷市场上银行面临的普遍问题 ,由此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会使借款人的行为异化 ,进而影响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因此 ,积极认识信息非对称及其对信贷市场银行与企业的影响对于商业银行有重要意义。本文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概念入手 ,分析了信息非对称状态下的贷款定价问题及其对银行资产质量的影响 ,并提出了防范信息非对称带来的信贷风险的几条建议  相似文献   

7.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传导渠道的通畅与否。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是信贷传导,而在我国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结构中,商业银行的微观行为会影响信贷传导的有效性。本文在基于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用博弈的方法分析了商业银行的行为对信贷传导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S-W模型为代表的传统信贷配给模型以单个贷款项目为对象来研究贷款人(银行)的行为选择,而且传统信贷配给理论没有指出贷款人的信息生产能力如何影响其信贷利率的决定。论文提出了一个新的信贷配给模型,以银行的整个贷款组合为对象来研究贷款人的行为选择。该模型不仅能够解释信贷配给,也可以解释贷款人的信息生产能力如何决定其信贷利率。  相似文献   

9.
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作为结构化融资工具,对于盘活存量信贷资产、提高资产处置效率、完善商业银行融资体系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存在市场份额小、流动性不足等问题,基于Probit模型、Logistic模型及Tobit模型构建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行为选择模型和规模决策模型,实证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动因机制及其差异化。结果表明:贷款增长率、不良贷款率及非利息收入占比越高的商业银行,以及资本充足率越低的商业银行,其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可能性越高,且发行规模越大;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内生动力相对不足;中小型商业银行的内生动力较为强劲,可有效缓解其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问题。基于研究结果,从银行业务、市场环境、监管三个层面提出优化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建议,以期促进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机构投资者性质及由此决定的行为逻辑使其内生性地成为市场操纵行为主体,而证券市场微观结构是机构投资者赖以实施市场操纵行为的前提和基础,个人投资者认知心理、情绪和投资行为偏差则为机构投资者充分利用和放大其比较优势操纵市场,实现收益的最大化提供了必要条件。由于证券市场在本质上是信息市场,天然具有噪声交易动机和市场势力的机构投资者为了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其信息、资金、人才与管理优势,降低交易成本,策略性地把噪声交易融入到市场操纵过程之中,把噪声交易变成其实施市场操纵行为的根本手段,噪声交易因此成为机构投资者市场操纵行为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