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人类对生态文明的认识不断加深情况下,城市的生态化建设愈益成为城市发展与转型的重要趋势。国际先进城市的生态城市建设已经取得不俗的进展,但也有的城市存在着与之相悖的历史缺憾。中国正面临世界范围最大规模的城镇化建设进程,应该吸取国外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经验教训,从城市的规划布局、城市设施与内循环系统、城市污染的防治等多方面推进城市发展方式的转型。  相似文献   

2.
按照国家西部开发战略规划,西部开发的核心是城镇化建设,城镇化建设指标是衡量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据。近年来,国家对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也是构建现代服务业的基础。本文基于西部城市旅游业发展视角,对旅游业促进西部城镇化建设的作用进行了深入分析,根据城市旅游业发展的模式和条件,从经济效应、社会效应和环境效应3个方面对旅游业促进西部城镇化建设进行研究,最后以昆明市为例,提出了城市旅游业推动西部城镇化建设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城镇化发展速度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对于加速社会转型,促进城乡共同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推进新型城镇化应注重突出地方特色,就山东省而言,应以生态文明建设为重点,以凸显齐鲁文化内涵的现代城市为目标,以发展低碳经济为方向,并且根据不同城市的发展特性,在充分考虑多元化因素的同时有所突破,制定出适合山东当前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4.
城市公用事业建设决定着城镇化推进的速度和城镇居民生活的质量,是城镇化的基础。但是,我国的城市公用事业发展得并不顺利,项目融资过程中存在的体制不完善、融资渠道狭窄、资金利用率不高、法律法规不健全等问题没有得到根治。在分析我国公用事业融资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完善城市公用事业融资的对策建议,以期达到促进城市公用事业发展、提高城镇化质量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县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战略基石.新时期我国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着提质增效升级的战略任务,需要从构建质量更高、结构更优的县域产业体系、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城市经济与县域经济协同发展、农业现代化等方面,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县域经济转型发展.蔚县是资源型和国家级贫困县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典型,其转型发展需要依托自身资源优势,抓住京津冀一体化协调发展的战略机遇,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同时,促进工业转型发展,加快旅游与健康养老等现代服务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杜宇 《今日南国》2009,(17):8-9
不断崛起的城市群落,日益繁荣的城市经济,加速改善的城市生活……变化,缘于一个巨大的跨越:中国城镇化60年间以不可阻挡之势迅猛向前。它所蕴涵的是,中国经济规模扩张、工业化步伐加快推进、城市功能迅速提高的辉煌历程。  相似文献   

7.
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是江苏经济全面深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推进新型城镇化不可避免地要开展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等,需要大量的建设资金,内在地要求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机制与方式的改革创新。现有的城市建设投融资遇到很多矛盾与问题,不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要求,亟待调整梳理与改革创新,一个重要的改革创新就是试点开发市政债券。江苏试点开发市政债,需要渐次推进,需要进行系统的研究设计与论证,需要解决包括市政债的发行、资金使用、债券偿还、债券管理与保障配套条件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遵循社会建设原则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分属不同领域,要按照各自的发展规律办事.城镇化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但由于中国的城市建设一直以来都被纳入经济建设并按照经济规律实施,因此导致各种城市病的产生.当前中国的城市建设和城市化发展要按照社会建设的原则稳步实施,只有把推进城镇化纳入社会建设总体规划,并积极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才能真正破除城乡二元格局,实现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过程中,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的脱节现象已经成为一对比较明显的矛盾,这在城市新区建设和工业园区的发展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产城结合是推进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的有效途径。我国工业化尚未完成,城市化发展正处于关键阶段,在新一轮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应当注重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的有机结合,实现"双轮驱动",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针对山地城市空间资源紧缺、城市发展与交通发展不协调的问题,以泸州市为例,基于2O12年泸州市区综合交通规划交通流量调查数据,从交通量车种构成、时空分布特性及路网特征等角度分析山地城市的交通特性,据此提出了完善道路网络系统、构建高效的公共交通体系、城市与交通协调发展等山地城市交通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