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全球化时代,国际产业转移和跨国公司全球生产网络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利用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及其全球生产网络来扩大技术扩散和溢出,是发展中国家一种较有效率且低成本的选择.为此,中国企业应积极创造条件进入跨国公司全球生产和经营网络.与此同时,中国企业应增强吸收能力,通过模仿、学习、消化和吸收,加快技术学习和技术创新的步伐,实现产业技术的进步.政府应通过有选择的政策干预来扩大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和技术扩散,促进中国产业的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2.
二战以后跨国公司技术转移具有强烈的内部化倾向。跨国公司出于利益最大化考虑 ,往往利用内部化方式将技术转移给跨国公司市场体系内部的企业 ,跨国公司内部化的技术转移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 ,能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一些好处 ,也会带来很多问题。发展中国家需要趋利避害 ,争取通过引导跨国公司内部化技术转移而提高本国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3.
近几十年来 ,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迅速发展 ,它正逐步侵占着世界经贸体系的各个领域 ,并取得了领导地位。跨国公司通过内部化贸易形式 ,绕过成本较高的国际市场 ,使交易直接在公司内部进行 ,从而降低交易成本和实现规模经济。在跨国公司日益侵占我国市场的情况下 ,我国企业应采取什么样的策略迎接挑战 ,外国跨国公司的内部化模式应该为我们带来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在跨国公司的参与和主导下,"外嵌型"成为苏州产业集群最大的特点。在全球价值链背景下,集群企业国际化成长机制涉及"网络关系性嵌入""知识租金获取""企业国际化成长"等变量。集群企业通过外部网络的关系性嵌入能够有效获取知识租金,从而对其国际化成长发挥显著的推动作用。因此,集群企业应当加强外部网络联结关系的构建、管理与维护,动态调整不同维度知识租金获取的培养力度,以此来加快其国际化成长进程,提高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在产业集群空间生态中,融入跨国公司主导的国际分工体系的本土企业,通过产品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获取低成本优势和低价竞争的经济效益。这种从低端切入全球价值链的国际分工模式,使得本土企业的核心技术创新和自主品牌创建被长期"低端锁定"。基于分工专业化理论及Helpman、Dixit&Stigltz的基本思想进行理论推演和博弈分析,可以发现本土企业在代工过程中,与跨国公司技术差距越大,跨国公司越不打击本土企业研发,本土企业也越不愿意研发;虽然本土企业通过"干中学"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以及扩大规模提升竞争力,却存在不确定性,从短期来看自主品牌创建可能性不大。考虑进入中间产品市场的本土企业生产所需的固定成本越小,最终产品市场的需求越大,在中间产品市场上讨价还价的能力越强、效率较高就越有可能通过自创品牌获得利润。地方政府主导的"政金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下,企业方和学研方获得协同创新收益相同时,双方的最佳策略是合作策略,是唯一的纳什均衡。因此,地方政府应引导和扶持产业集群中的本土企业,兼顾"产业品牌与企业品牌"创建,实现产业集群从"外向型"向"内生型"转变,这样可能更加有益于中小企业集群的协同创新活动。  相似文献   

6.
市场内部化和优势内部化是跨国公司内部化理论的两个主要分支,它们分别关注跨国经营过程中节约交易费用和利用无形资产特有优势的外部收益.近年来由企业跨国联盟、虚拟网络和非股权合作催生出跨国公司合作网络与内部混合市场,这是内部化理论的第三个分支.通过对三个分支理论所反映的企业替代市场、价值增值、合作载体等有关企业本质认识发展的分析,可以理清内部化理论的发展脉络并重构其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7.
本土企业和跨国公司的合作是本土企业获取外部知识的重要来源,其中本土企业的吸收能力对成功知识转移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跨国知识转移和效率都要受到吸收能力的影响.因此,跨国公司和与之合作的本土企业对吸收能力的培育就非常重要,它是跨国公司和本土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8.
市场内部化和优势内部化是跨国公司内部化理论的两个主要分支,它们分别关注跨国经营过程中节约交易费用和利用无形资产特有优势的外部收益。近年来由企业跨国联盟、虚拟网络和非股权合作催生出跨国公司合作网络与内部混合市场,这是内部化理论的第三个分支。通过对三个分支理论所反映的企业替代市场、价值增值、合作载体等有关企业本质认识发展的分析,可以理清内部化理论的发展脉络并重构其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9.
我国国际代工企业在嵌入全球价值链(GVC)后被长期“锁定”在低端环节,在向“微笑曲线”两端的服务化延伸中面临着巨大挑战.除了GVC中的发包企业力图抑制后进企业的技术创新,维持技术优势和高额利润的外部因素外,模仿套利的低障碍、行业技术标准建设的不足和以知识技术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滞后等内生因素抑制了我国产业升级的进程.本文通过分析上述内生因素对产业“服务化”升级的影响,揭示国际代工企业升级的障碍,为产业链延伸和产业创新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0.
跨国公司知识转移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默会性、知识源与知识接收者的转移动力与能力以及相应的基础设施是影响跨国公司知识转移有效性的主要因素.由于知识默会性的"双面刃效应",默会性程度的增强对跨国公司海外扩张的驱动性并不确定.但是知识源和知识接收者的转移能力能够增强这种知识转移的有效性与确定性,从而为跨国公司进入海外市场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