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康信忠 《老友》2013,(6):1-1
贴对联,往往是逢喜事、遇节日所为,对联内容多半是吉庆的话语,赞美的诗句。而在我的一位老战友家中,厅堂上方却赫然挂着这样一副对联:上联曰"准备明天死",下联为"争取活  相似文献   

2.
上联:二二三三四四五下联:六六七七八八九横批是:二四七三这是一副特殊的对联,它是由数字组成的,而且百一副隐字联,上联缺"一"、下联少"十",利用数字谐音连起来是"缺衣少食",而横批则是:"儿(2)死(4)妻(7)散(3)"。原来这户人家在利用数字对联向人们诉说社会的黑暗!  相似文献   

3.
请进     
宋朝时,有一位好客的富翁,他在自己家的大门两边贴了一副对联。上联是3个字":话不老",下联也是3个字:"镜中人",横批还是3  相似文献   

4.
正我们中国汉字的特点是单音节,方块字;能组成对偶句。而世界上其他的文字基本上都是拼音连写,是不能组成严格意义上的对偶句的。所以,对联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特有的一朵奇葩。对联的基本要求有以下主要几点:字数相等,词性相近,语义相类,平仄相反。尤其是上联的最后一个字一定要是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一定要是平声,叫作仄起平收。中国的对联十分丰富,欣赏起来妙趣横生;而撰写起来也往往因难成巧,苦中有乐。这些年来,笔者曾在不同情况下为不同的事情撰过对联现不揣浅陋,胪列出一  相似文献   

5.
无锡有个梅园,据说此园原为民族资本家荣德生先生的私家花园。园内一副对联尤为醒目。上联:发上等财 结中等缘 享下等福 下联:择高处立 就平地坐 向宽处行 这24个字,充满了人生哲理,充分表现了荣德生老先生从商处世做人之道。  相似文献   

6.
巧改对联     
从前有个老进士,他的儿子也中了进士。于是他好得意,准备第二天大宴宾客,进行庆祝,并亲自撰写了一副对联,贴于大门外。上联是"父进士,子进士,父子进士",下联为"婆夫人,媳夫人,婆媳夫人"。由于这老进  相似文献   

7.
三改婚联     
《可乐》2007,(9)
特殊年代什么都有它的印记,结婚也不例外。1974年4月末,有个老贫农的儿子准备"五一"结婚。那时讲究破"四旧",立"四新"。几个亲戚一合计,拟了一副对联——上联:两个节约能手。下联:一对勤俭夫妻。横批:勤俭持家。  相似文献   

8.
泽川 《山西老年》2014,(5):42-42
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尚未称帝时,有一天,他来到一个戏班子的练艺场门前,见两扇大门上贴了一副奇怪的对联。这对联只有两个字,上联写了个“行”字,下联写了个“盛”字。  相似文献   

9.
马蹄韵是对联的声律系统.其基本特征是"仄顶仄,平顶平".马蹄韵发端于南朝,到清代才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它包括句脚平仄和句中平仄两大部分.句脚平仄因句数的不同而不同.句中平仄受句脚平仄和字数的制约,二者存在着不可分割的有机联系.马蹄韵使对联与诗词曲特别是诗的界限变得清晰.  相似文献   

10.
正对联又称对了,足互相对偶的文句,由上联(出句)和下联(对句)组成,一般贴于门、厅堂等处,可分类为门联、楹联、寿联、挽联和存联等。据说,中国的第一副对联是后蜀皇帝孟昶撰写的,联曰:"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对联作为一种小型的文学艺术形式,自诞生后,就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书法艺术为我国广大人民所喜爱。1984年,中国楹联学会在北京成立时,日本友人富藤惠秀致函祝贺,他在函中写道:"日语、英语都有对句,可是和中  相似文献   

11.
幽默与笑话     
《老友》2005,(10)
一对热恋中的大学生毕业后分隔两地,半年后女友转投一款爷怀抱,婚礼上,男子送来一副对联。上联:愿天下有钱人皆成眷属下联: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横批:爱嫁谁嫁谁  相似文献   

12.
春节期间,一位退休老人在单元宿舍进门处贴了一副自撰的对联。上联是:上下楼层相互关照胜亲友:下联是:左右邻舍和谐共处如家人;横批:好人一生平安。此联贴出后,楼内住户齐声赞好,一些从门口过往的人们也不禁止步观看,有的还抄录下来。一  相似文献   

13.
妙联妙解     
杨永建 《山西老年》2012,(12):42-42
相传有一年春节,清朝的乾隆皇帝带着几个随从,悄悄地出宫微服私访。当他路过一个村镇时,见一家门口贴着一副对联。乾隆上前一看,不禁勃然大怒,对随从说:"传这家主人出来,问他为何敢如此放肆。"原来,这户人家门上贴着这样一副对联:  相似文献   

14.
缪士毅 《山西老年》2010,(12):46-46
我国是梅花的故乡,不仅遍植梅花,而且在联苑中有不少对联与梅花有关,在这踏雪探梅时节,倘能品味一下与梅花有关的对联,则更添赏梅的情趣。明代才子解缙曾撰有一联:"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上联中的"蒲"、"桃"恰与"葡萄"谐音;下联的"梅"、"桂"又与"玫瑰"谐音。同时,"蒲叶桃  相似文献   

15.
正杭州灵隐寺有这样一副对联:"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这副对联语言朴素直白,却蕴含深刻的哲理,妙处就在"半称心"这个"半"字上。李先生是一家国有企业的领导干部,今年刚从岗位上退休。一直公务缠身的他自认为会享受退休后悠然自得的生活,可是没过几个月,原来经常高朋满座的家,变得安静下来,空闲时间是多了,可价值感却少了,他开始闷闷不乐。如果李先生能早些看到这副对联,或许能  相似文献   

16.
孟姜女庙堂大门两侧,有一副难倒了无数游客的对联,有人想了几天,仍如坠五里雾中;有人试图在对联中加上标点或试断读其句,也解读不了,只好望联“兴叹“。这副对联上下联全文是——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有道是,难者不会,会者不难,有些游客终于解读了这副对联。他们利用“一字双音“、“同音假借“,就能流畅  相似文献   

17.
记不清是几年前去古都开封,在朋友陪同下游览了刚建成不久的清明上河园。在模拟修建的一条宋街的一个中药店铺的大门两侧,赫然挂着一副对联,上联是:但得世间人长寿,下联是:不惜架上药生尘。我看了心  相似文献   

18.
在古汉语中,本来早就有"平上去入"四个声调的分别,只是没有"四声"这个词。到了东晋,生于宋文帝元嘉八年的沈约(史称他是梁人)与周禺等人,方以平、上、去、入四个字,作为汉字四种音调的名称,叫做"四声"。后来又有了"四声谱",有了将"四声"分为平、仄的诗词曲谱、对诗词曲的用字,都严格地  相似文献   

19.
文娱生活     
《老友》2008,(3):55-55
婚联趣话文柯一梦1984年春节,时任天津市长的李瑞环为天津青年集体婚礼题联祝贺:喜事新风喜中喜;新人喜气春寓春。虽然这是一副不很工整的对联,但由于切合实际,当时在天津青年中引起极大震动。同时,李市长还亲拟出句向广大市民征集下联。  相似文献   

20.
张达明 《老友》2014,(11):9-9
正1949年,身经百战的萧劲光将军回到阔别近30年的家乡湖南长沙赵州港。在离村庄还有一里多路时,萧劲光就下了车,步行朝村里走去。来到村头一棵大树下的土地庙前,见庙门上挂着一副"土生万物,地降吉祥"的对联,他幽默地对大家说:"这副对联,我小时候看不懂,现在才明白土地爷净说半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