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深入,以资源禀赋为基础的传统国际贸易结构的不可持续性日益显现,环境因素已经成为影响国际贸易面貌的一个新的变量。一国的要素禀赋体系中应包含环境要素,各国环境要素禀赋和环境标准的差异性共同形成了环境比较优势,充分考虑环境要素禀赋的国际贸易才是可持续性的。  相似文献   

2.
国际贸易理论中的环境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将环境因素纳入国际贸易理论框架后,环境因素对比较优势理论的影响,着重论述了在环境成本内部化的前提下,环境比较优势对贸易参与国的贸易模式和贸易利得的制约。指出随着环境要素禀赋稀缺性的不断增强,其决定贸易模式的作用也将随之增强,尤其强调了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所产生的影响。依据以上论证,提出了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在解决贸易与环境问题时所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在主流国际贸易理论的世界中,国际贸易是比较简单的:各国只会出口要素禀赋比较优势产品,进口要素禀赋比较劣势产品,而且应该实行没有政府干预的自由贸易政策。然而,本文揭示了远比主流国际贸易理论所描绘的要复杂得多的国际贸易现象:(一)国际贸易产品与贸易方向的复杂性;(二)国际贸易规模与结构复杂性不断增加;(三)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复杂性;(四)国际贸易政策的复杂性;(五)国际贸易政策效应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4.
开放条件下国际贸易理论大致经历了创立、演进与发展的不同阶段,以绝对利益论、比较利益论和要素禀赋论为主要内容的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成为创立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石,而20世纪70年代末出现的"新贸易理论"标志着国际贸易理论研究已进入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基于制度因素与空间因素研究的贸易理论相继涌现,反映了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5.
一国在国际贸易关系中的地位,面临的贸易条件,以及在贸易利益分配中的地位是由其自身的产业结构状况决定的。决定产业结构状况的直接因素是生产技术体系和资源禀赋,而生产技术的进步可以改变资源的禀赋状况,因而生产技术的进步对产业结构的形成和演变是决定性的,从而也是决定国际贸易关系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早期的建立在比较优势基础上的要素禀赋理论对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要素禀赋理论逐渐被学者证伪,作为要素禀赋四大经典理论之一的罗伯津斯基定理也是受到了学者的质疑.物质资本积累是否真的能促进我国资本密集型企业产量增加,通过经验数据验证此定理在我国经济模式下的有效性,事实上在我国物质资本的积累不仅带来资本密集型部门的产出增加,也带来劳动密集型部门的产出增加.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国际贸易标准分类二位数数据,运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测算了中国出口商品从1980年至2004年的比较优势变化.得出:中国出口商品比较优势符合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并遵循了阶段比较优势原则.  相似文献   

8.
G函数与农业贸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GNP函数出发,以农产品国际贸易为焦点,分析农业在国际贸易条件下的经济效应问题。通过农产品市场的划分,农业与国内销售和资源禀赋的关系更加精细了,导致有关分析更加深入。分析的焦点是农业国际贸易的替代效应和增长促进效应。分析指数是替代弹性和价格弹性。  相似文献   

9.
半个多世纪的贸易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表明比较优势是贸易的基本动力,而要素禀赋与技术差异是决定国际分工的主要因素.但是随着国际经济关系日益复杂化,比较利益理论作为国际贸易产生的基本原动力的解释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试析国际贸易对产业结构成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产业结构演进 (成长 )是一个有规律性的动态过程。决定产业结构演进的本质变量主要有三 :需求结构、相对成本和国际贸易。需求结构和相对成本是封闭条件下影响产业结构成长的本质变量 ,而国际贸易是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来自外部的影响产业结构变动的因素。建立在生产要素禀赋差异基础上的国际贸易 ,能充分发挥一国的资源优势 ,带动整个产业结构的跨越式成长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的外贸结构存在着非持续性的弊端.构建以环境禀赋为基础的绿色外贸结构是外贸结构调整、优化与升级的新思路.绿色外贸结构基本框架的构建,对推进我国对外贸易和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当代国际贸易应当是可持续贸易,即可持续发展的贸易,这就要求发展国际贸易必须兼顾环境保护.WTO已经越来越多地关注环境保护问题.CBD及其他有关公约也包含了贸易条款或者对贸易具有影响的条款.我国作为WTO成员和CBD等有关国际条约的缔约国,为履行有关条约义务,同时也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制定了大量的法律、法规,在执法方面也作出了很多努力,但仍有待加强.我国应完善相关立法,有效地利用WTO规则应对可持续贸易与环境保护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贸易与环境的关系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运用Antweiler,Copelancl和Taylor(2001)的理论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贸易自由化环境效应的主要影响路径,并着重考察了要素禀赋和污染控制成本在贸易自由化对环境变化的结构效应中的作用,结果表明:贸易自由化总体增加了污染排放,贸易的规模效应带来的污染增加超过了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引起的污染减少;"污染避难所"假说对于中国并不成立,中国要素禀赋决定的贸易模式使贸易自由化对环境的结构效应为负,即降低了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4.
近十年,中澳两国农产品双边贸易增长迅速,但发展不平衡;双边农产品贸易结构以两国自然禀赋为基础;中国进口澳大利亚农产品增长迅速,但占比增长缓慢.利用贸易专业化、产业内贸易及显性比较优势等理论与指数工具,对2003年至2012年中澳农产品贸易数据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两国双边农产品贸易竞争性弱、互补性强;两国农产品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产业内贸易程度不高;两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中弱澳强,不平衡局面很难改变.  相似文献   

15.
构建技术创新、环境友好型外贸发展模式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采用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法,从技术创新和保护环境的视角,构建江西省各设区市技术创新、环境友好型外贸发展模式的评价指标,并对江西省11个设区市的技术创新、环境友好型外贸发展模式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在环境友好型外贸发展模式中有重要作用;南昌市在以技术创新促进环境改善、外贸发展方面位于江西省前列;景德镇市在构建技术创新、环境友好型外贸发展模式具有很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
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资源的掠夺性开发、污染工业的越境转移、公害的出口以及过度消费,这一系列问题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了环境掠夺,也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针对当前国际贸易中环境问题发展的新趋势,采取资源贸易定价、利用技术转移和直接投资以及制定多样性的环保标准等策略可从一定程度上实现国际贸易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森林认证与林产品国际贸易关系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辩证地分析了森林认证和林产品国际贸易的关系。森林认证可能阻碍林产品贸易自由化,而不合理的林产品贸易可能会恶化环境。但是二者最终追求的目标都是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该文论述了森林认证和林产品国际贸易之间的相互影响,认为林产品国际贸易是推动森林认证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森林认证是促进林产品贸易可持续发展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不仅表明加工贸易能充分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并为确定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提供理论指导;产业内贸易理论指明了我国加工贸易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方向;跨国公司理论解释了加工贸易与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紧密联系;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指出建立国家竞争优势是我国加工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深入研究这些理论可以进一步明确如何开展加工贸易,确定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环境与贸易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合理的环境保护可促进贸易的发展,贸易的发展推动经济增长,同时为环境保护奠定经济基础。反之,环境与贸易的不协调发展会导致环境的破坏和贸易的停滞。因此,我们应该依据国际规则,保护环境,突破环境壁垒,促进环境和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出口贸易实力逐渐增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逐渐增高,而我国工业制成品造成的环境污染非常严重,贸易与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凸显。选取1990—2008年的工业制成品出口贸易数据以及环境污染数据,把EKC理论应用到国际贸易与环境的研究中,通过建立CUBIC模型,验证我国EKC曲线的形状,在此基础上把出口贸易变量加入CUBIC模型中,运用TKC检验分析工业制成品出口贸易依存度对环境的影响,最后提出对外贸易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