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围城》自1946年2月起连载于郑振铎、李健吾主编的《文艺复兴》,1947年出版单行本,至1949年接连三版。1981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再版,后改编为电视剧,进入千家万户。《围城》已深入人心,成为众议的话题。 那么,《围城》的魅力究竟在何处呢?论者多认为《围城》的主要成就体现在对现代知识分子文化心理世界和人性的开掘上;体现在讽刺与幽默的语言艺术风格上;体现在它的美学追求上。 《围城》所表现的美学追求是一种“企慕情境”。 “企慕情境” 何谓“企慕情境”?“企慕情境”就是这样一种心境:它表现所渴望所追求…  相似文献   

2.
钱钟书教授的小说《围城》自1980年重印以来,多次重版,在社会上掀起一股《围城》热。1990年电视剧《围城》在中央电视台播放,接着各省、市电视台也先后转播,把《围城》推向了千家万户。不仅如此,据一份资料介绍《围城》研究盛况说:“无论是数量或是质量方面,都堪与鲁迅的《阿Q正传》、茅盾的《子  相似文献   

3.
钱钟书先生的小说《围城》初版于1947年,再版于1948年,三版于1949年。从五十年代初到七十年代末,除香港和台湾出现了盗印本,国外出现了译本外,国内文学界似乎完全把它遗忘了。进入八十年代,《围城》多次被重印,不仅成了文学界而且也成了整个知识界的热门话题;九十年代伊始,《围城》被搬上电视屏幕,在更广大的读者群中引起了反响。人们究竟应当如何评价《围城》,如何看待这种“《围城》热”的现象呢?不少论者都意识到,  相似文献   

4.
<正> 作为一个学者,钱钟书先生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是知名的。但是,作为一个作家的钱钟书先生,在建国以来的几十年中却是很少有人提及的。钱先生早在解放以前,就曾出版过小说集《人兽鬼》、散文集《写在人生的边上》。一九四七年他出版了长篇名著《围城》从而确立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被誉为现代的《儒林外史》的《围城》,是描写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上层知识分子的空虚、虚伪、灰暗的精神生活的。它不象“五四”以后的革命文学那样,具有鲜明而强烈的为着革命和理想召唤风雷的战斗色彩和内容;它所描写的只是“那一部分社会”和“人类”的生活,但人们却可以借一斑而窥全豹,从知识分子们  相似文献   

5.
钱钟书是一位著名的现代作家,造诣很深的学者。他对知识分子的生活、思想,以及他们不同时期的心态变迁了如指掌,所以,写出了虽数量不多却颇有影响的小说。一部《围城》震动了整个文坛,李健吾称它为“新《儒林外史》”,并以能在他和郑振铎主编的进步刊物《文艺复兴》上发表这部杰作“为荣”。①它先后被译成俄、日、英、法、德等国文字出版,受到了国内外读者的欢迎。如果说,《围城》是钱先生的长篇代表作,那么,《猫》便是他的短篇代表作了。它们都发表在四十年代中期,又都是反映抗战时期上层知识分子生活的佳品。所以,也可以把《猫》看成是《围城》的姊妹篇。本来《围城》和《猫》作为钱钟书的名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理应有一席之地,但是,  相似文献   

6.
钱钟书的《围城》是一部探讨人类命运的深含哲学意蕴的现代寓言。小说以主人公方鸿渐的人生经历,演绎了“围城”的意象,展示了现代人的精神危机和生存困境;而命运的偶然性和人的盲目挣扎,又寓示出人生是一座永远也走不出的围城。  相似文献   

7.
《围城》中的知识分子与知识分子的“围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围城》小说的主题在社会学意义上可以转化为中国知识分子的“围城”。就“围城”的本土含义而言,这座城堡特指中国人的脸面观。所谓“脸”即是中国知识分子所应具有的人格特征及理想,其内涵为知耻,而“面子”则表示中国人所讲究的一种关系状态,其内涵为自我掩饰或虚饰。钱钟书在书中通过对留洋博士方鸿渐的遭遇描写,生动而形象地刻画了中国知识分子在脸和面子之间所处的紧张性和困境,并以讽刺的笔调描写了一群学者对前者的放弃和对后者的追逐。而这一意蕴正合钱钟书在学术上对中国人做人中的“方圆”问题所做的精辟解析  相似文献   

8.
《围城》不像古代小说那样,明显引用他书材料,但是这并不表明《围城》没有使用他书的材料.其实钱钟书先生《围城》中大量的名言隽句都是借用古代经史子集或外国典籍中的材料加以生发的,只不过由于作家的艺术手法非常高妙,让人不易察觉罢了.《围城》的本事大致是采用“点铁成金”与“夺胎换骨”化用而成.  相似文献   

9.
《围城》寄寓了一种超越“围城人生”困境的处世哲学———目光放近,乐观振作! 这来自于钱钟书一贯的人生态度。小说通过对方鸿渐在产生“围城”理念前后不同的人生态度及生存状态的叙述比较,指出了目光放远万事皆悲的人生困境,同时寄寓了“目光放近,自应乐观,以求振作”的超越理念,并以积极面世的典范人物引领方鸿渐树立起积极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0.
《围城》的钟摆意象与存在主义哲学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说《围城》是钱钟书对存在主义哲学的最高文学领悟。作品描述了方鸿渐等人在法国邮轮、上海、三闾大学等地的“生存活动”。小说在人们奔走挣扎的困境中 ,在昭示着人生百态与“类”的劣根性的同时 ,将存在主义哲学的“自由选择”、“存在先于本质”和“荒诞”理论运用于极致 ,表现出作家与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思维契合。  相似文献   

11.
钱钟书的长篇小说《围城》于一九八○年再版后,引起了知识界的轰动。敏泽称之为“讽刺艺术的杰作”,李健吾誉之为“新《儒林外史》”。“的确,以讽刺抗日战争时期国统区知识阶层为着眼点的优秀长篇小说《围城》,作者以其超众的才华和渊博的知识,用富有哲理而又轻松幽默的语言,以高度的智慧和素养,描绘出那些知识分子的愚妄和自私,庸俗和无耻,绘出了一幅新儒林的群丑图,令人联想到我国古代著名的讽世小说《儒林外史》。难怪夏志清在他的《中国现代小说史》中推崇“《围城》是中  相似文献   

12.
女作家罗淑(原名罗世弥),四川简阳人,生于一九○三年。一九二九年赴法留学,一九三二年回国后曾在上海南翔立达学院高中部任教,并从事创作和翻译,翻译过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怎么办》节译本(取名《何为》)。一九三八年二月底,因患产褥热病逝于成都。罗淑引起文坛注意的,是她于一九三六年写的第一篇小说《生人妻》。当时的《文学季刊》主编靳以说:“《生人妻》得到许多读者热烈的赞扬。”李健吾  相似文献   

13.
钱钟书的长篇小说《围城》是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佳作。其深刻的思想和精湛的艺术使之在国外评论界享有盛誉,被认为是本世纪最优秀的小说之一,是现代中国小说中最伟大的一部。它的成绩是多方而的,本文仪就其心理刻划,作一粗浅探讨。一《围城》素有“新儒林外史”之称。  相似文献   

14.
钱钟书的《围城》首次发表的时间是在1946年到1947年间,而其后的文学史著作提到的不多,直到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把《围城》放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才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围城》以其独特的思想和叙事风格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奇迹。小说以讽刺的笔法创造出一种既具有喜剧色彩又蕴涵现代哲学意味的人生悲剧。  相似文献   

15.
1 钱钟书在《围城》的《序》中说:“在这本书里,我想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写这类人,我没忘记他们是人类,只是人类,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作者的想法已经实现了。在《围城》中,作者描写了抗战时期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一部分——沦陷的上海、国统区的城镇及其社会风貌,描写了在这个环境中活动着的一批上层知识分子。小说对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国民文化心态、人际关系和上层知识分子的丑恶灵魂进行了尖锐的讽刺,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16.
钱钟书先生的长篇小说《围城》描写的是1937年7月到1937年末的人和事,此时的中国正处于极度动荡的时期,但《围城》却“情愿抓取不甚动荡和社会一角材料“描写了一群置国难于不顾的一类知识分子群体的和个人的灵魂,这是《围城》  相似文献   

17.
卢沟桥事变发生之后,朱自清先生转往大后方,他写信给当时在上海教书的李健吾,请他就近接济自己住在扬州的老父亲,李健吾自然不会让老师失望。那么,朱自清先生何以有信心如此重托他人呢?原来,这二人之间早已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1925年暑假过后,朱自清先生应聘来到清华大学担任了中国文学系的教授。李健吾这时刚好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毕业,考取了清华大学中文系。上第一堂课,朱自清先生点名,点到李健吾时,问道:“李健吾,这个名字怪熟的,是不是常在报纸上写文章的那个李健吾?”李健吾回答“:不敢瞒老师,是我。”确实是在师大附中读书…  相似文献   

18.
钱钟书先生的《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长篇小说,一部杰出的讽刺作品。《围城》中那色彩瑰丽的比喻,散发出诱人的芳香;那些巧比妙喻,又恰似串串珠玑,清凌作响。这增添了小说的声色,也形成了它语言艺术的一大特点。《围城》中的比喻有好几百处,它的魅力...  相似文献   

19.
重读钱钟书及其《围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认为,钱钟书及《围城》近三十年的沉默,主要是因为客观的社会状况,作家个人及文本本身的原因,并非单纯政治干预文学的人为现象。重读《围城》关键是要确立新的阅读意识,《围城》是一部优秀的小说,但无需过分拔高作家及作品的主观社会意识。  相似文献   

20.
《围城》主题的深层意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钱钟书的长篇小说《围城》,不少评论家已经评论过了,关于它的主题,见仁见智,各有所据,但说到点子上的不多。电视连续剧《围城》放映以后,刊头报端,也是论者纷纷,却也少有直指心源之见。还有人对杨峰的片头题词提出质疑,认为它未能切中主题或不能完全概括《围城》的思想内容,这是不了解《围城》的用意所在,没有从整体上把握方鸿渐形象塑造的真实内涵所造成的迷惑。杨绛是最了解钱钟书的,也最了解《围城》的主题和方鸿渐形象最深层的思想意蕴。她给《围城》电视剧的片头题词说:“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婚姻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