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祭祀诗是附丽于宗教祭祀活动的一种文学形式,作为一种宗教文学,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时代特征和地域性,是我们借以窥测自己民族文明发展的一个窗口。《诗经》与《楚辞》是中国诗歌的两大源头,是南北文学的代表,两书收集了许多祭祀诗歌。文章拟从《诗经·周颂》与《楚辞·九歌》祭祀诗祭祀对象的不同,来看南北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视人伦亲情的国度,亲情诗在中国诗歌中是一个重要的题材领域.<诗经>是中国诗歌的源头,自然也是中国古代亲情诗的源头."诗三百"中有关人伦亲情的篇目和诗句随处可见.<诗经>以形象而质朴的语言写出了上古时代的浓浓亲情,体现出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睦的人伦理想.自<诗经>以来,亲情诗不绝如缕,蔚为大观,凝结其中的丰富深厚美好淳真的亲情,构成中国文学、中华文化的华彩乐章.  相似文献   

3.
《诗经》的教化功能及诗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作为一部文学巨著,它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人们从不同角度对<诗经>的接受和解读,又奠定了我国古代诗学的基石.本文从哲学层面,对<诗经>的社会功能与文本意义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诗经·秦风·权舆>是一首王族宗亲慨叹今不如昔的作品,为当时秦国社会变革的一种反映,折射出奴隶主破落与"士"阶层兴起这一时代发展趋势,其产生与秦国特有的文化、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和统治策略有关.  相似文献   

5.
《诗经》作为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诗经》中的祭祀诗大量描述了对"上天"、对"祖先"和对"自然"崇拜的社会现象,生动反映了古人具有的敬畏意识,是中国古代社会朴素的宗教哲学观和政治伦理思想、自然观念的文化体现。  相似文献   

6.
关于《诗经·小雅·大田》的主旨,众说纷纭,主要有“刺幽王”、“颂美”、“省敛”、“祭祀”等几种说法。其中“祭祀”说细分为“报祭”和“因农事而及祭祀”两类。经过分析文本的字词、内在逻辑以及联系古老的蜡词,《大田》乃贵族为祈年而祭祀田祖之诗。  相似文献   

7.
在古代政治活动中,祭祀成为无与伦比的重大事件。祭天之礼是王朝大典,一直受宗周统治者的重视,祭祀作为古礼的最重要的来源,从根本上奠定了我们处理天人、人人关系的基本观念然和思想。进而影响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和人际交往原则。祭祀诗的出现与宗教观念和祭祀制度密不可分,祭祀诗是人类文化一定发展阶段的必然产物。祭祀诗的具体内容和在当时的特殊地位完全是由宗教观念的特点和祭祀活动的地位所决定。我国现存的最古老的祭祀诗都包括在《诗经》中,可以从祭礼的形成与发展,以及祭礼和传统文化的关系来研究这部分诗歌的文学史和思想史价值。  相似文献   

8.
祭祀是《诗经》时代的一种重要文化,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特征和社会意识形态.分析研究祭祀诗,对于《诗经》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祭祀诗思想内涵的分析,试图阐明周人尊天命、敬仁德、尚英雄的观念.  相似文献   

9.
对张西堂先生的<诗经>研究进行评析,以其<诗经六论>为依据.张西堂认为<诗经>是中国古代的乐歌总集;古代并无采诗之事,故亦无古诗三千而取其三百之事;孔子删诗亦不可信;关于<诗经>的体制,张先生认为"南"与"国风"不同,南、雅、颂都是乐器;张先生驳斥了<毛诗序>之种种谬妄,对于<毛诗序>之作者,张先生亦力辨其非.对于<诗经>的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张先生也有剀切入里的分析.张先生的<诗经>研究,对于后人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虽然有的结论可商榷,而张先生的研究方法,主要是罗列比较法和以诗证诗法,体现了朴学的严谨扎实的学风.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诗经》的雅、颂篇中农事诗的剖析 ,可以看出这些上古神话和发育不完全的史诗折射出原始初民强烈的祖先崇拜意识和拜土意识 ,这些诗歌是农事诗 ,也是宗教祭祀诗。  相似文献   

11.
<诗·郑风>的艺术成就与其意象经营艺术分不开,<诗·郑风>意象生成既是先秦"天人合一"哲学思想观念下的自然产物,也是郑地图腾和原始宗教的产物.它们或由意生象,或由象生意,具体而言,<诗·郑风>的作者或借助文化传统构建意象,或利用汉语谐音、多义而生成意象.<诗·郑风>意象艺术给后世对<诗·郑风>诗歌主旨解读及其文学创作都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的<诗经>意象研究呈现出繁盛态势.一是文学的文化研究成为<诗经>意象研究的热点.众多研究者从图腾崇拜、生殖崇拜、神话、巫术、民情、风俗等文化背景来考察<诗经>原型意象的内涵及生成缘由,使当代<诗经>研究在跨学科、多视角的研究形态中呈现出新的活力.二是对<诗经>文学意象审美蕴含及功能意义的研究也取得了丰硕成果,这对于深化<诗经>文学化研究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诗经》祭祀诗的不同标准加以辨正,从而完成对《诗经》祭祀诗的界定,并得出结论:祭祀诗因其独有的社会功能和历史地位,在《诗经》中应自成一类,而凡言及祭祀或用于祭祀的诗篇,皆应列入此类。  相似文献   

14.
<周颂·臣工>是<诗经>农事诗中比较重要的一篇.关于这首诗的主旨,迄今主要有"诸侯助祭遣于庙"、"戒农官"、"籍田"、"省耕"和"祈谷"等五种观点.经考察<臣工>的字词含义及诗中的用历情况,可知此诗是周天子在籍田上祈麦实而戒农官的一首诗.  相似文献   

15.
祭祀诗是《诗经》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见于《周颂》。《诗经》中祭祀诗数量之多,说明了祭祀是周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些祭祀诗的祭祀对象,可以清楚地看到周人的宗教观念,即祖先崇拜、英雄崇拜和以德配天的天命观。  相似文献   

16.
周代,吴地产生的最早的歌谣为清代沈德潜选入<古诗源>中的两首吴地诗歌<渔父歌>和<吴王夫差时童谣>.<左传·哀公十三年>记载了春秋后期吴国产生的第一位文人创作的诗歌--吴申权仪<乞粮诗>.<乞粮诗>特点之一--句尾出现的语气助词"兮",比<楚辞>早了两百多年.可以说,吴申权仪的<乞粮诗>已最早体现了周代南方诗歌句尾多用语气助词"兮"的这一特点.<诗经>中歌颂周人先祖的庙堂乐歌,如<诗经·大雅·生民>、<诗经·大雅·绵>等,虽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吴地诗歌,但却与吴国王室先祖有着密切的血缘联系.  相似文献   

17.
关于<古诗十九首>在中国诗歌史上地位的研究,今之学者多从<古诗十九首>与汉乐府以及<古诗十九首>与建安诗歌的关系入手,而对于<古诗十九首>与<诗经·国风>关系的论述尚未有专题论文涉及.本文拟从:叠字的运用与语词的化用,章法结构的承袭与比兴手法的运用等两个方面略加论述,从而理清<古诗十九首>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真正地位.笔者认为: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古诗十九首>远承<诗经·国风>,近接汉乐府,下启建安诗歌,于中国诗歌之发展可谓功莫大焉.  相似文献   

18.
以<诗经·小雅>中的几篇政治讽喻诗为例,通过对知识分子原型的追述,旨在探究<诗经·小雅>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相似文献   

19.
文章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诗经.行苇》作品的有关字词、三礼的材料以及金文的材料,对这首诗所写及的礼仪进行考释,认为诗歌所写礼仪是天子大射礼。  相似文献   

20.
<诗经>中直接或间接写到酒的诗有五十余首,这些作品涉及男女婚恋,家庭生活,朋友欢愉,君臣燕飨,宗庙祭祀等各个方面,反映了"诗经时代"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生活,同时也折射出那个时代隆礼、重德、宗亲、尚和的礼乐精神以及在漫长的"诗经年代"中这种思想文化的变迁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