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传统慈善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与现代中国慈善文化的缺失形成鲜明对照,中国历史上的传统慈善文化非常发达。中国的传统慈善活动源远流长,形成了尊老爱幼、扶危济困、邻里互助等优良传统。明末及清前期,慈善事业日趋兴盛。进入近代以后,随着中国社会的急剧变化,传统慈善事业开始了近代转型。弘扬中国传统慈善文化,发展慈善事业,对于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高红  窦正斌 《东方论坛》2007,(6):114-119
慈善事业的发展必须依靠现代慈善理念的支撑.由于几千年中国封建文化传统的影响,计划经济时代国家对慈善意识形态的批判,以及政府对民间慈善空间的挤压甚至替代,致使中国社会缺乏现代慈善理念,主要表现为人本权利观、公民公共意识与社会责任意识以及理性财富观的匮乏.培育现代慈善理念应从批判地吸收中国传统慈善文化的慈善资源、倡导公民之间普遍化的互惠、培育公众公共精神品质以及营造良好的制度空间等着手.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慈善伦理的理想与现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慈善的本质是伦理的,是自愿奉献的道德行为,具有理想性。在当前中国多样文化并存的条件下,对于慈善伦理观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但同时必须坚持正确的导向。慈善伦理中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背后,有着深刻的文化动因。中国必须大胆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有价值的慈善理念,同时在弘扬民族仁爱精神的同时,将传统的慈善伦理提升为现代社会的慈善伦理。作者认为,必须以财富观,人生观为突破口,以诚实守信为重点,以尊重人格为前提,加强当代中国慈善伦理建设,实现理想与现实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文化现代化是一个国家现代化进程不可逾越的阶段,如果不能在文化层面完成现代化,那么将很难真正实现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科学发展观将文化现代化放在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是指导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崭新理论。因此,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文化内涵,把握中国文化现代化发展的规律,统筹兼顾,科学制定文化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对推进中国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慈善文化的内涵与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慈善文化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生成发展,它是人的崇高思想境界和价值取向,是一种优良的道德传统。作为历史的必然选择,我们应将慈善文化传承下来,并发扬光大;在实践中,应对影响作用慈善文化发展的因素进行整合,即从主观和客观两大方面进行努力,构建新的慈善价值观,实现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6.
美国慈善事业发展的推力是其罪富文化、互济文化和个人主义,中国式慈善与其特有的仇富文化、救急文化和父爱主义密切相关。我国现代慈善事业的发展须扬弃传统慈善文化资源,吸收西方先进的慈善文化元素,培育公民社会,营造良好的慈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7.
近代中国慈善教育事业经历了发轫、初步发展、兴盛和衰落等四个阶段,不同阶段都呈现出不同的内容特点与时代表征.纵观其发展进程,它不仅是一个中国慈善事业由传统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也是一个中西慈幼文化融合的过程.近代中国慈善教育事业在继承传统做法的同时又注重借鉴西方慈善良法,救助了众多孤苦孩童,并结合时代需要,重视教养兼施,传授适当技能,使其自食其力,自立于社会,这有利于中国社会的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8.
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加上政府在法律和政策方面的不完善,以及慈善机构本身的问题造成了我国慈善文化一定的缺失。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我们必须加强政府在慈善文化建设中的倡导和规范作用以及慈善机构自身建设,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培育公民的慈善意识,共同营造我国慈善文化建设氛围。  相似文献   

9.
郑观应的慈善公益思想有着丰富的内容和鲜明的特点,与同时代其他慈善家的思想一起汇合成了近代中国慈善公益思想的宝库。郑观应的慈善公益思想在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有着重要的启示:中国政府应该承担更大的社会职能,以履行国家之善;在发挥政府社会职能的同时,中国要大力培育民间慈善组织,以推行社会之善;同时要在学习西方慈善文化的基础上重构适合中国本土的现代慈善文化,以促使人心向善。唯如此中国社会才能真正走上和谐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之“慈善”及其他相关语词的基本内涵,与现代“慈善”概念的基本精神相距甚远,有代表性之六种类型的传统慈善行为,具有浓郁的封建宗法性或宗教性,并不具备现代慈善事业所必备的非官方性和社会公益性。中国未来的社会慈善事业,必须适应社会时代的历史变迁,走出宗法、宗教思想传统,与现代公民社会的建设进行互动,才能健康发展,并成为建构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柱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