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文章使用CLDS 2014年截面数据,选取客观因素、主观因素、社会环境因素、政治因素和控制变量共五类16个变量作为个人主观社会地位的潜在影响因素,利用Ordered Probit模型来识别并分析各变量对个人主观社会地位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对个人主观社会地位的影响要远大于社会环境因素;政治参与会显著提升个人社会地位认同感。这说明人们在自评社会地位时,虽然参照了身边的社会环境,但更多地是参照自身的主、客观因素。此外,文章在识别影响因素的过程中采用模型变换的方式,深入分析了父代社会地位对子代主观社会地位的影响机制,发现父代的先赋优势会通过提升子代的收入、教育和户籍等因素来提升子代的主观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力量的不断介入,公民参与的内涵和形式正在发生显著的变化。本文以大学生网民为例,从社会资本理论视角,定量分析了社会信任对网络公民参与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为公民参与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有助于扩展大学生的公民参与。在网络空间,大学生的公民参与方式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其中参与程度最高的是网络信息获取行为,其次是网络信息表达与讨论行为,而网络行动的参与程度最低。研究还发现,社会信任对网络公民参与有显著影响,其中网络人际信任和政治信任对网络公民参与的影响是正向的,但现实人际信任对网络公民行动的影响则为负向。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社团组织和人际关系一直以来都被认为与西方社会存在显著差异,在独特的制度、文化及组织情境性下,我国社团组织和人际关系对公民政治参与的影响及其网络机制是否具有独特的情境效应?基于CGSS 2005城乡居民样本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社团卷入对我国公民制度化和非制度化的政治参与都有显著正向的影响,在公民政治参与中主要发挥了一般普遍性的社会建构作用;而人际网络对公民制度化的政治参与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反向作用于公民非制度化的政治参与,在公民政治参与中发挥了独特的资源动员作用。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在对制度化政治参与的影响中,社团卷入与人际关系具有相互增强的交互作用,这拓展了现有研究中人际网络依赖于组织网络的调节机制模型。  相似文献   

4.
娱乐至上的时代,网络政治参与也呈现出明显的泛娱乐化的倾向,表现为网民政治参与的休闲娱乐的心态、赶集看热闹式行为和参与结果的潮流化、烂尾化,究其原因,除了泛娱乐化社会环境的深刻影响和生活压力巨大迫切需要心理宣泄以外,也与网民政治参与不足的历史,网民构成的“三低”结构,参与渠道不畅的现实以及参与效果式微的无奈等等密切相关。网络政治参与泛娱乐化的倾向会给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带来多方面的负效应,需要通过正确的公民教育和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建设来加以引导和规范。  相似文献   

5.
调查分析了影响英语听力理解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观因素主要包括语言知识因素、情感因素、心理状态、文化背景等;客观因素主要是指来自于听力材料本身的影响,包括时间变量、语言、句法以及视觉上的支持等。通过了解这些因素,有利于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体作用,从而促进听力理解技能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6.
利用微博把常项评选活动作为网络动员的主要载体,将组织内的动员转变为以社会化动 员为主、组织系统内动员参与为辅的网络动员。通过社会化的动员,利用微博和网络投票相结合,将活 动的效果和影响力进行放大。通过对微博动员、网络投票、微访谈等动员方式和动员效果进行分析,可 观察到动员方式和参与范围关联度较强,而微博动员和传统网页流量关联度低。因此,在开展面向普通 群体的网络动员时,参与方式不能设置较高门槛;在面向有较强动员能力的网民时,参与条件必须明晰 且具有竞争性,能够通过在活动中的互动不断调动其积极性。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化的应用,网络技术的普及,再加之权利意识的觉醒,民主化趋势的加强,公民借助网络表达政治主张,诉求政治利益,成为政治生活的常态现象。这一参政渠道既具积极意义,也有消极影响。网民身份的虚名化和模糊化,网民政治表达的非理性和极端化,网民政治情感的情绪化和民粹化,使得网络政治参与的限度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关注。拓宽参政渠道,推进制度化建设,树立信息权威,规范网络秩序,培育公民文化,提高网民素质,是破解这一时代课题的必由路径。   相似文献   

8.
网民对社会群体性事件的持续关注形成了网络舆论,它反映了公众的政治参与意识,而网络舆论在社会群体性事件中所起的作用,可以看成是网络舆论在政治参与中的作用.就我国当前的情势而言,网络舆论是政治参与的有效途径,对政治参与发挥着积极影响.当前,需要从引导网络舆论、构建法律和制度基础等多方面着手,为实现公民参与政治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9.
在网络整体环境中,网络使用者分为贡献者和潜水者两类。网络中存在许多影响使用者是否继续留在网络上并发表意见的相关因素,使用者的从众心理、务实心理、安全隐私心理等主观因素,以及网站的限制、使用者的经济因素、使用者个人能力的限制等客观因素,都成为影响网络使用者是否隐匿成为网络上的潜水者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因素包括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如词汇量、阅读任务、猜词能力、语境线索等。本文分析这些影响因素的目的是对词汇附带习得进行有效调控,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启示。  相似文献   

11.
网络建议型政治参与仅代表为部分网民参与的意见,未来发展应是政府将网络建议型政治参与机制纳入政府工作条例,用规章制度保证网络问政的健康运行,使网络问政成为公民权力和载体平台。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公民政治参与提供了新的平台。在城市,数量庞大的网民通过网络参政议政,深刻地影响着政府政策的制定实施。作为农民的主力,新生代农民工日益成为网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就网络政治参与而言,他们既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也面临着诸多需要正视的困难。  相似文献   

13.
发端于网络的"抵制杜汶泽"事件,由于微博环境的影响和催化,内地参与抵制的网民在短时间内大量集结,事件升级速度快,影响范围大,最终导致杜汶泽参演影片票房惨败,杜汶泽本人宣布退出娱乐圈。其发展过程在内地与香港都呈现出典型的网络群体极化征候。民主社会、法制社会和文明健康网络的建设,需要人们理性使用网络舆论的话语权,恪守公民基本道德。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有其复杂因素,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片面的人生观和薄弱的法律意识,不成熟的认知结构,情绪易激动性和意志的双重性,盲目从众性心理等是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的主观因素。同时,不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因素和社会的负面影响是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的客观因素。  相似文献   

15.
豪放词成熟于北宋中晚期,它的奠基人是苏轼。要探究苏轼豪放词风形成的原因,需要考虑两方面的因素: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客观因素是指作品风格受作家生活的时代的制约,受本民族中美理想的影响,受作家阶级的局限。主观因素则表现在作家生活实践,作家所受的思想影响,作家本  相似文献   

16.
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学习效率不仅与客观因素有关,还受到主观因素的控制和制约。而且后者被认为是影响外语学习者学习效率的主要因素。本文从学习者的情感特征,认知方式和学习者策略三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其学习效率的主要因素特征,学习者与这些因素的关系以及教师如何有效地控制和调节这些因素,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7.
网民作为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的核心主体,其参与行为直接影响舆情的形成与发展过程。通过问卷调查对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网民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并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网民对食品安全事件负面报道的关注度,对政府“快速调查网民质疑的行为”的评价,对政府“及时回应行为”的评价等是影响其舆情参与行为的重要因素。政府应加强对新闻媒体的监督与引导,完善与发挥媒体的议题设置功能,提高食品安全网络舆情应对能力,并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8.
传播技术对社会整合与民主参与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命题。本文通过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2013年的数据,实证检验互联网使用究竟促进还是抑制了公民参与行为,日常生活中不同类型的互联网使用方式与公民参与之间的关系,从而进一步分析互联网对民主政治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对公民参与带来积极影响"这一基本判断在中国社会依然成立;我国公民参与行为受到结构性因素的影响;从具体行为来看,网络信息搜寻行为对线下公民参与有积极影响,网络信息搜寻行为、网络社交活动、网络娱乐消遣行为均对线上公民参与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人口老龄化和城市化的背景下,采用武汉市移居老年人的调查数据,对其社会适应的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调研。结果表明,移居老年人对城市社会的适应仍处在一个初级阶段、一个较低的水平。收入和参与社区活动的频率是影响其社会适应的客观因素,社区归属感和生活满意度是影响其社会适应的主观因素。形成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是社会结构没有提供及时、有效的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20.
论现代社会的社会动员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该文论述了现代社会影响、动员人们思想、行为的内容、方式、结果,以及相对于过去时代的发展。提出传媒、竞争、参与是现代社会影响、动员人们思想、行为的主要途径。概括了传媒动员、竞争动员、参与动员的特点。论述了这些动员对人们思想、行为影响的性质与方式。为人们适应、驾驭现代社会提供思路,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