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篇文章或一件工艺品,一经作者创作出来,便可供人们阅读或欣赏。人们可以通过视觉来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了解作品中所表现的内容的风格。而一首声乐作品的创作,则与之不同,它是由词曲作者运用艺术语言和艺术手段创作完成的停留在纸面上的“静物”,人们不能直接从乐谱上受到感染并欣赏它。要想让其成为有声、有字.有情、有形的“活”的歌唱艺术,形成感染力,就一定要经过演唱者的再创作。  相似文献   

2.
语文是学科教学中最能集中体现和实施审美教育的教学科目,它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美育中的爱美的教育、情感的教育、人品的教育和艺术的教育。1.美育要寓于想象之中文学不同于绘画、雕塑、舞蹈等艺术有一种物质存在的实体,具有直观性。它是“语言的艺术”,是借助于语言塑造形象的。据此,我们在教学中就必须充分发挥“想象的艺术”,让学生通过语言媒介,在脑海中想象出作品所描绘的情景,让他们动用全部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在作品所能提示的空间内驰聘想象,补充形象,使形象的意义更加丰富。如在《纪念刘和珍君》一文的教学中,教师…  相似文献   

3.
达利的绘画以“奇特”、“怪异”著称,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欣赏了达利的作品后带给人们的是惊讶,让人们感叹他的才华。他创作的思维方式、他的观察方法与其他画家不同,正是这种不同对我们《图形创意》教学有很大的帮助,活跃了我们的课堂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创作热情。  相似文献   

4.
声乐教学中往往会出现重“声”而轻“情”的现象,为使学生演唱取得“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声乐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设置情境。启发学生,使学生真正把握作品,完成作品的二度创作。  相似文献   

5.
电影艺术各种表现手段的处理方式及其感受效果是多种多样的。“异感”即是其中之一。所谓异感,即异样之感或异常之感的意思。它通常是一种因对所感事物觉得新异而去努力认知其为何如此的心理活动。作为一种比较常见的心理活动,它也比较多地存在于电影的感受过程中。本文所说的电影异感,则涉及创作和感受两个方面。就前者而言,它是指电影作品给观众以新异的(大量是相对而言的)刺激,可名之曰“异感处理”;就后者而言,它是指观众接受电影作品中的新异性刺激并去认知它的含义的一系列心理活动,可名之曰“异感接受”。电影《芙蓉镇》  相似文献   

6.
音乐具有三度创作的艺术环节.它除了一般艺术所具备的创作和欣赏这两个艺术环节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中间环节--音乐表演.只有通过音乐表演才能更好地将作者的作品展现给听众,让听众了解作者的意图,进而根据自身的修养及见解增强对作品的理解.这个重要的中间环节,既影响着听众对作品的理解,也影响着作品的流传.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艺术欣赏(解读)活动的创造性问题,不能把欣赏看成“再创造”,它是艺术活动大循环(创作—作品—解读)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没有解读,创作的功绩——作品就不能存在。创作和解读活动重合的方面是作品的关系联络,它指引着作品所指。但解读在找出作品关系联络的同时,就将自身的期待和估计给与了作品,这就拓展了作品内涵。作品在历史中的延存则表明,作品的生命力有赖于观众和读者的作为。  相似文献   

8.
一艺术活动的意义前言此处所谓的艺术功能,换言之就是艺术的作用或任务。但对它进行考察,现代美学或艺术哲学却是漠然置之,其原因或许与讲究学问的客观性有关。在艺术世界里明确的存在之物是作品,因此艺术哲学喜好以它为考察对象。诚然,也提到艺术的创作和欣赏方面,但它们却是心的过程,所以对艺术的考察,不论怎样,不能不有主观的推论介入其间。更何况,艺术的功能具体地说就是特定的作品对于特定的人有何作用的问题,因此所论所说人们会怀疑是言之无物。  相似文献   

9.
空灵艺术作为教学中的艺术,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能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质,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体实施上,教师可本着求实、适度、科学的原则,让学生在“空灵”中“悟”,在“空灵”中“做”,让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得到有机统一,产生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一、艺术教育潜移默化的作用  艺术教育在学校所设课程中占有的比例一般说来是较少的,而艺术教育对青少年的影响又不是直接,是潜移默化的,犹如迎春的小雨一样,是润物细无声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教学特点,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去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使艺术教育发挥出陶冶情操,培养品德的作用。  艺术教育达到传统教育的目的手段之一是欣赏课。在欣赏之前首先要对欣赏的作品进行了解,掌握它的风格特点,表现手法及作品所表现的主题,再根据作品的不同手法创作意图和内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欣赏方式。如:《二泉映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