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在具有正确的道德规范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广义理性人”寻求物质利益和非物质利益的最优组合,以求达到自身总利益的最大化,此过程仿佛是在“无形的手”的牵引下,它解决了传统西方经济学中存在的一些个人利益与团体利益冲突的矛盾,实现了个人与团体利益最大化的统一,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社会利益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状况与缩小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呈日趋扩大趋势 ,究其主要原因 ,一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 ,一是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所以 ,“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的相互协调、共同作用 ,方可解决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不合理扩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的伦理得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看不见的手”是古典经济学论证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优越性的有力论据。在亚当.斯密看来,“看不见的手”实现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和谐与统一,具有难以言喻的伦理价值,但“看不见的手”潜含了过程的不平等和结果的不平等等伦理缺陷,具有历史的暂时性。  相似文献   

4.
引言 七八十年代,西方经济学界曾掀起以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为代表的“新自由放任”思潮。这一思潮在过去一段时期内对我们国内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弗里德曼一向积极主张,政府的作用应减低到为自由市场能够比较无妨碍的活动提供一个稳定支架。他宣称,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学说(即所谓“千百万人在市场上自愿行动,结果通过价格体系的调整作用就能使社会经济得到最好的配合”),“就今天而论,是非常重要和切合的”。  相似文献   

5.
中间组织的交易成本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协调经济活动有不同的制度形式:经济理论主要关注通过价格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进行的市场协调;组织理论则更注重通过等级制这只“看得见的手”来协调企业的内部行为。市场和企业被视为两种最重要的协调制度形式,即被认为呈一种“双峰分布”。但现实中,大量的交易却在中间组织中进行,即“中部隆起”而不是“双峰分布”。本文在制度经济学框架下用交易成本经济学的方法探讨了中间组织的内涵、性质、生成机理和边界的确定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理性人假设理论,从政府作为市场经济中主要理性人的角度,阐述政府理性行为,分析其操作规范,并提出促使我国政府行为理性化的思路。一、理性人假设理论理性人是西方经济学所作的关于人类经济行为的基本假定。在西方经济史上,亚当·斯密《AdamSmith)是最早作理性人假设的人,在他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及来源》一书中,理性人特指资本家,不包括其他经济参与者。斯密认为理性人是完全自私自利的经济人,其行为的基本动力是经济利益最大化,经济运行由“看不见的手”所指引,资源配置和利用由完全竞争的价格机制来解决,政府不干预…  相似文献   

7.
经济人和道德人的统一———评《经济人和道德人》肖启明唐继肖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重义轻利”、“尚德轻得”的倾向是十分明显的,它要造就的人是一种单向度的“道德人”;而西方市场经济条件又孕育着亚当·斯密的所谓“经济人”,人们在行为中只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8.
郝贵生 《中华魂》2013,(5):16-20
“看不见的手”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亚当·斯密的经济学理论有一个极其重要的观点就是“看不见的手”的思想。他认为,在商品生产和交换过程中,每个人都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客观上就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和他人利益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资源配置机制逐渐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地位日益凸显,但这并不排斥政府的正确引导和必要的干预。在面对农业自然资源的这一“准公共物品”时,我们经常面临着两难的选择。必须把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紧密配合、协调运用,才能真正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看不见的手”是斯密经济学理论中引用频率最高和最为著名的概念。要全面正确地认识这只“看不见的手”,就应该从分析它在人的利己心和利他心之间所起的桥梁和中介作用的基础上 ,揭示其所蕴含的伦理价值 ,进而深入探讨“看不见的手”对于市场经济发展和完善所具有的伟大作用。  相似文献   

11.
“看不见的手”是指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背后存在着的某种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法则的力量。市场中,“看不见的手”自发地调节市场,调节市场的资源配置和平衡。不仅经济领域有“看不见的手”,其它领域也有“看不见的手”的力量和作用。“看不见的手”兼具了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伦理发展的双重功能,能够自发沟通私利与公益,调整和促进社会公正,但也存在着功能缺陷和伦理局限。只有“看不见”与“看得见”的两手相辅相成,才能使社会的调节功能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2.
“经济人”假设对我们分析社会主义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还是有用的,但不能完全照搬。首先,在经济活动的动力问题上,西方经济学家认为激励“经济人”活动的唯一动力是个人经济利益。自然,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经济活动的动力问题,同样是经济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主义国家决不能无视企业和劳动者个人的经济利益,否则,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不可能有持久的强大的内在动力。其次,在处理人们相互关系问题上,“经济人”在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要获得他人的帮助,唯一途径是通过等价交换。只要是市场经济,人们之间都必须通过等价交换来发生经济联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自然不能例外。最后,在个人利益、企业利益与国家、社会整体利益关系问题上,按照“经济人”假设,不仅不存在矛盾,  相似文献   

13.
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自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重新兴起,大有成为当今西方经济理论主流的趋势。这一思潮在空前发展中自然也传入中国。近年来新自由主义被中国有些学者做了某种变形,并把“国有”现象与政府管理绝对地等同,似乎弱化政府管理就可以解决像产权矛盾等社会经济问题。本栏目的6位作者都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他们曾共同探讨了政府管理必要性这一问题,认为法治下的社会经济管理应当是政府管理的强化,至于所谓“中国政治的一个悖论现象,国家机构不履行国家职能,而是层层职能机构正在演变为追求各自利益的行为主体”,则要归属另外一些研究范畴,譬如从行政建设方面予以解决。陈勇勤教授的论文主要强调“政府对社会的管理具有永恒性”,认为要区分国家与政府,要理解自治的度和政府管理的度,而与“K域问题”相联系的自由主义与政府管理的争论,关键在于以法制作为判别标准。柴志春、谢洪波、范国英、陶宏伟、王朝旭的论文分别针对中国土地市场、中国企业制度变革、中国股票市场、中国金融、中国社会福利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新自由主义不适合中国国情,政府、国有企业全面退出经济舞台不是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的本质。我们希望这组论文能够推动对政府与社会经济管理问题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政府与金融     
陶宏伟 《南都学坛》2005,25(4):97-99
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自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重新兴起,大有成为当今西方经济理论主流的趋势。这一思潮在空前发展中自然也传入中国。近年来新自由主义被中国有些学者做了某种变形,并把“国有”现象与政府管理绝对地等同,似乎弱化政府管理就可以解决像产权矛盾等社会经济问题。本栏目的6位作者都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他们曾共同探讨了政府管理必要性这一问题,认为法治下的社会经济管理应当是政府管理的强化,至于所谓“中国政治的一个悖论现象,国家机构不履行国家职能,而是层层职能机构正在演变为追求各自利益的行为主体”,则要归属另外一些研究范畴,譬如从行政建设方面予以解决。陈勇勤教授的论文主要强调“政府对社会的管理具有永恒性”,认为要区分国家与政府,要理解自治的度和政府管理的度,而与“K域问题”相联系的自由主义与政府管理的争论,关键在于以法制作为判别标准。柴志春、谢洪波、范国英、陶宏伟、王朝旭的论文分别针对中国土地市场、中国企业制度变革、中国股票市场、中国金融、中国社会福利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新自由主义不适合中国国情,政府、国有企业全面退出经济舞台不是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的本质。我们希望这组论文能够推动对政府与社会经济管理问题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政府对土地市场的宏观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志春 《南都学坛》2005,25(4):89-91
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自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重新兴起,大有成为当今西方经济理论主流的趋势。这一思潮在空前发展中自然也传入中国。近年来新自由主义被中国有些学者做了某种变形,并把“国有”现象与政府管理绝对地等同,似乎弱化政府管理就可以解决像产权矛盾等社会经济问题。本栏目的6位作者都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他们曾共同探讨了政府管理必要性这一问题,认为法治下的社会经济管理应当是政府管理的强化,至于所谓“中国政治的一个悖论现象,国家机构不履行国家职能,而是层层职能机构正在演变为追求各自利益的行为主体”,则要归属另外一些研究范畴,譬如从行政建设方面予以解决。陈勇勤教授的论文主要强调“政府对社会的管理具有永恒性”,认为要区分国家与政府,要理解自治的度和政府管理的度,而与“K域问题”相联系的自由主义与政府管理的争论,关键在于以法制作为判别标准。柴志春、谢洪波、范国英、陶宏伟、王朝旭的论文分别针对中国土地市场、中国企业制度变革、中国股票市场、中国金融、中国社会福利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新自由主义不适合中国国情,政府、国有企业全面退出经济舞台不是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的本质。我们希望这组论文能够推动对政府与社会经济管理问题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范国英 《南都学坛》2005,25(4):93-96
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自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重新兴起,大有成为当今西方经济理论主流的趋势。这一思潮在空前发展中自然也传入中国。近年来新自由主义被中国有些学者做了某种变形,并把“国有”现象与政府管理绝对地等同,似乎弱化政府管理就可以解决像产权矛盾等社会经济问题。本栏目的6位作者都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他们曾共同探讨了政府管理必要性这一问题,认为法治下的社会经济管理应当是政府管理的强化,至于所谓“中国政治的一个悖论现象,国家机构不履行国家职能,而是层层职能机构正在演变为追求各自利益的行为主体”,则要归属另外一些研究范畴,譬如从行政建设方面予以解决。陈勇勤教授的论文主要强调“政府对社会的管理具有永恒性”,认为要区分国家与政府,要理解自治的度和政府管理的度,而与“K域问题”相联系的自由主义与政府管理的争论,关键在于以法制作为判别标准。柴志春、谢洪波、范国英、陶宏伟、王朝旭的论文分别针对中国土地市场、中国企业制度变革、中国股票市场、中国金融、中国社会福利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新自由主义不适合中国国情,政府、国有企业全面退出经济舞台不是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的本质。我们希望这组论文能够推动对政府与社会经济管理问题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谢洪波 《南都学坛》2005,25(4):91-93
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自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重新兴起,大有成为当今西方经济理论主流的趋势。这一思潮在空前发展中自然也传入中国。近年来新自由主义被中国有些学者做了某种变形,并把“国有”现象与政府管理绝对地等同,似乎弱化政府管理就可以解决像产权矛盾等社会经济问题。本栏目的6位作者都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他们曾共同探讨了政府管理必要性这一问题,认为法治下的社会经济管理应当是政府管理的强化,至于所谓“中国政治的一个悖论现象,国家机构不履行国家职能,而是层层职能机构正在演变为追求各自利益的行为主体”,则要归属另外一些研究范畴,譬如从行政建设方面予以解决。陈勇勤教授的论文主要强调“政府对社会的管理具有永恒性”,认为要区分国家与政府,要理解自治的度和政府管理的度,而与“K域问题”相联系的自由主义与政府管理的争论,关键在于以法制作为判别标准。柴志春、谢洪波、范国英、陶宏伟、王朝旭的论文分别针对中国土地市场、中国企业制度变革、中国股票市场、中国金融、中国社会福利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新自由主义不适合中国国情,政府、国有企业全面退出经济舞台不是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的本质。我们希望这组论文能够推动对政府与社会经济管理问题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王朝旭 《南都学坛》2005,25(4):99-101
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自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重新兴起,大有成为当今西方经济理论主流的趋势。这一思潮在空前发展中自然也传入中国。近年来新自由主义被中国有些学者做了某种变形,并把“国有”现象与政府管理绝对地等同,似乎弱化政府管理就可以解决像产权矛盾等社会经济问题。本栏目的6位作者都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他们曾共同探讨了政府管理必要性这一问题,认为法治下的社会经济管理应当是政府管理的强化,至于所谓“中国政治的一个悖论现象,国家机构不履行国家职能,而是层层职能机构正在演变为追求各自利益的行为主体”,则要归属另外一些研究范畴,譬如从行政建设方面予以解决。陈勇勤教授的论文主要强调“政府对社会的管理具有永恒性”,认为要区分国家与政府,要理解自治的度和政府管理的度,而与“K域问题”相联系的自由主义与政府管理的争论,关键在于以法制作为判别标准。柴志春、谢洪波、范国英、陶宏伟、王朝旭的论文分别针对中国土地市场、中国企业制度变革、中国股票市场、中国金融、中国社会福利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新自由主义不适合中国国情,政府、国有企业全面退出经济舞台不是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的本质。我们希望这组论文能够推动对政府与社会经济管理问题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陈勇勤 《南都学坛》2005,25(4):84-89
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自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重新兴起,大有成为当今西方经济理论主流的趋势。这一思潮在空前发展中自然也传入中国。近年来新自由主义被中国有些学者做了某种变形,并把“国有”现象与政府管理绝对地等同,似乎弱化政府管理就可以解决像产权矛盾等社会经济问题:本栏目的6位作者都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他们曾共同探讨了政府管理必要性这一问题,认为法治下的社会经济管理应当是政府管理的强化,至于所谓“中国政治的一个悖论现象,国家机构不履行国家职能,而是层层职能机构正在演变为追求各自利益的行为主体”,则要归属另外一些研究范畴,譬如从行政建设方面予以解决。陈勇勤教授的论文主要强调“政府对社会的管理具有永恒性”,认为要区分国家与政府,要理解自治的度和政府管理的度,而与“K域问题”相联系的自由主义与政府管理的争论,关键在于以法制作为判别标准。柴志春、谢洪波、范国英、陶宏伟、王朝旭的论文分别针对中国土地市场、中国企业制度变革、中国股票市场、中国金融、中国社会福利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新自由主义不适合中国国情,政府、国有企业全面退出经济舞台不是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的本质。我们希望这组论文能够推动对政府与社会经济管理问题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西方微观和宏观经济学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微观和宏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核心。 2 0世纪西方微观经济学是以马歇尔、瓦尔拉斯等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对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原理的论证和充实。宏观经济学是以凯恩斯、萨缪尔森、弗里德曼等为代表的经济学家针对西方世界不断出现的现实问题 ,不断提出对策而逐渐发展起来的。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学的建立和改进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