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去算算以色列人全国的人数;把数字给我送来,我想知道。”这是((圣经》描述的第一次人口普查,不是最后一次,也不是最著名的一次。但不知什么原因,大卫王下达给军队统领约押的命令是违背上帝意志的,两人都知道这点。不过人数还是被清点了,随后出现了严厉的惩罚:在上帝表示宽恕、接受大卫表示悔过的牺牲贡品前,已经有7万以色列人死于瘟疫。  相似文献   

2.
神迹解疑     
《阅读与作文》2008,(1):4-6
《圣经》中的摩西被全能的神耶和华选定为先知和上帝的代言人,接受了将被埃及人欺压了数百年的以色列人领出埃及的使命,这一历史行程是以以色列人最后定居在迦南大地而胜利结束的。以色列人在摩西率领之下通向胜利的过程中曾出现了无数的”神迹”,这些“神迹”在为历史增添了几分魅力的同时,也给人们留下了诸多疑惑:究竟是历史因神的介入而神奇,还是历史因为后人的附会而神秘?  相似文献   

3.
以色列这个最早信仰独一神的民族将他们的信仰和生活记载成文字,它的融史诗故事、历史记载、人生哲理、诗歌以及政论于一炉的独特风格历久弥新,其中,《以斯帖记》虽被认为属于最为世俗化的作品之一,仍处处显示出上帝的能力和与以色列人亲密的交往。作为不在场的在场,耶和华主宰着书中人物的命运,引领着自己的选民。  相似文献   

4.
对于西方近代哲学,人们常从认识论,或从某一方面以实体、观念、自然、精神、人等等为题展开研究,而从基督教神学上帝的视角进行研究的则还不够。文章以基督教神学的上帝为论题,论述了上帝在近代哲学中所具有的本质——自然的与理性的本质、上帝与自然的关系;阐明了近代哲学家论证上帝的方式——经验的与思辨的方式;揭示了上帝在近代哲学中的地位以及功能——保证知识与解决难题。这些论题的研究对于弄清哲学与神学的关系,把握西方哲学的实质和发展轨迹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不同的宗教有不同的善恶观。犹太教在对"善"、"恶"独特认识的基础上形成了其极具特色的善恶观。在传统犹太教中,善恶是以上帝作为标准的——顺从上帝律法的就是善的,违背上帝律法的则是恶的;上帝还是那个全能、全知、全善的上帝,恶的存在的根源在于人本身,因为人有意志自由;上帝总是公义的,上帝会按照自己的标准惩恶扬善,而人应该笃信上帝、谨守律法,从而去恶从善,过一种道德的生活。犹太教的善恶观虽然大多体现了宗教伦理的特色,但它同样能为我们世俗伦理的建设提供一种宝贵的资源,并能带给我们更深的思索和有意义的启发。  相似文献   

6.
在尼采宣布“上帝已经死了”之前,黑格尔就已揭示出,在苦恼意识中“上帝本身已经死了”.然而,黑格尔借助于理性自我和解功能,使上帝在“实体即主体”的理性视界中得以新生.黑格尔对苦恼意识的解构与超越,一方面彻底改造并超越了以康德为代表的传统哲学的知性二元论的对立、抽象、片面与虚假性,在绝对唯心论的基础上实现了人与神、人与世界的和解;另一方面,黑格尔的超越却因其极端的逻各斯中心论对神性与人性的肢解,其合理性与合法性遭到现当代哲学家的质疑,倍受批驳和抛弃.然而,与他揭示出在苦恼意识中上帝已经死了这一可怕的事实相比,更为可怕的是,黑格尔为上帝的辩护、使上帝复活的劳作,却真的消灭了上帝.这样,黑格尔便与上帝之死,甚至也与后现代性勾连在一起了.  相似文献   

7.
犹太教与以色列人集体意识形态内在部分的国家价值观的形成有密切关系。在犹太教的影响下,以色列的国家价值观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历史的过程,犹太教的“地、城、殿”思想构成了以色列国家价值观的核心。现代以色列国的建立,为以色列国家价值观披上了一层民主、现代性的面纱,使其内容上具有了两重性——宗教性与世俗性,但这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以色列价值观的内在构成。  相似文献   

8.
水在中东的文化中占有突出的地位。水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宗教礼仪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犹太人有句俗语:上帝赐予以色列的所有奇迹都与水息息相关。水是以色列经济的关键因素,对农业潜力起着决定性作用。现代工业的发展更离不开充足、经济的水源。以色列政府非常重视“自由地到达水的源头”,使水政策与安全政策紧密联系,把水安全与国家安全等量齐观。水安全是既保障以色列水资源供应的数量和质量,又维护水资源供应的可靠性。以色列的淡水资源主要来自地表水、地下水、截蓄雨水、海水淡化。以色列降水分布极为不均,北部加利利地区的年…  相似文献   

9.
以色列是一个以犹太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阿拉伯少数民族约占全国人口的20%,是国内第二大民族。作为一个公开宣称的民主国家,以色列赋予境内阿拉伯人以公民身份及基本法所规定的各项权利,但作为一个犹太国家,以色列给予犹太人一些基于民族属性的独享特权,把阿拉伯人排除在外。建国60余年,以色列对境内阿拉伯少数民族的政策经历了很多变化,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严厉和缓和之分,但一些基本理念和手段并没有变,如认为阿拉伯人口对以色列是潜在威胁,并对阿拉伯社团实行分而治之等管控手段。以色列对境内阿拉伯少数民族的政策,实际上体现了以色列国家的两个基本性质——民主性与犹太性之间的矛盾和对立。  相似文献   

10.
尽管学者们对古代以色列人“出埃及”事件的真实性仍存在争议,但这并不妨碍人们探索和研究“出埃及”事件的兴趣和热情。“出埃及”事件是犹太文化的焦点,它为基督徒理解上帝行动提供了一个范例,并且对西方文化、文学、艺术等也有深远的影响。本文旨在论证“出埃及”事件的宗教与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1.
《北方人》2007,(2)
一日,我与上帝一同出行。路过一条河时,我看到水里有一个人在挣扎,我指着那个人问:“上帝,为什么你不去救那个人,难道他没有向你祈祷吗?”上帝回答:“不,他向我祈祷了两次,但我也救了他两次——第一次我让一根圆木从他  相似文献   

12.
黄斌 《华人时刊》2016,(4):16-17
正极度干旱的以色列,却跻身全球绿化最好的国家行列。以色列人用他们的智慧创造了一个关于水的未来。我们驱车行进在以色列的高速公路上。在路的两侧,荒凉的沙丘比比皆是,而沙漠中绿洲也时隐时现。长长的黑色滴灌管道匍匐在路边,滋润着一株株绿苗——这是以色列特有的风景。即便在60%土地严重缺水的情况下,以色  相似文献   

13.
人并不是生来注定失败的。人可被消灭,但打不败。——海明威《老人与海》  相似文献   

14.
在《旧约》(希伯来圣经 )和《尚书》中 ,我们可以看到古代以色列人和中国的上古先民在有关上帝的观念 ,以及上帝如何护佑善人和他们的国家 ,如何惩罚罪人和毁灭他们的国家方面 ,存在诸多相似看法。而在《新约》和《论语》中 ,随着保罗阐发“原罪”和“基督拯救”的观念 ,和孔子对“天命”和“君子”的义务的新解释 ,它们间的重要区别就显露出来了。这在很大程度上表征了基督教和儒家思想各自的特色。本文试以保罗和孔子的观点为代表 ,比较基督教和儒家有关罪与恶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在以色列,每当庄稼成熟的时候,靠近路边的庄稼地四个角都要留出一部分不予收割。当地人解释说,是上帝给了曾经多灾多难的犹太民族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为了感谢上帝,就用这种方式报答今天的拥有,同时又给那些路过此地的贫苦人以方便,让他们可以随时收割这些庄稼。你也许不像犹太人那样信奉上帝,但你一定知道这样一句俗语:“滴水之思,当以涌泉相报。”请以“感恩”为话题,自拟题目作一要求。[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作品通过对一个父亲——沉默诗人精神上荒原感的层层刻画,揭示了当代部分以色列人内心深处所存在的与建国初期迥然不同的一种心态——焦虑、困惑、茫然、沮丧、遁世的消沉心态。文章还进一步分析了荒原形象及其荒原意识的历史性和现实性内容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是历史辩证法大师,其分工与人的发展关系理论明显体现出历史辩证法的彻底运用与贯通.在马克思看来,分工与人的发展有着紧密的关联.古代社会的分工使个人显得比较全面,体现出了人的发展的有限的、不发达的"圆满".资本主义社会的分工则使人受异化的物的全面统治,使人走向片面的、畸形的发展.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张"消灭"分工."消灭"分工的真实内涵,并不在于消灭"分工"本身,而在于消灭包括资本主义分工在内的旧式分工,代之以共产主义的"新式分工"——自愿分工.在共产主义社会里,由于消灭了"旧式分工"和私有制,建立了共产主义的"新式分工"和公有制,人的发展将表现为人的需要、活动、能力、社会关系等多方面内容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声音     
《人生与伴侣》2011,(12):62-62
任何能够在移动中哭泣的人,最终都能拯救自己。——以色列女作家鲁娅·沙莱夫长篇小说《爱情生活》中的一句话  相似文献   

19.
歌德的《情投意合》又译《亲和力》,是一部具有宗教情结的小说,其中的上帝之爱,在其中有深刻的表现。如奥狄莉——神圣的“上帝之爱”以及爱德华、夏绿蒂、上尉等——人间的“上帝之爱”。这与歌德的宗教思想和人生经历分不开的。《情投意合》不仅表现了伟大的上帝之爱,而且还有犯罪和救赎问题。还引用了《圣经》的人名和原话。  相似文献   

20.
1970年萨达特就任总统后,基于"六.五"战争后内政外交的困境与埃及民族主义要求的国家利益驱动,开始对纳赛尔具有理想主义色彩的外交政策进行全面调整。特别是果断调整了埃及在阿以冲突中的立场,在阿拉伯国家率先抛弃消灭以色列的战略,戏剧性地走上了与以色列的和解之路。从极端反对以色列突然转变为主动与以色列和解,走上了政治谈判之路,并在1979年签订了和约,实现了和平。从而打破了中东和平的僵局,并引发了中东国际关系的变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