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2 毫秒
1.
“条约必须遵守”的国际法义务使得我国面临着国际人权公约的国内转化和国际法与国内法之间协调的问题。该问题的解决,现已形成了四种方案。各方案互有利弊,而综合权衡各方面因素,第四种方案即制定国内人权法来改善国内法对国际人权公约的适应性,显得更为合理妥当,应作为可行之选。  相似文献   

2.
国际人权法理论的新进展:底线伦理与低度人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战结束以来国际人权法的伦理基础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在基于西方传统的"天赋人权"或自然权利论受到批判的同时,基于底线伦理的低度人权观日益成了国际人权保护和"人道主义干涉"的主要依据。在这一转变过程中作出了独特贡献的米尔恩、罗尔斯、哈贝玛斯等学者并非国际法学家。这也许是国际人权法领域发生变革的一个信号——国际人权法不再只是实在法;它的哲学基础、理论渊源将与其规范、实践一样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3.
气候变化是人类迄今为止面对的最为严峻的环境挑战,亟待完备的气候变化应对机制。然而,气候变化侵害固有的累积性、全球性和间接性等特征,使其规范性诉求和体系性关照需求凸显,而人权法之于气候变化救济具有不可或缺的范式和适度价值。具体体现为“扩权型”“程序型”以及“创权型”三种演进路径,这为气候变化救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在实体性环境权缺失的情况下,将人权法适用于气候变化领域仍依赖第一代和第二代人权,这也为实践操作带来诸多障碍。基于此,未来须摒弃环境法体系和人权法体系中的二元论范式,构建二者结合的一元化体系,协调气候变化归因的科学与法律方法;明晰气候变化域外人权义务的范围;厘清国家与企业的人权尽责义务;推动国际人权法体系的“绿化”,以健全气候变化损害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4.
国际人权法是国际法的一个分支,是指对基于保护人类固有的尊严而产生的人权形成的国际法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和。国际人权法的产生是人权保护国际化的结果,而人权保护国际化主要是从1945年联合国成立之后逐渐完成的,主要包括各种条约和习惯法以及各种宣言、准则和决议等,是当前的国际热点问题埃及动乱和叙利亚问题引起了笔者对该概念的关注。笔者试图对当前理论和实践中国际人权法中的救济权进行梳理和分析,并对中国对此问题在立法和司法层面的成果和发展进行分析,以期对我国在救济权理论方面的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5.
主权各国在国际事务中进行国际合作是国际法基本原则的体现 ,在许多国际文书中都得到了确认。在国际人权法中 ,对话与合作有着特别的意义。国际合作是人权主体广泛性和人权内容广泛性的客观要求 ,是对话的目的 ;对话是解疑增信释惑的有效途径 ,是合作的前提。国际合作是一项实在的国际法义务 ,同时也是履行一般国际人权义务的重要方式。国际人权法的发展本身要求在人权对话与合作中必须坚持国家主权原则和不干涉内政原则 ,在合作与对话的形式和内容方面要求不断扩大的广泛性。作为人权对话与合作的国际专门机构 ,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应当带头倡导对话与合作 ,摈弃对抗 ,努力促进国际人权对话与合作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人权法学关注的问题既体现为人权原理这种具有哲学意味的理论问题,又体现为丰富的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的与人的尊严相关的各种现实问题。无论是价值问题还是事实问题,都有从不同学科共同着手予以审视的必要,也有对多学科研究成果统合的必要。人权法学是统合多学科成果的产物,它的进步有赖于多学科综合知识的滋养。在人权的制度化时代,多学科的实践性研究应当成为一种自觉:从理念、制度和现实的相互关系中把握人权的瓶颈,从实践出发回溯到理论层次认清问题,再以切合实践的理论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在法理和制度上一个最重要的手段就是适时设立以专门审理人权案件为主要制度功能的"人权法庭"。没有专门审理人权案件的人权司法机构,人权是很难得到法律制度的充分保障的。应当在我国中级人民法院以上的法院组织系统内部设立专门审理人权案件的"人权法庭",目前主要负责审查死刑案件和剥夺政治权利的案件,今后可以发展成专门审理各类人权案件的司法审判机构。应当根据我国现行宪法以及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和《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的规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权保障法》,从而使得我国的人权保障获得更加完善和系统化的立法依据,进一步提高人权司法保障能力和水准。  相似文献   

8.
从历史渊源和主要法治国家的宪法以及国际人权法来看,刑事司法人权保护机制保护的是所有人的权利。法律是全民的契约,刑事司法人权应当归属于每一个人。我国刑事司法的立法与实践缺少这种理念,在今后的立法和司法中,应当注意对每一个人的人权保护。  相似文献   

9.
人权教育不仅仅关注人权规则和标准的讨论和学习,更应关注人权的道义理念和人文价值。人权法既是一门法律技术,更是一系列承载了诸多理念、价值和文化内涵的原则和规则的整体。  相似文献   

10.
论人权的国际法律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人权问题开始从国内法领域进入国际法领域。1945年《联合国宪章》第一次将人权规定在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的文件中;1948 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是国际社会第一次就人权问题发布的国际宣言。人权的国际保护是主权国家以公认的国际法原则或国际公约为行为规范承担国际义务的结果。国家之间签订的有关人权公约,是人权的国际保护的法律依据,国家相互承担这些条约的义务,是实现人权的国际保护的基本方式。人权国际保护活动应遵循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人权高于主权”和“人道主义干涉”等论调都是与《联合国宪章》的基本精神背道而驰的。  相似文献   

11.
在国家进入紧急状态下,如何在为公共利益而进行人权克减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权成为国际社会的一个重要命题。从国际人权法的视角出发,在对新时期紧急状态和人权内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三大国际公约对人权的保护与人权克减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提出紧急状态下保护人权要分别从严格履行国际义务和进一步完善监督程序两个维度来完成。  相似文献   

12.
美洲区域性的人权保护制度包含了《美洲国家组织宪章》与《美洲人权公约》等具体机制。而美洲人权委员会和美洲人权法院则对该区域性的人权保障进行国际监督。区域性人权国际保护的开展则通过个人申诉程序、国家研究程序、国家报告程序、国家间指控程序等程序进行。  相似文献   

13.
人权根源于人性,即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二者的辩证统一构成了人权的本原,这就是李步云先生在人权本原上的“人性”论。“人性”论的成因在于三个方面:对天赋人权理论合理成分的吸收,对各种人权本原理论的批判以及李步云先生的法哲学思想。追根溯源,“人性”论发端于四个方面:怎样从国家政治中证成人权?怎样从市场经济中证成人权?怎样从文化传统中证成人权?怎样从人性中证成人权?“人性”论充分表达了李步云先生平等、对抗、和谐与宽恕的人权精神。  相似文献   

14.
生育权是作为基本人权的一部分而被提出和接受的。然而,生育权应有在私权领域存在的必要性。民事立法文本中生育权规范的缺失有其历史原因,并非立法对该权利的否认。婚姻法司法解释(三)规范生育权的初衷在于为司法界解决有关"生育权"的实际纠纷提供立法指导,但它同样也可以为"生育权私法化"的实现提供立法支持。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的今天,“世界人权法”已是家喻户晓。世界各国都在这盏灯塔的指引下,探索前进,其合理性已举世公认,并为人类进步与世界和平、民主、进步提供了指挥棒。但是,人权既是抽象的,又是具体的。人权只有与各自国家的具体国情、历史相结合,才是现实性的,具体的。本文以我国历史的具体的国情为立足点,从人权的国内保护的视角谈我国散杂居少数民族权益法律保障机制,旨在为我国散杂居少数民族权益研究寻找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自20世纪10年代末"第二代人权"获国际认可,受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俄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国人在人权斗争过程中较早地摄取了"第二代人权"的理念,并努力将其转化为法定权利,使中国的人权运动与人权理论获得迅速发展,而由中共领导的苏区人权立法是当时中国摄取和实践"第二代人权"理念的最高成就.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社会,工商企业的经营活动对于人权的实现和维护产生着重要影响,企业人权责任问题也日益受到重视。2003年《跨国公司和其他工商企业在人权方面的责任准则》草案试图直接为包括跨国公司在内的各种商业实体规定强制性的人权责任,但因各方之间的分歧最终未能获得通过。经过随后的多年酝酿,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于2011年6月通过了一份《工商企业与人权:实施联合国"保护、尊重和补救"框架指导原则》,以"软法"的形式对工商企业如何尊重人权和预防其活动在人权方面的负面影响作了规定,对于推动企业人权责任国际规范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创设新的人权理事会取代原人权委员会是联合国人权机构改革的重要步骤,是“加强联合国作用、提高工作效率”改革设想的集中体现。新的人权理事会在成员国规模、构成、产生办法和工作方法等方面都不同于人权委员会,包含了一些新的、积极的因素。新成立的人权理事会,应以避免人权工作政治化和双重标准为今后工作的重要原则和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9.
尊重和保护人权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一项事业。中国自从 1991年国务院发表《中国的人权状况》白皮书以来 ,人权理论的研究与实践工作有了很大的进步。中国政府也在各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来改进和完善人权的法律保障。但从中国目前的现状来看 ,这一项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 ,与国际标准相比还有一些差距 ,这都需要在实践中加以解决。本文围绕着人权法律保障 ,从立法、司法及执法三个方面具体论证了中国人权法律保障的制度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