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苏童笔下的"历史叙事"具有较为鲜明的艺术特色。作为一种观念的演绎,苏童的"历史叙事"呈现了地域文化对创作的影响,主题构成的多义性,而从艺术表现上,则呈现出循环的结构及其象征意味。关于"历史"的叙事"漂移",最终使苏童的创作进入生存境遇与人性剖析的层面,而这不但是其小说给予读者的启示,同时,也是当代小说从1980年代到1990年代的一种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深圳民间歌谣是地方文化的一朵奇葩。本文从“多种方言交汇纷(?)”、“革命歌谣气势豪迈”、“深港歌谣密切相关”、“仪式歌谣丰富多采”、“新编山歌引人注目”等方面,多角度地评介了深圳民间歌谣的丰富内涵与艺术特色,既有理论分析,又为了解深圳传统文化提供了鲜为人知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3.
检视陕北歌谣研究,学界从人文地理、乡情民俗、艺术特色、文字语言、审美风尚、传承方式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多方位、多层次的探讨和分析;在此基础上,着眼于文化关系的宏观把握,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和方法进行深层文化考察,或是陕北歌谣研究的新题域.  相似文献   

4.
作为20世纪20年代北京大学开始的歌谣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潮州歌谣研究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和现代文学研究密切相关。它立足于乡邦文献和地域文化,伴随时代发展不断展开和深入。近百年来,潮州歌谣以地域文化的姿态,介入现代学术潮流,而其研究亦具有了学术史、社会史和思想史意义。  相似文献   

5.
闽南语民间歌谣中的“过番歌”和“讨海歌”地域特点鲜明,内容比重较大,是对闽台地域文化的一种揭示和还原。对闽南语民间歌谣的个案探析旨在阐释其诙谐性格,而主要源自于闽南语民间歌谣的闽南语歌曲,则是对闽台闽南语民间歌谣的地域性格再造。闽台闽南语民间歌谣的传承和变异关系是闽台地域文学血脉交融的产物,传承性变异使得地域文学呈现出历史性、地方性和创造性的特色,充溢活态的、永久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6.
陕西,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歌谣被列入全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范畴。陕西童谣作为人之初的歌谣,在历史和现实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搜集到的歌谣按照传统的艺术方式进行归类与分析。以唤起更多有识之士的挖掘、保护、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与汉代石阙艺术相关的历史文化、建筑艺术、画像艺术、铭文艺术等研究文献的梳理和归类,厘清汉代石阙的研究现状和研究重点。从现有研究文献的分类看,文献主要集中在地域范围内的汉代石阙艺术考古研究、历史文化研究、建筑艺术研究、个别画像艺术研究及铭文书法艺术研究上,对汉代石阙艺术在地域之间的比较研究以及在整体性的艺术研究上尚存在盲区和欠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歌谣的历史长河里,台湾歌谣与闽南歌谣是母河的派衍分支。就台湾歌谣与闽南歌谣亲缘关系看是源远流长的。台湾歌谣从广义说可以包括高山族歌谣,客家歌谣和汉族歌谣,即闽南歌谣。从狭义说台湾歌谣是闽南歌谣的流变。本文试就台湾歌谣的题材和主题,艺术特点,分类、曲调和源流变异进行探索,以期开拓一个更广阔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9.
由于壮族地域特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两者之间在内容上具有内在关联性,从壮族地域特色文化中汲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关精神内涵,并根据壮族地域特色文化的生成法则、存在方式以及壮民族心理特点因势利导地在壮族地域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认同;借鉴壮族地域特色文化的传播历史经验,以壮族地域特色文化产业化和文化转型、重塑为契机,努力开创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认同新途径,新方法是当代学者研究主流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0.
民间歌谣是以方言为载体的一种民间文学形式,它不仅拥有悠久的历史而且保留了鲜明的地方方言特色。粤语的民间歌谣可以为粤方言研究以及广府文化研究提供宝贵的材料。从一些较为古老的民谣之中,我们还可以找到方言和文化的历史痕迹,这对于研究方言以及文化的演变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民谣应该妥善保存并整理。  相似文献   

11.
冯天瑜著《新语探源》,在博稽史料、微观考据基础上,由文字而文化,使新语研究见其博大;由术语而概念,使新语研究就其精深;由史而学,使新语史生出新语学的胚芽,近代汉字概念史的研究因之得以提升。至于在宏大与精微之间腾挪自若,上下求索,使宏大自精微出,精微因宏大显,则更为是著之特色。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的西学研究,大致呈现出“以西格西”、“以西格中”和“以中格西”三种形态.本文以西方经典研究的典范——荷马研究为例,具体分析国内学界在荷马研究领域对上述三种研究方法的应用.透过中国的荷马研究,中国学人深入认识西方、最终回归本土、复兴国学;乃至运用国学传统阐释西方经典的努力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3.
成人教育的有效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人学习与青年学生不同 ,他们侧重于从经验中学习 ,目的性明确 ,理解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但他们的学习也常受制于各种主客观因素 ,存在局限性。要提高成人教育的有效性 ,一要走自学、互学的路子 ,努力建立学习型组织 ,实现知识和经验共享 ;二是改革培训的方式方法 ,提高在教师指导下的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14.
对于文学的传播学研究大约开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前后,真正形成气候大约在90年代中期,现在这方面的研究正方兴未艾.从传播学这个新视角探索文学问题,是文学理论学术研究的一个新增长点,也是传播学自身充实和发展的需要.从文学传播研究内容的范围和角度看,大致有两类:一类是断代的文学传播研究,另一类是从某一个理论角度研究文学传播问题.总的来看,现有的文学传播研究范围大、角度多,有成绩;论文数量不少,但质量却参差不齐.多数研究者还停留在简单地套用某些传播学理论,较表面地说明文学问题.鲜见真正从传播学的视角深入研究文学问题,从基础理论着手,宏观把握文学传播的基本理论,"发现"出文学独特传播规律的有新意的文章.实证研究方法理应被借鉴到文学传播的研究中,成为风气,从而改变目前思辨、定性的研究占绝对优势的局面.  相似文献   

15.
创新教育是提高民族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编辑学也要一方面从时代发展、学科发展、编辑主体特性三点来开展编辑学创新教育;另一方面要从编辑学教学实际出发,探索编辑学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16.
基于哲学视角对翻译开展研究有助于拓宽翻译的研究视野。在哲学思维的差异以及哲学方法论的异同两个方面对中西翻译研究哲学路径进行比较,从天人合一的辩证思维、主客二分的二元对立概念、理论哲学与实践哲学的融合、从二元对立走向多元共生四个层面探析了中西翻译理念的异同与发展趋势。当今的翻译研究已从对立走向融合,呈现出多元互补的发展态势,翻译研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多学科、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17.
关联理论从认识论到方法论重新定义了语境。关联理论对语境研究的贡献在于它把语境研究从静态引向动态,从客观分析层面延伸至心理综合层面,从描写性研究扩展到解释性研究,从而推动了语境研究范式的演进。  相似文献   

18.
艺术学的学科性质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艺术学不等于特殊艺术学或门类艺术学,不同于艺术批评和艺术史。艺术学一开始是作为与心理学美学针锋相对的美学流派出现的,它试图在研究对象上区别于心理学美学,在研究方法上区别于思辨的哲学美学。艺术学并没有实现它所预设的精密科学的目标,与其说它是科学性质的学科,不如说它是哲学性质的学科。艺术学与美学并无实质性区别,必将消失于美学之中或重新成为美学的一个部门。  相似文献   

19.
Web2.0网络所具有的特征,丰富了现代远程教学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而远程学习者的学习方法、学习资源的获取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本文从Web2.0的特征出发,阐述在新的Web2.0网络环境下,如何将Web2.0网络的优点嵌入到远程学习的过程中,并分别从自主学习理论的六个维度,说明在Web2.0环境下提高远程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回归”派对“转向”的批评,一方面提醒我们不要忘“本”.另一方面却又借口翻译学边界的确定将外部研究排斥于翻译学之外。本体研究与外部研究均属于翻译研究的范畴.两者是互补关系.没有主次之分;研究热点、重点是有阶段性的;翻译学的体系应该是开放的,为翻译学画地为牢、修墙筑垒并不利于它的繁荣与发展。各派各说应该互相包容;对各种翻译研究范式的正确态度是:恋旧但不要守旧.求新但不应该喜新厌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