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中国蝗灾历史和治蝗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蝗虫字源的演变作了考证,对蝗灾发生的过程进行探讨,根据历史上蝗灾的记载次数、蝗灾的猖獗和损失作了介绍,并根据方志上记载的蝗灾地点所绘的地理分布图,与现代蝗灾的地理分布对照,指出有类似的规律性.重点探讨历史上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对应付蝗灾的矛盾心态.在统治者方面,认为蝗灾是上天对吏治过失的惩诫,必须自我谴责思过;另一方面,迫于蝗灾的损害惨重,又不得不进行捕蝗灭蝗措施.在民间方面,认为蝗灾是蝗神显威,必须虔诚祭祀蝗神,以求蝗神宽恕.同样,由于蝗灾并非祭祀所能解决,民间也不得不进行各种治蝗灭蝗的斗争,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到明清时期开始出现了治蝗的专书.指出,天人感应也有其合乎生态原理的积极意义,注意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对降低蝗灾发生量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北宋蝗灾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蝗灾是我国农业历史上的三大自然灾害之一,因其危害巨大而受到历代统治者的关注。北宋时期蝗灾频发,政府对此亦十分重视。本文从蝗灾灾情、时空分布特点及其防治措施和灾后救济等方面对北宋时期的蝗灾进行简要的论述,以期有鉴于当代的蝗灾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3.
元明清时期,菏泽地区蝗灾爆发频繁而严重。蝗灾给本区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威胁和破坏,给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本区广大群众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积极与蝗灾作斗争,积累和总结了丰富的应对蝗灾的宝贵经验,在预防、抵御蝗灾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  相似文献   

4.
宋代依法治蝗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代在蝗灾认识方面向着人定胜天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特别是宋代社会舆论开始转向了对积极灭蝗的肯定,在此基础上,宋代在蝗灾防治方面比前代有了明显的进步,这一点突出地表现在其依法治蝗方面。  相似文献   

5.
"因俗而治"是明清统治者根据土司地区少数民族实际情况制定的民族政策。明清中央政府的"因俗而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行政体制方面,实施"多轨制";二是在管理制度方面,体现"差异化";三是在司法制度方面,注重"变通性"。地方土司政权的"因俗而治"主要是通过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以及司法制度得以实施。明清中央政府实施"因俗而治"的前提是必须维护中央王朝的统治,凡无碍于中原王朝统治的风俗习惯可"因俗",而有碍于中原王朝统治的各种制度则不能"因俗"。"因俗而治"政策的实施效果极其显著:既推动了边疆土司地区的内地化,又推动了国家法制建设的渐进化。明清时期的"因俗而治"政策是适合土司地区少数民族社会生活实际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民族政策。  相似文献   

6.
与近现代隔离机制相比,尽管中国古代的隔离措施、隔离方法、隔离观念还比较落后,但早在秦汉时期,甚至更早就已存在的避疫思想、隔离观念,充分说明了中国古代的隔离治疫历史不仅非常久远,而且要远早于西方社会.它历经秦汉时期的萌芽、西晋时期的进一步发展,到两宋时期达到相对完善的程度.尽管明清时期国家层面主导的隔离治疫事务有所衰落,但是以民间社会力量为主导的隔离治疫却得到了长足发展,这种官绅协同的模式不仅促进了传统隔离治疫的发展,并为近现代隔离治疫机制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明清时期的对外贸易特色主要有:一、明清时期的对外贸易空前发展;二、明清时期占绝对优势的海外贸易受西方排挤,但仍有物美价廉的竞争实力;三、明清时期,政府的海外贸易政策以禁为主,实际的海外贸易不乏出现高潮;四、明清时期把中国传统的朝贡贸易发展到了极点。  相似文献   

8.
隋唐两宋时期,合州赤水县治在唐武德元年和北宋熙宁七年曾发生两次迁移:第一次赤水县治于唐武德元年东移两里,影响不大;第二次,赤水县于北宋熙宁四年废而熙宁七年复置时,县治往北迁移至龙多山南五里之地。由于南宋至明清时期的地理志(方志)对赤水县治位置的记载甚为模糊混乱,故本文尝试对此进行梳理和考察。  相似文献   

9.
明清之际正是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发生转变的重要时期。新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生存方式给传统文人以有力的冲击。受此影响,李渔的作品呈现商业化倾向,从这种倾向可以看出李渔及其同时代人“治生”心态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中期以来,非洲、美洲、亚洲等地的蝗灾日益严重。因蝗虫的迁飞性与群聚性,治蝗成为各国无法以边界阻隔的共同事务。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科技成果在治蝗中的运用,欧美国家引领了新式治蝗方法,双边、区域和国际合作成为趋势。从蝗虫研究到治蝗技术乃至除蝗管理,进入了全球同质化的模式。成立专门的国际治蝗组织、机构对各国治蝗进行指导规划,举办国际治蝗会议交流研究成果与治蝗技术,开展无疆域的合作援助等,国际的协同治理渐成常态。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林业生物灾害的形势和对策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林业生物灾害形势十分严重,造成的损失巨大,其不仅具有水灾、火灾那样严重的危害性和毁灭性,还具有生物灾害的特殊性、反复性和治理的长期性、艰巨性。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灾害性天气频发,国际和地区间经贸频繁,全国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形势严峻。新时期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应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新方针,积极推进森林健康,全面加强有害生物预防,严密防范外来有害生物入侵,深入开展重大危险性有害生物的治理,大力推行无公害防治,有效遏制林业生物灾害高发势头,促进林业建设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高校青年干部具有思想进步、敢于担当、专业扎实的优势,但也存在经验缺乏、实践较少的不足。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高校青年干部具备过硬的政治素养、良好的道德素养、广博的科学素养和健康的身心素养,因此,高校青年干部要提升自我素质需要从自身做起,注重学习、深入思考、勤政躬行、修身慎行。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图书档案中常见害虫的种类、主要生活习性以及发生危害的特点等,并结合工程档案保管特点,探讨了工程档案保管中适用的防虫杀虫技术及其管理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stablishment of insect pest control in Japan for preventing disease transmission. In the late nineteenth century,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tropical medicine in Great Britain, many insects were recognized as vectors. However, it was only after the 1920s that the control of insects became a social agenda in Japan. In colonial Taiwan,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environment was initiated to exterminate the mosquito vectors of malaria. Almost simultaneously, in the metropolises of the Japanese mainland, extermination of flies was initiated through mass mobilization.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scientific framework of the colonial and metropolitan context and throws light on the participation of parasitologists, entomologists, and bacteriologists in studying insect vectors. It also examines the mobilization of scientists during the Asia Pacific War and how it changed the framework of studies related to insect-borne diseases. Finally, I discuss the fact that mobilization under conditions of war rendered post-war control of insect vectors.  相似文献   

15.
运用主成分回归方法研究了中国棉花的最优补贴方式。分析表明,从经济刺激效应的角度上看,中国棉花最优的补贴方式应是农药补贴,而并非种子补贴。其原因在于中国棉花产区虫害发生频繁,灾害严重。因而农药是保证棉花生产的最主要的因素。除了农药补贴外,实施种子补贴、化肥补贴、机械补贴和灌溉补贴对中国棉花生产也具有正面的影响作用。为此,政府应设立专项研发资金,鼓励科研院所与企业研发、生产高效环保农药。同时,应进行棉花品种优化改良,提高棉花防虫抗病能力。并加大对棉花产区害虫综合防治预报工作,建立棉花害虫监测与预警机制。在国家财力允许的情况下,政府应同时对种子、化肥、农药、机械和灌溉实施组合补贴。  相似文献   

16.
集体林权改革是一项增加农户收入,提高农民护林、管林积极性的重大改革,其中配套措施在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和将乐县农户为调查对象,选取基础设施和林业宣传等配套措施为主要调查内容。在基础设施方面选取环境卫生和道路建设两个指标,在林业宣传方面选取科技知识、市场信息、病虫害防治、防盗防伐、森林防火5个方面进行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描述性分析,了解农户对各项林改配套措施的满意度;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评价农户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配套措施的总体满意度。结果表明:林改后农户对现状"比较满意"占一半以上,说明农户对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配套措施较为满意,但是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服务方面仍然存在较大漏洞,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刘猛将军庙"始于宋末,初始祭祀目的与驱逐外族有关。明末再现刘猛将军庙祭祀,清初广为盛行,目的主要是驱蝗。刘猛将军庙祭祀反映了中国古代害虫防治观念从八蜡祭祀、修德驱蝗到刘猛将军作为害虫的对立面、灭虫英雄受到祭奉,反映了一种重大的观念变化,即从通过讨好、敬畏神灵实现消弭虫灾的目的,体现对害虫的"敬",到人类从此不再惧怕、敬畏蝗虫,而是进行力所能及的捕杀。  相似文献   

18.
从桥梁事故灾害出发,重点分析了拱桥吊杆常见病害,对吊杆更换保证桥面铺装不开裂条件及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由正常使用设计荷载建立桥面铺装不开裂,控制桥面标高的计算方法。结合实际桥梁吊杆更换,按照此方法进行计算,得出了更换吊杆时桥面标高变化不超过10 mm的控制标准,经过实际工程应用,表明结果是合理和安全的。此研究为实现桥面铺装不开裂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基于河南、山东等11个省的调查数据,统计分析了食用菌种植户的微观技术需求的优先序,结果显示:在搭架环节,农户最需要轻巧耐用棚架技术;在选种环节,农户最需要品质好、产量高、抗病虫害能力强的新品种技术;在食用菌生产中,农户最需要的是轻简化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通过因子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本文进一步得出结论:食用菌农户的文化程度、专业技能和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推广活动对农户采纳新技术的行为有正的影响,而食用菌销售难易程度与技术采纳负相关。该调研结果可以为政府部门制定产业技术体系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以采于吉林省白城地区瑞香狼毒提取液为供试药剂,以小菜蛾,蚜虫,菜青虫,土蝗为供试昆虫.将瑞香狼毒分别用蒸馏水、乙醇、丙酮溶剂浸泡提取,通过对试验昆虫定时喷洒不同种类的瑞香狼毒提取液.观察并记录24h、48h、72h内,供试昆虫的死亡数量.通过供试昆虫对瑞香狼毒不同浸提液的敏感程度,来研究瑞香狼毒提取液的杀虫活性,以确定瑞香狼毒在病虫害防治方面的生物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